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需要得到外界的认可,希望他自己的想法得到支持:家人的支持、朋友的支持、老师的支持等等。一些得到父母认可较少的孩子,就会特别需要得到朋友的支持。如果这时候,ta身边的朋友有喝酒,抽烟等类似不良行为。为了适应朋友圈,他很大可能就会加入进去,去获得朋友的认可。
一般出现这种情况,父母会选择严厉指责,甚至禁止孩子的交友行为,贬低孩子的道德品质。但是恰恰是这样做,会让孩子觉得自己得到更少的父母支持。越发沉迷于和朋友的交往。那么应该怎么做呢?
今天看到一位充满智慧的黄老师写下自己发现一位女学生抽烟。摘抄我印象深刻的一段话——此刻我对于她的眼泪没有丝毫的怜惜,我递给了她很多的纸巾,让她擦干眼泪,说,你不愿意说的话,那你就把那天的事情的经过写下来,时间、地点、事件,是谁约的,怎么碰头都写出来! 她坐在我办公室里写啊写啊,一开始还是避重就轻。我看了看,不断就细节问题问她。慢慢的,四节课过后,整个过程终于清晰明了:她的一个好朋友,女孩,买了一包烟,每个人都接过了一根点上了,她觉得那个味道不好,但是看着别人都在抽,就耐着性子抽完了一根。
看着她写的过程经过,我深深的感觉到一个人真的很容易从众,特别是一个未成年的人。我对她说:我理解你的感受,你现在对这些很好奇,当天的环境下,你可能很难拒绝你的好朋友,但是这并不是你真正想要的,你说是吗?她重重的点了点头。或许是在书写经过的过程中,她渐渐理清了自己的想法,明白了什么是好什么是坏。
三年过后,当我们俩再次谈起当天的话题,我笑着问她:你后来完全没跟那群女孩接触了,黄老师在整个教育过程中,是什么最触动你啊?她也笑了:当然是写了四节课的检讨啊!一遍遍的磨细节,让我明白每一步我都对自己不负责任。
她说刚开始心里还是有点怨恨的,友情是比亲情还要重要的,怎么上个初中,连小学这些朋友都不能有了?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看到曾经的那群姐妹,辍学的辍学,打工的打工,她说她特别感激我,把她从里面拉出来了,醒悟得早。
这位黄老师做的真好。虚心向黄老师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