勤奋不等于努力,万事讲方法,只有掌握了正确的方法,做事才能事半功倍。这是我读了《请停止无效努力》这本书后最大的感受。
在世各国人民的印象里,中国人是最努力,最勤奋的人。中国的成年人加班是常态,可以996甚至是007、可以为了工作与家人长期分居两地、每周工作时长可以达到50个小时,远高于世界平均时间每周36小时。中国的孩子,除了每天白天上学,晚上还要做作业到12点,到了周末各种英语、奥数补习班拍得满满的。
看起来我们真的很努力,可是为什么这么努力,真正顺利达成自己计划目标的只是少数?
在微博上有一堆人喊着自己很“丧”,基本处于间歇性踌躇满志,持续性混吃等死的恶性循环中。我认为原因跟我们做事的方法有很大的直接关系。
作者在书中就介绍了职业定位、正确学习、正确独立思考、有效沟通、管理情绪等方面的方法论,以下几点很值得一提。
一、找到自己的天赋优势,助力职场晋升
刚毕业时,各位同学的起点都差不多,再过3-5年差距就拉开的,有的人升职加薪,职场发展一片坦途;有的人就已经陷入了职场发展的困境,在基层刚发展了3-5年了没有晋升,自己的岗位发展有限,前途暗淡,又不知道该做什么好。
其实很关键一点,大部分人没有清楚的定位,没有把自己的天赋运用到合适的平台。
首先,个人发展有知识技能、能力、天赋三个内在因素,自己选择的岗位只是跟知识技能相关,例如会做PPT、统计Excel表,那么职场发展的天花板很快就会见顶。所以, 我们最好定位需要能力、天赋的岗位。
其次,能力都是可以培养的,天赋也可以开发,有的人可能觉得自己很平庸,并没有什么天赋。其实不然,或许自己确实不是天才,但是不可忽视的是,每个人相对别人都有更优秀的地方,也就是相对天赋。
什么意思?
同样的起点,A和B花同样的时间和努力,A成长得比B快,那么在这个方面,A就有着相对天赋。所以我们要不断总结,发现自己的潜在天赋。
再次,天赋是需要用到适合领域的。例如一个人对数据非常敏感,让他做客服就用不到这个天赋,对数据是否敏感也不是客服岗位成功的关键要素;相反,如果去做运营岗位,对数据敏感就是做运营成功的关键要素之一。
二、用对学习方法,把知识转化为能力
我们听过很多大道理仍然过不好一生。这句话很多人深有感受。
我认为其中的一个及其重要的原因就是,我们只不过是知道了这个道理,知道了这个知识,缺不知道怎么应用到工作和生活中导致的。那么应该怎么正确地学习呢?
首先学习不是靠意志力。我们只有靠热爱,而非意志力才能长久地坚持。
学习应该选择我们喜欢、擅长、且有价值的内容,这样学习才会是快乐的。而且,必须承认,我们在学习中都会犯错,犯错是我们学习的机会,如果我们能从错误中学习、进步,那么学习就变成一件有成就感的事情了。
建立起自己的知识体系,可以帮我们更好地掌握和应用知识。它包括知识架构、知识内容、内容之间的联系。一般来讲,每个领域的知识,我们都能找到已有的比较健全的架构,可以直接拿来使用。我们要做的就是把内容填充到对应的知识架构中,并且思考内容之间的关系、现在学习的知识和我之前掌握的知识之间的关系。
为知识找到应用场景或创建应用场景,不断地应用,才能真正掌握一个知识,做到举一反三。
正如陆游说的,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三、建立结构化思维,帮你有效思考
我们这时代,在网络上当个键盘侠、当个喷子是特别容易的事情。所以,一旦网络上出现了热搜事件,大家必定集体跟风,或是称赞谁、或是讨伐谁。人们早就不关心事实真相,只关心媒体大V们渲染出来的情绪。
陈丹青也曾在一期节目上说:哪有什么社会舆论领袖,我们早就被舆论了。
可见,我们早已没有了独立思考的能力,被别人牵着走、被别人当枪使,也就毫不意外了。
如果想培养自己独立的思考的能力,搭建结构化思维,应该怎么做呢?
独立思考的最佳方式就是提问。首先我们要能分清什么是事实陈述,什么是观点、感受的描述。其次要反问结论的论证是否合理,包括论据是否基于事实、推理是否有逻辑漏洞。
就比如说,在网上看到一段视频,一位妈妈站在旁边看着小男孩打小女孩,网友都在批评这位妈妈的行为。实际上呢,是小女孩动手打了男孩子,她妈妈才让男孩子打回来的。 网友指责这位妈妈,是建立在完全错误的结论上的:那就是这位妈妈身为成人居然带自己的孩子欺负别人的小孩。如果能反问,这位妈妈和两位小孩到底是什么关系,就不会那么容易推断出整个结论了吧。
所谓结构化思维,就是在思考一个问题的时候能有一个结构拆解开了,比较完善、系统地分析,而不是随意地想到什么是什么。
一般有两种方式,先找到结构再填充信息,或者先收集信息、归类汇总后再提炼出结构。
事实上,我们工作、生活中的大部分问题都可以找到现有的结构来分析,而且很多结构都有共通之处。只要我们善于利用这些结构,加以练习,我们也能成为思维高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