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市面上的写作课程层出不穷,从写公号到写小说,各种内容的都有,价格不等。因为参加的不多,我也没有什么发言权。但我要说的是,想要学习写小说的朋友们,一定要看一看这本艾丽斯·马蒂森的《写作课》,定价60元,某宝上也就三十几块钱。但内容确实非常棒,性价比很高,不亚于市面上的写作课程,甚至可能更好。
艾丽斯·马蒂森的这本《写作课》英文名其实是《THE KITE AND THE STRING》(风筝和线)。书中回答了最核心的问题:何为好?为何写不好?如何能写好?她还列举了很多知名作家的经典作品,也剖析了在学生作品中常见的写作误区。已经有过一些写作经验的人,能在这本书中找到更多的共鸣!
在看书的时候,本书的作者艾丽斯·马蒂森总是拿自己的写作经历来举例子,说她被无数次拒稿,四十岁才如愿出版诗集,后来才开始创作短篇小说。同时她也告诉读者:“不能因为没人关心我们所写的题材(甚至没人关心自己),就在稿纸堆里崩溃,认为人生完蛋了。”真的是太懂我们这些写作爱好者的坎坷心路了!但是人家早已修成正果了。
艾丽斯·马蒂森是哈佛大学文学硕士,也是写作课的老师。她曾在耶鲁大学、布鲁克林学院教授写作课程,后在本宁顿学院艺术硕士班执教22年至今。她自己也是一名作家,出版了多部短篇小说集和长篇小说,曾经获得美国最佳短篇小说奖、欧·亨利短篇小说奖、 英语界小小说最高荣誉小推车奖等。
在她看来,写作就像是放风筝一样。
一、用想象力使风筝飞起来
就像放风筝,虽然要不断控制绳线使其飞得更高,但前提是让它先飞起来。
简单说来,就是调动写作者全部的想象力来写作,先让想象力驰骋于纸上。虽然现实生活能为写作者提供很多的素材内容或是故事范本,但小说创作归根到底需要的还是想象力。
写作者并不仅仅是自己生活的忠实记录者,善于重塑各种现实中的人物原型或是事件原委,也要能够灵活利用想象构思人物将会遇到什么、应该遇到什么,利用想象将自己代入到人物中去,思考故事会如何发展。这其实就像是我们小时候都热衷玩的角色扮演:女孩披上床单就是娘娘,不忍气吞声敢于反抗;男孩拿到树枝就是大侠,快意恩仇仗剑天涯。只是后来都我们长大了,都被现实和规则所限制,很少会再去做这种白日梦,但其实这种延伸想象能够很大程度上锻炼我们的想象力。
现实生活中也是一样,面对现实、面对困境、面对日复一日,谁不曾想改变,有的人就会在脑海中想象自己愤然起义对抗生活,然后写下故事,给现实一个不一样的结局。所以才会有一种说法:小说其实就是写作者的意淫。但不得不承认,我们需要这样的纾解方式,因为这样,我们所有的情感、所有的想象才能够有地安放。
写作者要敢于构思,敢于成为任何人,LGBT、白人黑人各种皮肤的人,敢于构思任何事件,上天入地,只要合理,都可以。
因为虚构就是小说的生命。没有灵感怎么办,艾丽斯·马蒂森提出了5个小方法:
1、 先把所有故事后续的可能性列出来,然后再挑选。类似于头脑风暴。
2、 通过任意性练习活跃思维。比如设定一个词语一个场景,必须写在作品之中。
3、 独处后,随意乱写,记录所有闪过的灵感。
4、 欣赏油画雕塑、听听音乐、参观美术馆等让自己放松下来,说不定就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5、 观察路人,激发灵感。
杨绛老师有句话:“我们的问题在于想得太多而读书太少。”而对作家来说就是要想得多,想得远,想得深刻。
二、大纲和主题是结实的风筝线
在空中任意驰骋的风筝需要一根结实的线,写作也是如此。而一份优秀的大纲便是这根结实的线。
