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个方法是,预防。
就是识别出自己在什么情况下容易理性破防,在那些情况下就不做决策。
行为经济学家丹尼尔·卡尼曼曾说,自己从不在电话里答应别人的请求。
他知道自己有讨好他人的倾向,容易不假思索地答应别人。
于是每当有人在电话里提出请求时,他都会说,我得考虑一下。
这样一来,他能拒绝80%的需求。
第二种方法是,创造摩擦力,让发挥本能这件事情变得很难。
发现自己一有时间就忍不住查看电子邮件,即使手头上的工作比处理电子邮件重要得多。
于是他跟同事们说,如果有人发现我在上午十一点前还在看电子邮件,我就要请所有人吃午饭。
这件事就产生了足够大的摩擦力,戒掉了不时查看电子邮件的习惯。
第三种方法叫做,设置检查清单,把完成一件事情的核心步骤都写下来,然后每一次执行任务前后,都拿起清单来检查一遍,确保其中的每一项自己都考虑到了。
这种做法是让我们暂时退后一步,回归最基本的问题,我应该做什么?我做到了吗?
最后一个方法,叫做转换视角。
站在别人的角度去观察一下自己,想想看,如果是别人,会怎么样?
这个视角能把我们从自我保卫中拉回现实。
就像著名的英特尔前CEO安迪·格鲁夫的故事,他在裁撤英特尔曾引以为傲的存储器业务时,问了这么一句话,如果是新任CEO,他会怎么做?
答案是,他会立马放弃存储器业务。
于是,格鲁夫决定自己来做这件事。
怎么降低自己在思考决策中犯错的概率?
有这么四种方法,第一种,预防,识别自己什么时候容易理性破防,在那种情况下不做决策。
第二种方法是,创造摩擦力,让发挥本能这件事情变得很难。
第三种方法叫做,设置检查清单。用这种方法让自己后撤一步,回归本质。
最后一个方法,叫做转换视角。站在别人的角度去观察一下自己,想想看,如果是他,会怎么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