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记得小时候跟着大人下田插秧。那正是阴雨连天的五月末,也是农民期盼的“栽秧天”,因为不下雨没有水就栽不下秧。“放夜水”、“守水”、“争水”、“排水班”都是农村为了栽秧绕不过的话题少不了的工作,包产到户后更是经常要全家老小出动去守护水口,否则插秧的计划和一切准备都要泡汤,甚至听说有地方因为争水发生群体械斗事件。
我那时候还在上学,插秧的机会不多,只是碰上星期天跟着大人参加插秧。一群妇女赤脚泡在田里,每人起一个趟,像织毛衣一样从左到右把秧苗一撮撮整整齐齐地插到泥里。她们握着秧苗的那只手准确地捻出几根秧苗,另一只手将捻出的秧苗插下田。两只手一递一接配合默契,动作娴熟,弯着的身子随着插秧的节奏微微起伏移动,有一种令人赏心悦目的韵律感,很美。她们边栽边退,前面一大片绿油油的秧苗已经在混浊的水田中迎风飘摆了,像一幅刚刚织完的毯子,令人赏心悦目。看她们插秧真的是很享受。
我也学着起了一个小趟,边观摩边插。但是秧苗在我手里却不听话,要么捻不出来,要么捻不均匀,总要另一只手去帮忙,令人沮丧。更令人生气的是插到泥里的秧苗随着我的手离开也漂了起来,总得重新使劲摁进去,结果,插好的秧却是参差不齐,歪歪倒倒,间距宽窄不一。插不上一会儿,我手指钻心地痛,泥水溅得满头满脸,干了后变成大花脸,被人取笑。最要命的是插不上几株秧苗我就要站起来伸腰捶背,每次弯下腰我都觉得腰要断了。我丝毫感受不到别人那样的韵律和节奏,只有痛苦和折磨,别人也嫌我影响她们,干脆叫我别插了,去帮忙把“秧个子”搬到大家就近。我是既惭愧自己的笨拙无用又佩服她们的熟练和吃苦耐劳,看似轻松自如只有亲自体验才知道其中的辛苦。那些粗糙的手指和一身的病痛不就是这样日积月累形成的么!
可是她们并不觉得苦,只会感受到她们的快乐。她们边插秧边聊天、唱歌。有的妇女天生一副好嗓子,不管小声哼哼还是应大家要求放声高歌,都是令人叫绝,水田里总是荡漾着欢歌笑语。
要是有送秧苗或耕田的男人路过,她们就大声打招呼,对方回应后,她们就拿她寻开心逗乐,面对一群玲牙俐齿的妇女,一般男人只敢应付两招就落荒而逃了,除非遇到反应机敏又脸皮够厚的老手,你来我往,只有他们能听懂的满含“机锋”的俏皮话常常让田间成为欢乐的海洋,甚至有的还当场对唱起了山歌,那就更是让所有人几乎都停下手头的工作,专心看戏喝彩了。
插秧是一年中最忙最累的活,要抢农时,要抢天时,起早睡晚,但是乡亲们没有报怨,只有一丝不苟的辛勤劳作和快乐地面对生活,因为他们种下的是丰收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