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度分享是春风学习交流群的固定节目之一,这期的嘉宾,是铁哥和涛哥千呼万唤,才请出来的朋友——曾楚河。他为人低调,不爱露面,据铁哥说他,开始他很抗拒,甚至以退群“相逼”,最终还是给了面子,铁哥提醒大家要珍惜机会。
看到这个“退群”提醒我笑了,还真是个可爱又害羞的大男孩。但是他平时群里好像很随和(不用露面)反应敏捷,说话幽默,群里互动,除了原来的几个大活宝,他就是其中之一搞笑多的。抽空爬楼时,能被他们逗笑几次。
昨晚听了散文王子曾楚河的分享课,感觉他是一个特别爱动脑子的男生,凡事爱问个为什么,每到一个地方都能把自己融入进去。虽然看过他不少的文章,但是语音还是第一次听到,他在开讲之前很谦虚地说明,他普通话不好,语速会快,可是一出声倒是震撼到大家了,富有磁性的标准的男中音,说话冷幽默,听着很真诚。
第一点他讲了为什么写东西。
对于这个问题,我也问过自己好多次,我怎么会想起来写东西?是想记住经历的人和事?还是借此机会疗愈自己?还是想最后有可以回忆的东西拿来消遣?
最后,我觉得是找到了寄托心灵的地方,开心的,郁闷的,生活的,哲理的,什么都可以写,从不会到会,再到好,只要动笔就有收获。这也是我儿子所希望的,他提醒我多看点书,要保持学习。
听听楚河是怎么说的:
我曾在许多个夜晚想过这个问题,我问我自己,也问那些我无法触碰到的过往。
起初我写东西,可能是希望记下时间,记下在时光里发生的有关于我的一切。我希望我所在岁月里经过的一切,有一天当我再回想的时候,它们可以如同是放在我手边,放在台灯下的枕边书,里面一字一句都是我亲手记下的,它们可以像是凌晨开放的海棠花,可以像是照着古人的月光,也可以是早晨起来挂在屋檐下的白云。总之就是关于我在岁月里经过的一切。
然后随着时间的推移,我发现我写东西,可能是想给一个人看的。我就是单纯地希望,我记下的一切她都能喜欢。比如可能是我清晨给她带回家的豆浆,可能是我在路边拾起来一朵送给她的花,可能是我在某个秋天里看到她被微风吹起的裙角,也可能是入夜她站在窗前看着远方的样子。
后来有一天,他在黑夜敲键盘的时候,听着最喜欢的歌,喝着摆满桌子的酒,任由泪水打湿了键盘,他开始觉得,写东西,是为了与自己和解。
希望在我所写下的文字里,缝好自己的伤口,从古城出发,从夕阳下归来。从山谷归来,也从山后面出发。我希望我可以在回忆起经过的一切时,可以喜出望外可以没心没肺,可以能正视自己,与过去告别与岁月回首,与昨天挥挥手与遇不上的她说再见,与山河握手言欢。
他后来看了第十放映室,不经意地听到主持人评价张国荣:“时光洗礼,唯风华可留底。”于是,他又开始往更深了去思考:
可能我写东西,是想把自己留进山河里的。我可能是真的想留下我吹过的每一缕风,想记住我看到过的每一片海,想描绘出我跨过的每一座山,想记下每一个我遇见的人。第二点,他说了山河与这东西。
我希望我能是失恋者哭泣时想读的那一段话,是挫败者想约着喝的那杯酒,是失眠者想听的催眠曲,是孤独的人想听的故事,是老人在回首时想看的那一束朝阳,是打在山河里深夜的月光……
我始终觉得,我们无论是写什么,其实最终都是离不开山河的,山河是什么呢?
