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早上瑜珈后回家,路过小区的一排排车,看到有台车后面玻璃漆着一行白字"生活笑一笑就好了"。很有感触,生活的确是这样的。
想像着,路上正塞着车,心中正烦闷,看到这车的字,估计心情就变好了。这车主好有智慧,也有可能是新手司机,担心车技不好后面司机容易有怒气。想着又想起那书非暴力沟通的愤怒,这行字让开车在路上的司机想怒时不亚于深呼吸三秒的效果。
昨天找起《非暴力沟通》书,想再细细看一遍。以前粗翻了一遍,感受不深,只接受了倾听。新冠和孩子大学申请季这一年,自己碰到了很多的问题,自己就像在深渊中,拼命地挣扎想游出来,倒是应了本命年的厄运说。如今回首过去的一年,觉得那都不是事,经历过就成长了,心智更加成熟,也接受了现实,心情平稳了。现在看来,去年一年的所有事情就是来磨练我,让我慢下来思考余下的人生。以前性子很急,每天忙碌的工作,赚钱像是我生活的全部。经过这一年,我知道自己是很差劲的母亲,以为给孩子创造富足的物质生活就是对孩子最好的爱。想多了,我就更深深地理解了塞翁失马焉知非福,也理解了易经里面"成败、祸福相依"的思想。
近期打算认真用心的读一遍《非暴力沟通》。这真是一本很好的沟通书籍,在各种关系处理中都可以运用书中的方法。这本书以善良、仁爱、宽容为核心,去感受自己与他人需要,然后明确表达需求,提出请求。这本书最让人受教的地方就是用另一个角度看待愤怒,如果用感受和需要再提出请求有一套流程就更完美了。
我们在语言上的指责、嘲讽、否定、说教以及任意打断、不回应、随意出口的评论和结论,给我们带来情感和精神上的创伤,甚至比肉体伤害更加令人痛苦。也许我们并不认为自己的谈话方式是暴力的,但我们的语言确实常常引发自己和他人的痛苦。
非暴力沟通重点是要素:观察、感受、需要、请求。1、观察 当发生某件事,我们注意观察,不管喜欢与否,然后再客观地就清晰表达出来,注意不要用判断或主观评估,就陈述事实就行。2、感受 感受一词运用的很灵性,我认为它是整本书的心脏部分。感受的根源在于自身,我们的需要和期待,以及对他人言行的看法,导致了我们的感受。表达自己观察后的真实感受,书中所说的:受伤、害怕、喜悦、开心、气愤等,反着依然,对方说话时要感受对方所表达的情绪,而不是留意与分析,而是感受,也就是体会对方内心,感受非常重要。比较也是一种批判,"我觉得"是表达想法,"我认为"是表达感受。如果我们的表达言过其实,别人就可能产生逆反心理,而不愿做出友善的回应。印度哲学家克里希那穆提曾经说过,不带评论的观察是人类智力的最高形式。3、需要 表达自己真实的感受说出你的真实需要,需要什么样明确说出,描述真实。反复强调"真实",也就是说内心真实的需求。不明确表达出真实需求,对方是不知道的,对方又不是你。怎能知道你内心想什么呢。4、请求 "请求"并不是恳求两者表意不一样。非暴力沟通是以平等仁爱来沟通,它所说的请求是,请对方帮助我们,表达请求明确具体,不要含糊不清,不然对方根本不知道我们到底想要什么。我们在诚实和倾听的基础上与人联系沟通,双方秉持平等恋爱进行。倾听他人意味着,放下已有的想法和判断,一心一意地体会他人,分析会妨碍倾听。人的暴力根源在于人们忽视彼此的感受与需要,而将冲突归咎于对方,至少大部分暴力根源都是如此。
非暴力沟通提醒我们专注于彼此的观察、感受需求和请求,它鼓励、倾听、培育、尊重与爱。联合国前秘书长汉马斯克德曾经说道:"你越是留意自己内心的声音,就越能听到别人的声音。" 愤怒是非暴力沟通这本书最为特殊的部分,与人沟通就是以平心静气跟人说话,与人闲聊、沟通、商谈、社交都是以平静心情去沟通的,带有愤怒沟通是很不明智的,大家也不会以这类人说话。来说说我对愤怒的理解。当我们的情绪产生愤怒时,停顿下,轻轻呼吸三秒,感受身体内心澎湃的指责,体会这份指责。指责的背后,就是我们内心需要,表达自己真实感受和需要,感受对方的需要。其实,在感受到自己需要的那一刻,我们的愤怒就已经消失了,这就是非暴力沟通"感受"。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倾听和表达自己的需要,并不容易。一般来说,我们的文化倾向于把个人需要看作是消极的,具有破坏性的。如果一个公开表达自己的需要,就很可能被看作是自私的。
一件值得做的事情,即使做的不怎么样也是值得的。好好说话,好好做事,努力善待人生中遇到的每一个有缘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