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是中国的四大名著之一,与其它三部著作不同的是,红楼梦引发的点评、索隐和考证工作不断升级,从而诞生出了“红学”这样一个两百年罕见的学术研究领域。
这些点评人有的是有感而发,更多的都试图标新立异,从一个全新的角度点出一片新的天地。
由于本书被改写多次,作者的文笔段落不断被修补,甚至被大规模的删减,这就造成了索隐派的探索之旅,想要复原真想是何其的困难,很多人终其一生也未见的破解一二。
最有学术价值的似乎是考证派,他们以现代的实证分析为理论基础,大量与世界先进理念相结合,开创考古玩法的新模式。
从脂砚斋的传阅评抄开始,旧红学的不断索隐,再现胡适等现代新红学,以及辩证唯物主义等,历时200多年经久不衰,不断老树发新芽。
脂砚斋就是评点派,红学研究从评点开始,通常意义上的评点派是程高刊印之后,大量出现的评点论述。
脂砚斋的评点时间早,时间跨度大,内容翔实,充满了赫赫有名的大人物,让我们这些后人不得不仰天观摩。
王雪香、张新之和姚燮为代表评点《题红楼梦》、题咏二十绝句,评点派对人物、情节、中心思想、美学等方面都有涉及,比较务实详尽。
王梦阮、沈瓶庵、蔡元培为代表的索隐派红学,这个派别就比较辛苦,经常把自己绕进去之后出不来了,他们坚持认为这本书太博大精深了,肯定暗藏了许多不可告人的秘密。
比如,居然可以想象认为贾宝玉是顺治帝的影子,结果是越研究越深入,当然难度也会越来越大。
红楼梦叙事的朦胧手法为索隐派提供了良好的迷宫深渊,乾隆的批注也是尚方宝剑,奉旨探索工作合法化,成为红学中的主导力量。
从1921年的胡适《红楼梦考证》开始,红楼梦的研究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他的32个博士头衔比较吓人,以实际论证方法改变以前主流红学的索隐方向。
胡适的考证重新确立了曹雪芹的作者地位,提出自传说的基本判断,认为小说的写实性比较靠谱,反对影射说和一大堆的阴谋论。
把曹雪芹与贾宝玉关联,是考证体系的一个基本认识,这个简单的判断方法立即引起其它派别的反扑,如果这样简单处理,那么就是自断红学的发展,所以,要坚决反对自传说。
现在的红学研究还是越来越务实,虚的东西不再甚嚣尘上,向作者当时真实的环境靠拢,对曹雪芹家世进行深入研究,重新刊印几个《红楼梦》版本,进行对比研究,不偏好某个角度,更加全面客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