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潮未起,产品且慢。这是搞互联网+农业两个多月以来一点小小的心得,因为毕竟见识不深,可能想法有所偏颇,说出来且做讨论。
世界上有两件最难的事,一是把别人的钱挪到自己的兜里,二是将自己的思想灌输到别人的脑子里。第二件事在很大程度上我更喜欢称之为思潮,一般是由一批变革者引领的社会层面的活动。而一旦思潮未起,我们却在想着做未来的产品,这是一件很难的东西,甚至是不切合实际的东西。
为什么今天说到这个?且说最近做的一个产品是一个现代农业教育的在线教育产品,产品可以说立足点不错,总的来说是为了让农民朋友们能通过互联网学习到更多的农业技术、生产经营以及营销推广相关的知识。
当去思考这个产品的用户群体时以及他们为什么要用这个产品的时候?
用户群不外乎分为以下2种:
一是已经从事农业生产一段时期的人员,如果进一步按规模细分,可以分为规模大的大户和普通规模的家庭农业户;
二是尚未从事农业生产或只进入这个领域不久的人员,例如高校毕业生、转业军人等;
那么一个在线教育类产品一般是在什么场景下用到?
一是在刚进入农业这个领域要系统性学习相关的知识的时候,其实包括其他在线教育类的产品,大多也是针对想进入这个领域的人来设计的;如果在这个领域呆久了,即使是一直标榜自我学习的互联网从业者,也是比较疏于学习的。
二是被政府相关项目被动地组织起来学习的时候,这种效果因人而异
三是忽然有一门新技术在被大力推广的时候,同时适合这个农民种植的作物。
可见无论怎么说,系统性的在线学习本质上都是一个低频的需求,尤其是其学习成果(要么是技术、要么是证书)含金量并不高的时候,这个需求的强度就值得怀疑了。可以说对于已经从事农业生产很长一段时期的人,强度更低;而对于新入者为了获得竞争优势,会有更强的动力学习。不过学习效果值得怀疑,毕竟农业是一项实操性很强的作业劳动。
而农业生产中更多的问题是通过经验的流传而不是系统性的学习来解决的,过去的经验、当前的经验特别是针对新出现的病虫害的经验,这些都是非常宝贵甚至是江湖救急的。将这些经验在一定的群体范围内快速传播,能有效预防减产,提高社会效益。对于这些经验是在专家手里,还是在普通农民手中,或者需要做个调研才能明白。
关于系统性学习和临时性解疑,新准入者和已有从业者之间或许可以画一个四象图来分析其不同场景下不同问题的解决方式。
上面说的是关于使用场景相关的问题。
再来谈谈互联网的敏感度的问题,在互联网业界有一个方法论;
一是互联网的传播一般都是从高级用户(或者另一个名词,潮人、网红)开始,然后逐步引爆,传播到一般用户,再到大众。高级用户可能在产品大众化的浪潮中就逃离了产品。而反观农业这个领域却好似我们平时所说的互联网的那批高级用户都不在这里,比如说我们经常说的李开复、白鸦、冯大辉这批,那我们要思考如果做农业是不是有那么一批对互联网敏感,而又本身在农业领域的人物,这批人在哪?圈子在哪?他们的需求在哪?
二是另外一个方法论,同一个性质的用户只有达到一定的密度,才能说会产生一些化学反应;而且如果功能真的匹配需求,最早一批用户往往推广成本是最低的,只有越到后来,推广到大众用户群的时候,这个推广的成本才真正上来。这个方法论的详细描述可见汪华的这篇文章: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7e2013701017jkd.html
那反观所有的农业从业者,会发现那么一个问题,受到农村信息化和互联网渗透水平的限制,70以及之前一代基本不使用互联网,即使用智能手机,也是除了微信和浏览器基本不用其他应用,基本也不用农业机械,80一代的农民会使用现代机械,但仍对智能机不敏感;还有一个问题就是90一代从事农业屈指可数,80一代也是少数?
如此说来这批对互联网敏感的目标用户群是否存在?还是需要在大城市的房价逼得越来越多的人彻底抛弃城市回归农村,归乡思潮兴趣后,那批和互联网一起成长,而又将从事农业的从业者才会兴起。这个产品是不是比思潮早了5-8年?这一点是值得探讨的。
这种思潮没有到来的时候,是不是还要再等等?也可能只是拓荒者,而不能在爆发的时候收获?
不过话说回来,一般拓荒者的角色应该是政府和国企去承担的,比如政府去推动基建,去推动电信基础设施建设,运营商去建设基站,都是前期投入大手笔,后续才逐步通过运营收回成本,这是国企扮演的角色。
所以当前我们这个项目的角色也是跟着政府后面做小跟班,但成本却是我们掏啊,我也想不通这是为啥,嗯,也许是搞关系吧。
不过政府或者国企做项目一般有一些特点;
一、高度要够,因体系层级多,每层领导都在产品上面提升一层高度,省级的高度不能低于市级的,市级的不能低于县级的,搞的需求范围是无穷无尽;也只有最大的领导说做减法,做减法才有可能,下面的人说一般就会被认定为偷懒,不肯干活。
所以有时候当ppt写得是教育、电商、跟踪服务、金融、创业什么都一起做的时候,我内心无疑早已放弃这个项目从用户层面得到认可的可能性,内心os是工作就是工作嘛。
二、做事没有节奏感,什么叫没有节奏感呢,就是政府的人很少会认识到功能、运营、用户是三位一体的,三者需要是在同一个节奏上,速度差不多,不能功能一下子太多扯到蛋,运营跟不上,用户前期在毫无教育、毫无思想准备的情况下,一点使用习惯没有建立的情况下,要去接受一个到底功能有多复杂的东西。但政府和大部分传统企业的人都喜欢做这种事,说白了就是懒,觉得一个系统一个工具能造成质变,革命整个产业。但事实上不可能,量变导致质变,功能、运营、用户三者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必须是同步的。只是功能的质变往往是一种意淫的质变,很多真实的功能需求都是业务、用户倒逼功能系统升级的。你以为淘宝如果不是非典上来了业务量,电商会发展到今天那么快,恐怕得迟3-5年,当然这个数据是乱说的。
总之政府打牌,对手:1个3,政府:皇炸;政府:4个2;对手:要不起;政府4个A;对手:要不起;政府:对Q,对手:对K,政府:…不要,对手:连对打完;大概就是这么个情况,从去年股灾救市得出的结论。
一批冲着政绩去的人,如果真的上战场,那是一来就上核武的节奏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