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秋,“双减”政策正式实施,此次改革,其决策层次之高、执行力度之大、影响范围之广,在我国教育改革的历史上可能前所未有。这场改革,倒逼学校、家庭在教育上做出一系列调整,只有家校合力,才能培养优秀人才。马克思说:“还有什么比父母心中蕴藏着的情感更为神圣呢?”家庭教育是润物无声的,一个安全、有爱、热爱学习、自由民主的家庭才能真正培养出爱生活、爱学习、爱社会的孩子。每个父母都希望“子成龙,女成凤”,但由于他们没有接受过专业的培训,不懂家庭教育的孩子成长中重要性。家长在教育孩子问题上一味依靠学校,常说“老师,孩子交到手你手里,你随打随骂,我们没有任何意见。”这种思想,就导致家校教育教育的分离。 杜威曾说: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分离是教育中最大的“浪费”。怎样打通二者之间的隔阂,实现家庭和学校的有效沟通,让家校共育的作用实现最大化,是我当班主任以来一直在探索和实践的方向。 线上鼓励图合作
为了沟通方便,每个班级都建有家校联系群,但很多家长在群里经常处于潜水状态。他们以工作忙为借口,对班级信息不管不问,以致学校班级重要通知还需要老师单独提醒。怎样才能让家长乐于关注班级信息呢?这需要班主任让每个家长在群里找到存在感。我们可以把孩子一天的学习生活照片即时抓拍传到群里,家长一定会很认真地在照片中寻找孩子的身影。还可分组拍下孩子的闪光点:看课外书、认真作业、深情朗读课文、主动问问题、小组学习、积极劳动、专注考试……“一对一”“点对点”地发给家长,A同学的照片发A同学的家长,B同学的照片发B同学家长,并附上鼓励性评价,家长收到了,觉得老师特别关心自己的孩子,不关注班级群也不好意思了。班级信息得到回应,班级工作开展起来就顺畅得多了。班上小西学习不太好,他的哥哥在本校上一个年级,成绩也不好。家长可能内心有敏感的东西在作祟,从不跟老师交流,QQ上发信息给她从不回。我“一对一”发了一张小西专注读书的照片给他妈妈,他妈妈马上回复:谢谢老师,希望小西能明白我们的苦心。他妈妈说儿子写作业姿势不好,总趴着,说了多次也没有用。写作业的时候我拍下小西挺直腰板端正写字的照片,家长见了,连发来三个大拇指。这以后,家长经常与我探讨孩子管理问题,我也尽力帮助,一来二去,孩子成绩提高不少。孩子需要鼓励、家长也需要鼓励,特别是后进生的家长更需要鼓励。不管是家访来是家长来校,我们要先说孩子的好,再感谢,感谢家长帮助孩子及时完成了作业。家长被表扬得不好意思了,就不会只把管理孩子学习和思想的任务只交给学校,自己慢慢开始管理孩子了。二、家校共赢巧沟通
家校沙龙共成长
我们往往过于关注如何培育孩子,却忘了父母也是新学子,父母也是需要学习的。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长的学习成长要走在孩子发展的前面。分享家庭教育、引领家长学习,助力生命成长;支持一个人,幸福一个家,温暖一座城,是班主任的初心和使命!教育没有统一标准,孩子各有不同,书本中可能找不到适合每个孩子的教育方法,但好的做法可以借鉴。我会定期在班上搞一个论坛式的沙龙,以小组为单位,让各个妈妈分享父母与孩子沟通方面成功的经验和不足之处,教育方面的困惑也可以提出让大家出谋划策。其中小江妈妈谈到自己一说话孩子就觉得很烦,捂着耳朵不听。晚自习下课不也愿家长接,如果家长来了会跑得很远,追也追不上。针对这种情况,我想到我与学生每周的家校交流本,上面有孩子们抄的作业,每天学习上的反思和思想上困惑,我也会在交流本上下写上自己的真诚的建议和鼓励。文字的交流,不受时空限制,促进了师生情感。何不建议家长给孩子写一封信,表露自己的心声呢?我告诉家长,与其焦虑,不如蹲下来倾听孩子的心声,只有尊重了孩子,孩子才会获得安全感,才会信任家长,与家长沟通。在下一期的“远航沙龙”上,小江妈妈非常激动地读了她与女儿之间的书信交流“亲爱的女儿,每次在班级QQ群看到你被表扬时,你不知道妈妈的心情多么激动!我的女儿是最棒的,是你让感到了生活的快乐,让我对生活充满了希望,谢谢人!妈妈永远爱你!”“妈妈,以前你总是只过问我的学习,从来不知道我到底喜欢什么,也从来不表扬我。有一段时间,我非常恨你,觉得你不是我的新生妈妈。可有一天我看到你冒着大雨参加班级沙龙,我知道你是爱你的。妈妈,对不起,是我太任性了”读到这里,这个坚强的妈妈热泪盈眶!其他父母也流下了感动的泪水。是啊,即使坚冰,也会在爱的滋润下慢慢融化,何况童心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