亨利·菲尔丁在英国文学历史上的地位毋庸质疑,他开创的“散文式喜剧史诗”将史诗雄伟和喜剧诙谐的特征结合在一起,开创了小说的新模式,英国著名评论家F.R.利维斯如是评价“英国小说从他起步,这种说法永远有道理。
小说《弃儿汤姆•琼斯史》洋洋洒洒18卷,分为乡间生活、路上见闻及伦敦奇遇三个部分,每个部分6卷。
01
小说第一部分以偏僻的外省乡间为背景,以两个乡绅奥尔华绥和魏斯顿的家庭生活为中心展开故事:乡绅奥尔华绥是个善良富有、受人尊敬的长者,妻子早逝,他的妹妹伯里琪和他同住在一起。
有一天,他去伦敦办事归来,发现自己家中有一个弃婴,乡绅奥尔华绥便把他收为养子,取名汤姆•琼斯。汤姆为人坦诚、慷慨正直、活泼开朗、孝顺养父,但冲动鲁莽、随性不羁。
奥尔华绥的妹妹伯里琪和布力非上尉结婚后生了一个儿子,布力非上尉觊觎奥尔华绥家族的财产,阴谋加以霸占,诡计未成,中风身死,其子小布力非由舅舅奥尔华绥教养并立为子嗣。
小布力非和汤姆一起长大,两个人性格截然相反。小布力非奸诈阴险,伪善自私,然而在舅舅和其他长辈面前却装得恭顺谦虚,以博称赞。
他将汤姆视为争夺舅舅遗产的眼中钉,千方百计诋毁汤姆。汤姆与邻居乡绅魏斯顿的女儿苏菲亚真心相爱,情投意合,可魏斯顿嫌弃汤姆的出身,对这种“有失身份”的爱情横加阻拦。
小布力非虽然并非出于爱情,却也打算娶苏菲亚为妻,想成就一桩“门当户对”的婚事。他极力诋毁汤姆对苏菲亚的真挚情感,并笼络家庭教师恶意中伤汤姆,使得奥尔华绥一怒之下将汤姆赶出家门。
汤姆走投无路,只身前往伦敦。苏菲亚为逃避与小布力非的包办婚约,也带侍女离家出走,前往伦敦投亲,以便找寻汤姆。
02
小说第二部分主要写汤姆和苏菲亚以及尾随而来寻亲的奥尔华绥、小布力非和魏斯顿从乡村到伦敦一路上有趣的见闻和历险。
路上他们遇到了税官、律师、隐士、商人、吉卜赛人、乞丐、强盗等形形色色的人物。汤姆与苏菲亚多次近在咫尺,却又失之交臂。
在流亡的路上汤姆遇到从前的乡村教师庞立支,因生活无着,庞立支就跟着汤姆做随仆。主仆两个人在流浪途中,经历了种种险境。
有一次汤姆在深山中由强盗手中救出一个风尘女子,名叫瓦脱夫人,汤姆把她护送到艾普顿的旅馆,却在旅馆被她引诱。
苏菲亚带着女仆离家出走后,刚巧也到达了艾普顿旅馆,一听到有人在谈论汤姆与瓦脱夫人幽会的事情,十分愤怒,留下暖手炉及字条给汤姆后,立刻收拾行装,离开旅馆,赶路去伦敦。
03
第三部分场景切换至伦敦,以都市生活为背景,通过主人公与社会阶层、生活环境、价值观不同的各类人物的接触,揭露了伦敦上流社会伪善堕落的生活。
苏菲亚到了伦敦,住在亲戚贝拉斯顿夫人家里。寻找苏菲亚的汤姆也遇见了道德败坏的贵妇贝拉斯顿夫人,一度受其诱惑。
贝拉斯顿夫人探知苏菲亚钟情于汤姆,便把苏菲亚当作情敌。她一面设计想把苏菲娅嫁给一位贵族费拉谟伯爵,同时又死缠住汤姆不放。当汤姆了解到贝拉斯顿夫人的品行后立即与其断绝了关系。
为破坏汤姆与苏菲亚的感情,贝拉斯顿夫人唆使费拉谟爵士霸占苏菲亚,幸好魏斯顿及时赶到救了女儿。
汤姆又遭小布力非陷害,出于自卫打伤了一个流氓入狱。最终真相大白,汤姆实际上是乡绅奥尔华绥的妹妹伯里琪的私生子,小布力非同母异父的哥哥。
伯里琪在临终前已向家庭律师道出了这个秘密,小布力非早就知道这个事实,却为己私欲,蓄意隐瞒。
他的诡计被逐一揭穿,被无罪释放的汤姆成为奥尔华绥先生的继承人,汤姆和苏菲亚这一对历尽苦难的情侣终成眷属。
福斯特的《小说面面观》曾提到过小说所塑造的人物从性格上有两种类型,一种是扁平人物,性格单一而缺少变化;还有就是圆形人物,充满了变化和多种性格因素的人物。
04
如果把《弃儿汤姆·琼斯的历史》中的人物按照此方法归类的话,可以看到“大人物”,书中所描写的乡绅、富家小姐、贵族都是扁平人物。
而圆形人物则是生活在社会底层的“小人物”,如汤姆、他的随从巴特里奇、围绕在大人物身边的仆从以及有独立经营能力但是身份低下的小业主———客栈老板,他们的性格是双重甚至是多重的。
为了生活的需要,他们瞒上欺下以获取物质上的利益,同时由于未泯的良心和本性的善良他们也有精神上的反省,他们在社会中充当了多变的因素,也是使社会充满活力的因素。他们的语言和生活态度,使小说整体上充满了朝气和活力,使读者仿佛“踏上了微风吹拂、阳光和煦的五月的草坪”。
《汤姆·琼斯》的人物刻画中体现得淋漓尽致。通过对比的写作手法,菲尔丁将众多人物的性格与品质分类对照,使人物之间与人物的不同性格侧面和前后行为之间相互衬托辉映,犹如一幅动人的人物画卷,多角度地折射出真实的人性色彩。借助这些他们,菲尔丁成功地使18世纪英国社会的世间百态跃然纸上,展现出了他对人性的惊人的洞察力和深刻的人生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