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我的读者真好,我就想要是有个这样作者就好了,随时更新,频率高就大量输出,懒散就懒散着不更新。
我想谈谈读书的重要性。我觉得读书和念书很像又有区别。念书有老师给你安排频率和节奏,给你他的见解,你再在其上思考。读书呢,你自己安排频率,一天或者一年读完一本书,或者一辈子都读不玩,然后呢,你站在作者的肩膀上。请注意,你比念书少了一个过程,老师见解的过程。
请注意,我并没有说完重要性,而我接着要谈读书的目的性。做人做事,不能像受到惊吓的老鼠一样乱窜。就像一个很经典的例子,想必各位耳熟能详。例子是:冬天你在雪地里,闭上眼睛走和你张开眼睛,看着一个目标走,背后是弯曲与相对笔直的脚印串。读书的目的性在于,人生仿佛就是在雪地闭上眼摸索,你读书是为了吸取前人经验,感受他们的心里变化,学习他们的为人处事,从而在你以后可能遇到类似的事情,知道如何应对和处理。用最低的成本,时间成本,金钱成本,精力成本,做最高效的事,达到最后的目标。
读书的重要性,其实也就来源于目的性。好的目的性,决定了这件事的重要性。
那我们再来说说读书的方法。拿前一个例子做论证。读书与念书,之前只说了不同,那么共同点呢?作者小松是这样认为,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亘古不变的公式,而我是一个贪玩懒散的坏孩子,我想把书念好的同时还有时间玩,那我只能不停的提高工作效率。当然大佬们,在提高效率还能加大时间量,所以他清华北大,我就混个985,211就差不多了。
岔了岔了,读书我觉得也该这样,读一本书,希望你我都能真正留下点什么,知道他哪些你觉得以后可以这样做,那就把他记下来消化掉,压缩成一个很小的结点,不占你多一丝一毫的空间。
遗憾,读者是个懒散之人,读书少,也不喜欢大篇读书,可是读过的东西,我都把他变成小结点,等某天结点多了,我就把他们穿成线,织成网,网住我想要的东西。
对了,我觉得读书最重要一个环节,就是你如何把一本书你认为对的东西,压缩成一个结点,这是不简单的呢,自己领悟吧!我才不教你们呢,毕竟怕你们以后网住我。
拜了个拜,下班走到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