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读书的工具与方法的一点感悟

提示:文章中涉及到的工具、软件可能有少部分比较强烈的个人喜好色彩,够不上广告软文的标准,且并非重点。不喜…就不喜吧……


最近在不同的文章里看到了一句相同的引用,出自史蒂芬·平克(Steven Pinker)的《写作风格的意识》(The Sense of Style):“写作是将网状的思想,通过树状的句法,组织为线状展开的文字。”

巧得很,前两天刚好接触到Marginnote的使用方法,其中就有能够将线状还原成树状的思维导图工具(当然还有其他的强大功能,后面会提到,看链接内容也行)。有了这样的“利器”,可能不免容易让人产生一种“我又能更好的掌握更多知识了”的“错觉”。

事实上,做任何事的工具与方法都有千千万,但多数人都“听过很多道理,仍然过不好这一生”。那么,工具与方法真的只是中性的吗?出问题的是这些“帮手”,还是我们人本身呢?

尽管文章的标题一点都不酷,但我就是很直白的想让你知道,那就是接下来我要说的事情。

赶时间的可以看思维导图。

读书的常用工具

字典我就不说了(反正不认识的也能猜;认识了也不一定会写;会写了……都打字了,也不用写了)……

纸质书:提到纸质书,不得不说,很多人的第一反应是“很有仪式感”。作为现代社会中学习知识最为传统的内容载体,在便捷程度、效率与成本的多维度打击下,如果没有“仪式感”与学校、机构的“保护”,感觉纸质书就要原地去世了……

当然,有异议的人会认为纸质书不是一种工具,而是“书”本人。不重要,这里所说的书,只是一种内容的载体。

读纸质书是我们从小上学开始养成的习惯,是最重要的一种阅读工具。同时随着近年来人们生活压力的增大,无心或者无暇顾得上阅读,却又认为不能弃之不顾,也有非常多人买书闲置,以用来缓解焦虑。客观上,这都是我们生活中所熟悉的纸质书的作用。

Kindle们:越来越多的人选择买它做……泡面神器了,方正、扁平、有质量,嗯……

不得不说,随着电子书的活跃,Kindle这样的优质阅读工具能够被越来越多的人所喜爱。除了有海量的网络资源可以“调用”?(就是下载盗版的额意思)之外,其轻便的特性也是一大关键。避开了纸质书阅读时的诸多不便,Kindle便携、单手操作、N合一等特性显得尤为突出。最重要的,还是资源便宜(盗版的叫免费,正版的要钱的才叫便宜)。

Marginnote们:前面提到过,这是我最近在使用的一款电子阅读工具。

Marginnote兼备阅读、编注、生成思维导图与复习等实用功能。在阅读一端,良好的支持PDF、EPUB等常用电子书格式;在其上进行编注十分方便,可以通过高亮、划线、书写与框选等方式标注、添加重要信息,有着十分友好的功能选项;同时应用内可以生成思维导图,在学习模式下,能够将阅读中实时遇到的要点信息生成思维导图的一环,便于整理回顾;能够生成卡片信息、设置填空等功能,也使其复习的功用变得十分有效。

对于有着专业级学习需求,以及以为自己可能有专业级学习需求想法(但实际没有)的用户(比如我),可以说是一款非常实用的工具。尤其对于PDF文件阅读有大量需求的同学们而言,完美。

当然,也看到有一部分使用体验不佳的评论,问题主要集中在APP的学习成本高、价格较为昂贵,以及对于旧版本的提升不大等。APP本身有两周的免费体验,感受一下,适合自己的为最佳。(目前仅支持苹果系统

有声读物们:比如,得到APP,等。

这类工具使用的最大的特点是充分利用碎片化时间进行学习,在完全解放双手自由度的情况下,可以作为非常好的常识性知识补充途径。方式比较休闲,一如许多人睡前喜欢听郭德纲的相声,时不时都能随口来上一小段儿一样。

但弊端也同样在此,碎片化的学习很难形成完整的知识架构,一心难为二用,过度碎片化的时间学习碎片化的知识,使得效率低下的同时,整个学习过程的完成度也会比较低。就像一万个郭德纲相声的粉丝里,没有谁能够仅凭着睡前收听的那点音频,背出一段灌口来。


阅读时的心理与大脑状态

在阅读工具之后,阅读方法之前,提一点关于人们阅读时的心态与大脑运转时的状态的tips。

心理层面:有一个知识点叫做“证实性偏见”(Confirmation Bias)。意思是,当我们在主观上支持某种观点的时候,我们往往倾向于寻找那些能够支持我们原来的观点的信息,而对于那些可能推翻我们原来的观点的信息往往忽视掉。

