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有半个小时,朋友一家四口就会来到家里做客。今天,将会在家里做火锅,所有的菜都已经洗好,电磁炉也已经放在了桌面上了,姐姐在看书,孩子爸在晾衣服,我在准备餐具。
在一旁玩耍的小宝这时走过来,拿着电磁炉的插头,想要插到桌子旁边的开关上,电磁炉的插头线不够长,小宝用力地拉。我一边在厨房准备餐具,一边跟小宝说,等一下呀,妈妈拿个排插过来才行哦。小宝说,妈妈,放心,我一会儿就帮你插好。接着又继续低头想插插头,想着线不够长,他插不到,应该没问题的,于是继续准备餐具。
“砰~哗啦”,转头一看,电磁炉已从桌面摔下地上,电磁炉表面的玻璃板碎裂一地。小宝扁着嘴说,怎么办?
听到声音,姐姐和孩子爸都跑过来,空气好像凝固了一下,要知道这个电磁炉是爸爸刚拿出去修好的,要知道朋友一家四口半个小时就到了,该怎么办呢?
过了十多秒,孩子爸抱起小宝说,没关系哦,没关系哈,看看玻璃有没有溅到身上。这时轮到姐姐说,爸爸,那怎么办呀?我们中午怎么吃饭?
孩子爸说,等爸爸把这个电磁炉扔到垃圾桶,我们马上买一个,然后让大润发送过来,好吗?
半个小时后,电磁炉准时送到,朋友一家四口也准时到了。那天孩子们都玩得很开心。那句没关系哦,没关系一直在脑海中温柔回荡。
小时候,很喜欢哭,有时其实是故意哭,因为这样能躲避一次挨打,一次挨骂。在那个物质匮乏的年代,打骂孩子,是一件稀疏平常的事。
小时候,吃饭时,喜欢端着碗筷和小伙伴们聚在一块吃,时常会把碗顶在头上,让伙伴们猜今天吃什么菜,其实无非是菜干和各类青菜而已,但这个游戏我们常常玩的不亦乐乎。有时,把碗顶在头上,手没扶稳,碗便砰地一声碎在地上,见状,马上大哭是最好的避免被打骂的方式,妈妈赶来,我只是哭,哭得满脸是泪,哭到妈妈说,好了好了,不打你了,就马上停止,简直是收放自如。
弟弟是一个不善于哭的孩子,有一次,妈妈给了弟弟一块别人送的手表,弟弟带在手上和其他小伙伴一起去玩,回来时,才发现手上的手表不知那时不见了。妈妈问弟弟,弟弟一脸茫然,于是妈妈便拿起了衣架打弟弟的手和脚,说弟弟不爱惜东西。一下一下,衣架打在皮肤上的声音,听得人心慌,最终弟弟哭了,妈妈才停下。
所以小的时候,很害怕做错事,常常容易紧张,但孩子怎么可能不做错事情呢?有人打电话来找妈妈,我告诉那人,妈妈在打麻将,不在家。后来去把妈妈找回来,妈妈便一直骂,说是透露了妈妈上班时间去打麻将的事情。妈妈村委会同事来家里问妈妈拿办公室钥匙,妈妈在田里干活,没带手机,于是擅自进房间拿了给那个人,本以为妈妈回来会表扬一番,结果回来被妈妈骂得想哭。妈妈做裁缝那会,有个阿姨来家里付钱,妈妈不在家,于是阿姨把钱留下,我知道这些钱是妈妈一针一线踩着衣车赚回来的,所以很小心地藏起来,想着妈妈回来再拿出来的,结果,我竟然忘记藏在了那里,妈妈一边骂,一边打,说我是没用的东西。我忍着没哭,因为也觉得自己很混蛋,直到晚上,妈妈在床底发现了那些钱,抱着我哭了很久。我知道妈妈很难,所以我常常会做一些事情,想让她少一些骂人。
就这样,在挨骂和挨打中长大了,发现自己很容易紧张,很在意结果,一件事情做得很好,但在结尾的时候,总会出一些小差错,很害怕身边的人不开心,渴望去讨好所有的人。于是看心理学的书,每当这个时候,自己会跟自己的内外小孩说,没关系哦,没关系。
慢慢地,成为了妈妈,于是信誓旦旦不再成为那样情绪化的妈妈。但那些潜藏在潜意识中的情绪,总会在某个点爆发。丈夫这时,会过来温柔地说,没关系哦,没关系的。
慢慢地,成为了二胎妈妈,没关系像一句温柔的解药,让自己柔和下来,轻松下来。孩子犯了错误时,我们都会说,没关系哦,没关系。我们都尽量做一个情绪稳定的大人,给孩子营造一个安全而轻松的氛围。小宝尿裤子时,他会说,妈妈,没关系的,家里有很多裤子。小宝不小心打翻东西,姐姐会说,小宝,没关系哦,下次记得小心一点呀。姐姐难过哭的时候,小宝会过去跟姐姐说,没关系哦,等会就会好的了。
没关系哦,没关系。轻轻默念,温暖弥漫周围,如果有人在妈妈小的时候,也跟她多念叨这个词,也许她的那些情绪也会温和下来吧。
没关系哦,没关系。继续修炼自己,接纳自己的那些情绪,接纳不完美的自己和不完美的孩子,继续成长吧,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