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的空杯,就是入局

科幻作家道格拉斯·亚当斯曾讽刺科技的三定律:


第一条,任何在我出生时已经有的科技,都是世界本来秩序的一部分;

第二条,任何在我15-35岁之间诞生的科技,都是改变世界的革命性产物;

第三条,任何在我35岁之后诞生的科技,都是违反自然规律要遭天谴的。


随着自己的年龄增长,上述三条我常用来提醒自己,但如果只是提醒,显然收效甚微。


面对新一代AI工具,我个人的深度探索欲,大不如前,只是简单看看新闻报道,发表些粗浅的评论,传递出自己也在关注。


但这个赛道必须拥抱,那该如何应对?我的策略为入局。


2023年我参与万能小in项目,用AI提升大学生的写作、PPT制作效率。


2024年随着GPT-4o的发布,我开始测试AI面试产品,逼迫自己进入AI相关的项目,这样我就不得不用起来了。


想要让自己一直处于空杯,那就需要走出舒适区,不断接触到有压力感的业务。


当感受到不会,又不得不去学的时候,心态才真的打开了。


我由于从事高校市场工作,一直在运营校园大使团队,结识到许多积极主动的大学生,他们会担任一些学生会、社团负责人的角色,接触到更多的社会信息,早早的开启了实践,这本是一件好事。


但比较遗憾为,许多有丰富经验的同学,无法再保持空杯心态。


一些极其自大的学生,还没见过世界,就自认为自己无所不知。


比如看了几个行业相关的公众号、网站,或者是在自媒体上出现过几篇爆文,就自认为高人一等、什么都懂,于是开始侃侃而谈,其实不过是井底之蛙,很多成绩也无法再复制。


时势、平台给的机会,切勿都当成自己的能力。


我自己招学生团队的时候,反而不喜欢那些实践经历过多的学生,会更重其在一件事上坚持的时间。


对于一些想做校园大使的同学,我建议多参与几家不同公司的大使项目,进行体验;然后选择一家公司,进行深度投入,你将能获得更多的机会。


我每年都见到,大量普通高校的学生,通过大使通道,进入到大企业实习,不少也有留下转正入职,这里的前提是聚焦,服务好一家公司,深入进去。


很多事一具体就深刻。


我从2010年底开始接触校园市场,十几年时间下来,还能不断遇到自己的业务盲区;而让我自己受益最大的,为超级课程表项目三年,以及在智联招聘的近四年时间,一块业务,深入进去,才能看到全貌。


一般所说的“学生思维”,主要是大部分的学生,将真实世界想的过于简单;但我们刚开始重塑世界观的时候,比如一些特别积极参与实践的同学,往往陷入另一个极端,将社会想的过于复杂。


请时刻谨记,聚焦自己的核心能力,你能提供什么价值,这是本质,其他不过都是“术”的层面。


如果你觉得当下懂的已然不少,能够侃侃而谈进行输出,那就需要开始提醒自己,记得保持空杯。


没有水的桶,无法晃动出水响,也不需要先空杯再注水,这又是另一种悲哀。


心态的变化,往往在不经意间发生。保持一些钝感力,对新事物多一些了解,不要急于发表自己的见解。


对抗人性,我们只能通过刻意练习,刻意地提醒自己去注意,主动去进行入局。


我是孙凌,双非高校毕业,从创业到职场,历任多家名企大学生业务负责人,已出版书籍《实战大学生创业》,筹备出版《实战大学生就业》中,助力年轻人群成长精进。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