在阅读的过程中,这样一种心理作用也会时常出现。比如说,小明是一个十分厌恶“重色轻友”这种特质的人,在读一部虚构类小说时,其中某一名角色做出了“重色轻友”的行为时,即便故事中交代了他这样做的原因与理由,小明依旧很有可能会极其厌恶这名角色。

有没有发现,这就是小说有时能够引人入胜的一部分原因。但同时,这也可能成为我们阅读一本书时的一大障碍:这种心理会阻止我们通过阅读拓展原有的思维,反而会加固已有的“偏见”,使得阅读在无形中令我们的思维画地为牢。

大脑的状态:在阅读时,人脑对于注意力的反应表现为,

仅能保持15mins注意力集中、不走神的状态;

阅读一篇文章或一本书的首页内容时,精力最为集中;

一次性记忆的的项目数量≤7。

在这些没有温度的数据面前,写手们不断调整内容的节奏,而读者们开始寻求阅读方法的优化。


关于阅读方法

顺着读,可能是最“笨”的方法,但不会是最差的

“顺着读”,可能是相当多一部分人大读书时间里的阅读方法。

对于没有什么特殊需要、也没有养成特别读书习惯的人而言,顺着读可能是一种自然选择。这也应了文章开头所引用的史蒂芬·平克的话,写作是通过线状的叙述方式来表达的。所以读者在阅读时,自然也是以线状的方式进行知识收集的。

“费曼技巧”

单独讲费曼技巧并没有什么特别的原因,只是因为今天看到了一篇文章,特别提到了这种方法。

关于费曼技巧,其实要做的非常简单,分四步:

1. 选择一个你想要学习的概念,在一张白纸上写下来,放在一边;

2. 找一个人,凭着脑袋里的记忆,将这个概念讲给他听;

3. 在讲述的过程中,认知自己对于这一概念理解上的欠缺,并进行再学习、补充;

4. 找到最简洁易懂的表达方式,讲述给对方。

费曼技巧看似简短,但实际上还是有着不少并未言明的要点,比如:

清空大脑,不做任何预设。这一点有助于我们尽可能避开证实性偏见的陷阱,去掉先入为主的观念,不做联想的进行学习,以此来提高效率。

在充分理解学习内容的基础上,再尝试用自己的语言进行表达。试想,如果对于原定概念的理解上有了偏差,那么无论你多么会用自己的语言进行何种流畅的表达,效果都是南辕北辙的。并且,并不是所有学习对象的“概念”,都像是一个普通的概念一样,一两句话可以表述清楚的。

学以致用。知识学到手是要拿出来用的,带着目的出发,通常能够比多数人更早的到达终点。将是否能够把所学之物学以致用作为检验是否学会与学好了的标准,再恰当不过。

为什么【要/不】和“你”一样呢?并不只是单纯的求异,为了不同而不同,而是为了能够更好的达到学好这个目的,而制定更加合理,也更加适合自己的方法;但是,如果现有能学到的方法已经足够好,或许我们不需要,也不会有那么大的动力去做出新的改变和尝试。

“这十种读书法,你喜欢哪个?”

当我开始考虑有哪些读书方法的时候,去网上搜了一下,结果看到了这样一个标题:《这十种读书法,你喜欢哪个?》

当我打开这篇链接之后,我发现作者很诚实,确实列举了十种读书的“法门”。包含但不限于:通读法、树读法、精读法等,每种方法也都简明扼要的写道了作者认为的重点的概括,并且在最后写道自己因为学习并使用了这十种方法而因此获益,希望分享给大家,对读者们有所帮助。

看完之后我的感受是:原来有这么多种阅读的方法,以便能够应对不同种类的内容,这件事情存在本身就非常的了不起。因为它们不仅提供了如此多的聪明阅读方法,也某种程度上证明了做同样一件事情可以有的角度如此之多。

可问题在于,这些方法很难都出自同一个源头,多半是汇集了从许多智者那里得来的智慧。那么,智者们会因为自己只具备了十分之一的阅读方法,而变得不那么智慧了嘛?又或者说,当他们有了更多的方法之后,智慧就会变的更加充盈了吗?

