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梅高喊了一声:“不要”忽的从床上坐了起来。虽然已近初冬,但是身上还是出了一身白毛大汗。好像眼里还有泪痕存在。
她坐在那里蹲混了良久,才明白过来,刚才只是做了个梦而已。她怔怔的眼睛盯着天花板,那个梦就和真事一样在脑中回荡。
梦见自己三四岁的时候,被奶奶送人了。当时奶奶把她送给别人的时候,她死死的搂着奶奶的脖子不放。但是到最后,还是被奶奶放到了别人的怀里。抹抹眼泪匆匆离开了。
李玉梅现在已经四十了,这个梦就和瘟神一样伴随着她三十六年。不知道哪一天就会做一次这种梦。可能人们都有这样的体会,小时候的大多数事情都忘了,唯独印象最深的事情是忘不掉的。李玉梅这个梦就是个实例。其实李玉梅的这个梦,是个梦,但是也是个事实。
事实也是这样。她确实是小的时候被奶奶送给了养母一家。
李玉梅出生在一个偏远的小山村,刚出生的时候,她也是父母的宝贝。虽然在那个年代,农村大多都重男轻女,但是在她的家里,根本就没有这样的想法,老一辈人都说反正能再生,第一胎生啥我们都喜欢。这不当时玉梅出生后,爹娘还有奶奶都喜欢的不行。
又过了两年弟弟出生了,全家人就更高兴了,儿女双全,只是大多数人的愿望,但是在他们家里,就这么轻轻松松达到了。虽然有了儿子,但是父母对玉梅的爱一点也没有减少。
父母都在家务农,种地为生。父亲为了能让家里的日子好过些,买了个小的三轮车,跑跑运输。也不是什么运输,也就是自己家地里生产的瓜果蔬菜,收了吃不了的,就拉到外面的镇上去换点钱,贴补家用。
买了三轮车半年的时间就挣回了本钱,但是出去要起早贪黑,可是父亲看着一双儿女,自己心里别提多高兴了,出去再累回来一看到孩子也会非常开心。
其实当时没有修路,那路是崎岖的山间小路,一不留神极可能万劫不复。每次父亲出门,奶奶和母亲都会千叮呤万嘱咐。父亲都会笑着说没事,我有护身符。母亲说你的护身符在哪里啊?父亲会满意的笑眯眯的说就是你和孩子们啊。
日子过的飞快,转眼玉梅快四岁了,弟弟也快两岁了。也快过年了。外面天寒地冻的,因为有了这台三轮车,一家人的日子过的越来越好。父亲是个能吃苦耐劳的人,还有不到一个月就过年了,以为当地都有习俗,越到过年,家家都会买许多年货,这个时候也是生意人最高兴的时节。虽然玉梅家离镇上有二十多里的山路,可是父亲还是高高兴兴的装了一些采集的木耳和自己养的几只鸡,还有那天出门去山里打猎的两只野兔,就去集镇了。
母亲早早的起床做好了饭菜,父亲吃饱了饭,两个孩子还赖在被窝里没有起来。父亲走的时候抱了抱老婆,亲了亲两个孩子,高兴的说你们都好好在家里等着。等我把这些东西卖了,给你们买两块花布做身新衣服,过年穿,再给你们买点好吃的。姐弟两个都高兴的欢呼,爹爹真好。
母亲和奶奶把父亲送出了家门,看着父亲开着三轮车不见了,才走回了屋里。送走父亲,母亲和奶奶回到屋里,给姐弟俩穿衣裳起床。
虽然外面刺骨的寒冷,但是也阻止不了孩子贪玩的心。吃完早饭,两个孩子就出去到院子里玩去了。母亲和奶奶两个人商量着给每个人在做双新棉鞋过年穿。
两个人商量好了,母亲就找一不穿的衣服,把他们都用剪子顺着缝隙剪开,一片一片的铺好。奶奶就起火搽了点浆糊,准备做鞋的材料。
天气虽然非常的冷,可是天气挺好,太阳照到的地方暖洋洋地。孩子们在外面玩了一会,看着奶奶和母亲干活,也跟着进屋里忙和。一会那块布,一会弄点浆糊。大人出那里干活,两个孩子也忙的不亦乐乎。
庄户人家也没什么好饭食,临近中午,母亲切了几刀白菜,放了把粉条,炖了半锅菜。一家四口吃的其乐隆隆。饭后母亲收拾碗筷,两个孩子出去玩耍了。孩子的精力就是充沛,有使不完的劲。大人吃完饭,就有了睡意,奶奶上炕睡了。母亲收拾家务,洗一家人的衣服,那个时候没有洗衣机只能手洗。母亲温了一锅热水,慢慢地做到凳子上洗开了。两个孩子在外面玩了一会,跑回来了,手里还每个人拿着一块大冰块,还不是得往嘴里放着。一看就知道是从外面的大水缸里捞出来的。父母不知道说过孩子多少次了。可是每次孩子都会偷偷的捞出一块来吃。那时候很少有零食,这也算是孩子的饭后小点心了。
母亲看着两个孩子冻得小脸通红,鼻涕都快流到嘴里了,心疼的起身用手把孩子嘴上的鼻涕擦下来,摸到了鞋底上。嘟囔孩子不要再去缸里去冰块吃了,也没有执意的说,孩子也没当真,还是坐到凳子上吃开了。
母亲继续洗衣服,两个孩子因为没有玩的东西,吃完了冰块,没精打采的坐在凳子上只打盹,眼睛一闭,脑袋已底,好像吓了一跳似的又睁开。这样反复几次还不肯上床。母亲看到笑开了。喊了声玉梅赶快带着弟弟上炕睡觉去。知道这个时候,两个孩子才爬上了土炕。玉梅给弟弟脱了衣服,又自己脱了衣服都钻进了热乎乎的被窝。
那个时候农村是没有取暖设备的,当然现在有些边远地区也是没有取暖设备。他们都是把屋子的门窗整的严严实实的,再烧个火炕用来取暖。冬天的土炕都烧的热热乎乎的。孩子们一会的功夫就都睡熟了。(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