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许你该找个人聊聊》读后感

这是一本很厚的书,但文字平易近人,意外地好读。这本书29.9万字,大约30万字吧,我从2021.9.17读到10月12号读完了,决定来写个读后感是因为我想把这本书放到二手书网卖掉了。
网上都是把这本书跟号称英国心理学启蒙读本《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搭配着卖。因为这两本书都是跟看心理医生有关,而且故事中都大量描写了很有画面感的心理诊室的对话,并且把医生和患者的表情描写得很生动,让人仿佛身临其境在与心理医生对话。甚至连心理医生的心理过程都勾勒出来,让人觉得医生也有着普通人的心里路程,一下子拉进了我们与心理医生之间的距离。
这本书我看了英文原版是两年前在国外比较火,等翻译出来以后今年9月国内的一些读书群也开始读这本书了。
我想摘抄一些原文中对我有触动的话:
1、p15 如果你不能意识到完美是幸福的敌人,那你就剥夺了让自己快乐的权利。
2、p46 依恋模式的形成取决于我们幼年与养育者之间的互动。依恋模式至关重要,因为它也将影响人们成年后与人相处的模式,影响他们如何选择另一半(安稳还是不安稳的),影响他们在一段关系中的表现(渴爱的,疏远的,还是不安稳的),以及一段关系会如何终结(是惆怅不舍地,和和气气地,还是彻底撕破脸)。
3、p47 治疗的关键在于治疗性的动作,而不是治疗性的语言。
4、一位督导曾经把心理治疗比喻成物理治疗,有时会很难,会痛,甚至在状况有所改善前还会一度变得更糟。
5、我们要利用自己的感受来帮助引导治疗,而不是压抑它。……我知道他有自己的情绪,但就像一块不常被用到的肌肉那样萎缩了。
6、人们常常把麻木误认为是放空,但麻木不是感受的缺失,而是人在被太多感受吞噬的情况下作出的反应。
7、‘温德尔还说,如果我能记下如此详尽的通话笔记,那我可能根本没机会好好听男友讲话。’---这句话给我的启发就是:上课不要记太多笔记(因为很可能老师会把笔记发给你),而是要把注意力更专注在老师说的话上。笔记用来记一些老师没写出来的,或者你自己的一些想法,可能更有效。
‘他还说,如果我想要以开放的心态去理解男友的想法,行动上却只是想要证明自己的观点而不是真诚地去和他交流,那将很难达成所愿。他还补充到,我在治疗中也是这样对他的。’---其实生活中很多人都是这样的,尤其是很多家长对待孩子是这样的,表面上说民主,实际上最后还是要证明自己说的是对的,不尊重孩子的选择。当然这个每个家长可能都需要反省一下。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