我想答案都是否定的。原因很简单,方法也是一种抽象的工具,拥有工具本身并不是一种智慧,懂得使用工具,才是真正的智慧。


我的一点感悟

其实有四点……

1. 书籍≠阅读≠知识

确实有越来越多的人是因为焦虑或其他原因而买书,但最终并不能完成阅读。高尔基老人家曰过:读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我想大家一定都是把这句话记住了,但是把读书的事儿给忘记了。

读书的方法与工具再怎么丰富,无论电子书怎么便捷、有十种或是二十多种高效读书的方法,都抵不过不读书这一件事。

曾经有媒体报道,中国人年均读0.7本书,同样的参数放到以色列,是人均每年读64本书,占以色列人口总数80%+的犹太人,人均每年要读68本书。

阅读是一个相对漫长的过程。阅读本身相信对于绝大多数人而言并不是一件难事。其中的难点在于企图通过找到一个更加快捷的方法,想要在短时间内获取书籍内真正有价值的知识与智慧。这样的动机或许适合于应付学校里的将要面对期末考试的考生,但未必适合任何一个为了获得精神满足与充盈自己智慧的人的需要。

再将时间线拉长一点来看,通过使用“精明”的技巧更快的获取特定的知识,这样的方式似乎更适合完成任务性的工作。当激励我们读书的动力是工作而不再是内在的精神需求,那么想必也会成为一种巨大的负担,同时大脑在记录的信息对于主体本身而言,很可能也只能算是一堆毫无温度的乱码和一连串无序的数字。

这样的循环听起来就不是很健康。

不是有个眯眯眼儿的脱口秀主持人说嘛:“开心点,人间不值得”。从阅读中获得一种相对自在的状态,比起使用何种精巧的方式完成阅读本身,似乎更有价值。

2. 工具与方法始终都只为有效的“内容输入”服务

每个人的个体差异会影响自己的阅读习惯的养成,从而形成阅读方法上的差异。

或许有人会说,假如我要读一本《空调压缩机的维修指南》,如果用最普通的“顺着读”方法,那不是要读到死?

那当然会读到死,读一遍还不一定找得到你需要的内容。但这里存在两点问题:1 - 阅读说明书类的产品,是一种常识类的能力,由于文体的特殊性,让我们能够尽快找到自己需要的内容;2 - 我们更主要的讨论是“日常的阅读”,很难想象有人会天天啃说明书为乐。如果有,那么大概也是位专家了,这种小儿科的问题对他而言不是问题。

所以无论是常规阅读也好,特殊材料的阅读也罢,大家的习惯一直也好,存在个体差异也罢,阅读这个动作本身的目的是在于完成有效的“内容输入”。就像是用螺丝刀拧螺丝一样,梅花螺丝刀和六角螺丝刀都有对应要拧紧的螺丝,其实保证螺丝拧的牢靠就好,至于螺丝刀的手柄握持起来是不是舒适,并不是特别需要在意的问题。

3. 学,以致用

前文有提到过,将所学加以应用作为检验学习成果的标准,对于许多类目的学习都是很有效的。就像前段时间比较常听到的一种说法:通过写作倒逼阅读,利用输出倒逼输入。

通过这样的方法,除了可以检验成果,也是不断深化认知的过程,同时能够帮助自己找到更好的表达、应用的方式。

同样的,如果真的对于读书的工具与方法有必然纠结的话,索性也就用“实践去检验一下真理”好了,不然研究了又不用,就是白研究了。

4. 阅读说到底是一件私事

我们在做大部分事情时都是守着各种条条框框的约束,让我们有所拘束或是不适。仔细想想看,阅读真的是为数不多的可以令我们无拘无束的去完成的一件事情了。

所谓私事,就是可以关起门来做的事情。如果无意间发现了别人有更好的“姿势”想要学习,是可以进行尝试。但话又说回来,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214,377评论 6 496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91,390评论 3 389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59,967评论 0 349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7,344评论 1 288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6,441评论 6 386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0,492评论 1 292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9,497评论 3 412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8,274评论 0 269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4,732评论 1 307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7,008评论 2 328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9,184评论 1 342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4,837评论 4 337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40,520评论 3 322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1,156评论 0 21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2,407评论 1 268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7,056评论 2 365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4,074评论 2 352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谁画出这天地,又画下我和你,让我们的世界绚丽多彩谁让我们哭泣,又给我们惊喜,让我们就这样相爱相遇 悲伤、欢喜、快乐...
    耿少年的蓝天阅读 907评论 0 1
  • 郊区,有一个动物园。动物园依山势而建,层层叠进。小山丘、路转弯处、填出的小平台、特制的玻璃台,都是依据山道的变化设...
    孤独一刀阅读 1,082评论 2 6
  • 前情回顾 第三章:迥异的性格 时间在点滴中流逝。很快,双胞胎便到了读书的年龄。但是那时候没有幼儿园,孩子们四五岁的...
    遇琳阅读 249评论 4 12
  • 提取完数据后,通常要对数据进行汇总,统计和计算,看看pandas有哪些操作。df = DataFrame([[1....
    3ni阅读 1,370评论 0 1
  • 写在前面的絮叨 我是一个安卓程序员,前两天谷歌推荐用kotlin来作为开发Android项目的首选语言,所以我也尝...
    坑吭吭阅读 293评论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