山河是云,是雨,是石头是江河湖海。是岁月,是时光,是歌声。是我们离开的脚步,是我们追逐的梦,是我们来的地方也最终要去的地方。
所以我一直觉得,如果我们真的想写好一些东西,是需要尽可能地去感受山河的。山河才是我们每个人最终的归宿。我们终归会化成歌,把我们自己留在山河,也成为永恒。
可能是因为我出生在农村的原因,在很长的时间里,我都生活在山里,在白云下。所以我对山河有一种特别深的感情,这种感情曾在很多个困难的时候里支撑着我,也鼓励着我跨过无数道坎。
我也在无数个日夜里,去认真地感受过山河,去听听河水穿过村庄的声音,去看看风雨吹动山峰的声音。
他对身边的山川河流都有感情,小河边的一块大石头,他都能想像到,在他的记忆里,应该不止他一个爬上去过。不管你是出门求学还是工作了,一切都在变,唯独它静静地呆在原处,任凭狂风暴雨,雷电交加,它似乎从未改变,他就觉得不可思议,他曾想过我们人生百年,在它那里只不过是眨眼一瞬。这种潜意识的思考,我受教了,让我佩服。
大山上的一棵树,他也能遐想连篇,总想到山外去看一看,从小就有一种探索世界的精神,“不安分”的想出去看看,发现山后面还是山的时候焦虑,害怕,也郁闷了,心想,世界何其大,我们又何其的小。
他觉得这种感觉就是我们写东西最终想去表达的,我们需要给自己,也给一些如同我们一般的人,来认识或者知道,怎么样去抚平这种让我们措手不及的恐慌。
他说,写东西,不管是事情或者故事,要先观察,或者想好到底要说什么,就可以写了。不一定非用华丽的句子或者成语,用最朴实的文字,组织起来,形成朴实的美。他举例说,就像一朵花,孤零零开在地里的时候,很难看出它的美,如果把它放到一片花海里,无论刮风下雨,都会看到一望无际的美,甚至产生震撼,而这种震撼就是我们朴实文字下的骨。
他还说到,一篇文章,不管是什么形式的,要最终达到的目的,就是把这个文的骨血,用朴实的文字表达出来。我再次陷入思考,欠缺的太多了,要多多学习才行。
第三点,他讲了走过的路。
他虽年龄不大,却游走了祖国相当一部分的大好河山,他用“红尘有你”来概括。
他去过了好多个城市,有好的印象,也有难以忘怀的尴尬,吃过美食,也搞过笑话,这些都增加了他的人生阅历,也使他的知识更加的丰富。走过的路多,经历的事情自然也多,使得这个帅气又夹杂些许忧郁的男孩,出口就是文章,他说话幽默,直率,深得大家的喜欢……
他用了韩寒的一句话:你连世界都没有观过,你和我谈什么世界观?
有那么一年,整整一年,他去了很多地方,见了江南的雪,吹了大理的风,看了西湖的彩虹,也在黑夜里徒步人海……
每到一处,都有故事。由于风土人情和生活习惯的不同,记得说在青岛,有钱却差点饿死……
银川是产葡萄的地方,这是他计划之外的一个城市,就因为离西安近顺道去的,在路上第一次见了那么多的葡萄,还有飞在葡萄地里那么大的喜鹊,他说比自己故乡的喜鹊大太多了,他曾想,那么大的喜鹊,如果拿到锅里炒了,够一个人吃了。他当时因为在车上实在不能那么干。哈哈,我听着不由得笑了,这可真是白想了,可爱的男孩,太会动脑筋了,联想写作,还能联想到吃,他甚至猜想那么大的喜鹊到底是吃葡萄,还是吃地里的虫?很想找人问问。最后我告诉他,两者都吃的,嘿嘿。到了青岛,还摘了好多没人管理的沙果,觉得特别的好吃,他当时叫不上名字,还说运气好,没把他毒死在遥远的地方,不然母亲得多难过啊,为此,他这么写到:
我们每个人,心里都有一亩田。都经过一片荒凉。我们每个人都仰望一片天空,守一座城池。向往一处远方,看一盏一盏霓虹。我们每个人,一天又一天,一夏又一夏,一年又一年。
……
他说的每一个故事,都透着他的灵性和思考,还有不服输的探索精神,用心对待生活中的点点滴滴,都是写文的素材。这正是我所欠缺的,非常感谢楚河的分享!
有大家真好,有这个群真好,在简书平台上我们相遇,虽然相识于网络,但我们已是相互鼓励的朋友,是五湖四海的朋友,是素未谋面的知己,走到那里,都有一个共同的称呼——简书好友!祝友友们生活愉快,天天开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