长篇小说和短篇小说各有各的魅力,但都一样考验写作者的水平。
短篇小说需要在较短的篇幅内写出生动有趣的情节,设置悬念吸引读者阅读,用戏剧性的结局让读者出其不意、印象深刻,并且是自圆其说,不会太夸张突然或是有bug。
长篇小说则更像是一场调动读者阅读情绪的马拉松,不然他们很可能随时就会离开。艾丽斯·马蒂森在《写作课》中说明了两种长篇写作的方法:
总之,主要情节即核心事件是最重要的事情,它将会引导故事发展的方向,决定故事的结局。漫无边际的想到哪写到哪,只会让读者把握不住主线。虽然一些作家会拒绝写大纲这一做法,但我们这些刚入门的写作爱好者最好还是通过大纲来把握作品的整体方向,以免最后不知所云。而且对真正的写作大家来说,写大纲其实并不会影响他们的构思。
总之,要有始有终。就像是一条高速公路,虽然旁边会有各式各样的服务站休息点,读者的注意力会被分散,但总归还是知道该往什么方向去的。这就是主题对写作的牵引力。
艾丽斯·马蒂森还为我们列举了其他情节类长篇小说的大致形式。简单画一下,大家能理解的话就理解,毕竟不能对一个画渣要求太多,不能理解的话还是看书吧。
如果长篇不以情节取胜,就是以人物情感变化取胜,如何刻画人物,表达情感,《写作课》中也说了很多。
在这些具体技巧中,有一点让我印象深刻。很多人会追求修辞的华丽或是新颖别致,我之前也特别羡慕别人能够写出那样的文字,觉得自己写的就太平铺直叙了。但艾丽斯·马蒂森说:“有时修辞的效果反而会阻碍情感表达。”因为修辞实际上是为了填补语言不能够表达的地方,并不是为了布迷魂阵干扰读者的。只有在合适的地方使用了正确的修辞,才能够达到效果,使所写内容加分。
三、用理性使书稿在情感中飘摇
如果写满字句的书稿是一只风筝,那倾泻而出的情感便如同天空中呼啸而过的狂风,我们需要一根线来牵引。
只因为一时的写作冲动而码字的写作者,是完全不够的,因为那样只是满足了自己的表达欲,根本无法满足读者。我们写作的时候,一定要以读者为优先考虑的对象,将写作的重心从自我转向为为他人。这其中就不能缺少自我理性的引导,要带着审视和批判的眼光阅读自己的作品。
不管是写什么内容,都要切记首先考虑文章的受众,这一点是重中之重。他们想看到什么?想知道什么?想得到什么?哪怕是一篇日记,读者是我们自己,我们也知道什么对自己来说什么是有意义的,那些内容我们才会写在日记里。
艾丽斯·马蒂森的这句话,提醒了我们,在受情感驱使奋笔疾书之时,不要忘记用一丝理性提醒自己,稍稍控制,多想一点,抽离自己的主观情绪,客观地看待和评价自己所写。
在写作的时候,除了要感性和理性俱全之外,还需要写作者有如下能力:
稳定的情绪和心态——帮助写作者更好地写作
深刻的洞察力、能客观展现细节——帮助写作者刻画人物设计情节
足够的聪明才智——帮助写作者构思情节和描述表达
自我批评的能力——帮助写作者修改文章
悲天悯人的情怀——帮助写作者引发读者情感共鸣
……
其中还有一项,那就是“勇气”。包括:动笔的勇气、自己代入角色的勇气、“虐待”角色的勇气、选择恰当形式和语言呈现故事的勇气等等。
总而言之,要成为一个合格的写作者,我们都还远远不够。但是不要灰心,想想作者本人,再想想那些大器晚成的作家们,虽然路漫漫,但我们进一寸有一寸的欢喜。前提是要热爱写作,愿意在这条路上继续下去。
艾丽斯·马蒂森的《写作课》所教给我们的不仅仅是创作方面的技巧,还有我们如何在多舛的写作路上鼓励自己坚定走下去,希望我们有朝一日都能够使自己的风筝翱翔于天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