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8.19)
子曰:“大哉尧之为君也!巍巍乎,唯天为大,唯尧则之。荡荡乎,民无能名焉。巍巍乎其有成功也,焕乎其有文章。”
【通译】
孔子说:“伟大啊,尧作为一国之君王。多么崇高啊,只有天最伟大,只有尧才能效法天。恩德如此广大,百姓无法用言语来称赞,他的功绩对么崇高,制定的礼仪制度多么辉煌啊!”
【学究】
孔子再一次赞美尧如天之崇高,百姓敬仰。也就是社会要万民一心,礼仪制度建立的重要性,唯有天下百姓和君王同心共德,执行礼制规则社会,才能和睦相处。
这里不再深度探讨,总之孔子要传播礼仪仁德,必定时刻提醒大家这是圣人的传承。
【原文】(8.20)
舜有臣五人而天下治。武王曰:“予有乱臣十人。”孔子曰:“才难,不其然乎?唐虞之际,于斯为盛,有妇人焉,九人而已。三分天下有其二,以服事殷。周之德,其可谓至德也已矣。”
【通译】
舜有功臣五人就能治理好天下。周武王说:“我有一起起兵打仗的十个功臣。”孔子说:“人才难得,不就是这样吗?唐虞之间和武王时代,人才最盛。其中一个是妇人,实际上是九人而已。周文王得了天下三分之二,仍然侍奉殷朝。周朝的德,可以说是最高了。”
【学究】
这里重点提出了人才观,也就是再有能力的君王,没有辅佐的人才依然不能统领天下。所有人才是至关重要的。
舜能立国,全靠禹、稷、契、皋陶、伯益等五人共治天下,才有虞舜年代的国泰民安。这一时期人才辈出,历史记载不多,都说夏朝之前有虞朝,这里看来虞朝之前是唐朝,可见舜是虞的代表性君主,尧是唐朝时期代表性君王。这些朝代是否存在,以何方式存在不得而知。都说华夏文明四千年,那么华夏起源多少年,却无法论证。
周武王起兵反殷有十人,其中一人是武王妻子邑姜。可是孔子却把她排除在外,可见在孔子眼里女人不是事,这也是儒家思想的局限性。如果天下没有女人,那还怎么成为天下,所以孔子当时推崇礼仪仁德为什么这么困难,那就是不懂世界有男便有女的道理。这样看来所谓孔子懂《易经》却不懂阴阳是有道理的。
这里说文王已经得天下已经三分之二还在侍奉隐朝,就断定周朝德性最高。这样说,孔子的确只是在为周礼代言,并不尊崇历史观,孔子被后人所批也是自己开创的先河。
【原文】(8.21)
子曰:“禹,吾无间然矣。菲饮食而致孝乎鬼神,恶衣服而致美乎黻冕;卑宫室而尽力乎沟血。禹,吾无间然矣。”
【通译】
孔子说:“至于禹,我的确没有什么我好挑剔的了。他饮食简单而孝敬鬼神,传得破烂,祭祀时就穿得华美;自己住的宫殿很低矮而全力以赴治理水利。对于禹,我确实没有什么好说的了。”
【学究】
禹是启之父,夏朝始祖。一生致力于治理水利。可见当时农耕文化已经普及,百姓开始安居而不流动,自然需要顺应天气规律来发展农业生产。可见华夏文明从这一刻开始进入文明时代的确很确切。再往上追溯,就是原始部落向农耕文明转化的过程。于是有唐虞之说也合情合理。
孔子借对三帝评论来提出传播周礼的正统性和必要性。归及《泰伯》总结,就是论证的过程,举了大量例子来竭力传播周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