阅读教学如何关注学生的理解
——《语文课程标准与教材研究》学习反思三
老师要能够自己深入研读文本,获得自己的阅读体验,用自己的阅读引领学生的阅读(这也是黄厚江老师的观点,黄厚江老师就提倡让学生“在阅读中学会阅读”)。
重视学生的阅读过程,引导学生在阅读中获得自己独特的理解感悟。千万不能淡化学生的读,老师把自己的理解或教学参考书上的观点讲给学生,对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是没有什么帮助的。学生只有在自己的朗读中获得感悟理解才是自己的理解。这个由不理解到理解的过程才是真正的学生的学习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要关注学生的差异,关注每个学生的独特体验,无论学生出现什么情况,老师都要有爱心,有耐心,宽容、理解学生。
让学生在读的过程中去理解,感悟。比如《爸爸带我去爬树》第六自然段,写了“我”爬树时的紧张,爬到树上的高兴。学生在第一次读课文时,读的很平淡。我让学生想一下“我”第一次爬树时心情怎样,学生很快就明白了是“紧张”,然后让学生品味一下这段文字,哪些词句写出了“我”紧张的心情,应该怎么读。学生很快就找到“手死死地抓住”,“不敢松劲地贴在树身上”“僵在树上吊着大喊救命”这些短语,再让学生读课文,学生就把课文读得有声有色。在这时,老师不需要过多的讲解,稍加点拨,学生就能从这些语句中感受到“我”爬树时的紧张,并读得非常有感情。同样让学生自己去感悟“我”爬到树上的感受,学生也很快能够找到“心里很神奇”,“大呼小叫起来,像一只动物一样”,写出作者爬到树上的兴奋。这样让学生慢慢去读课文,在读中自己获得感悟。
相信坚持让学生在读中自己获得对文章的理解与感悟,就能慢慢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