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红设计师塌房,网络背后的真真假假
hello,我是力红~
这两天在网上吃了个大瓜,在设计圈可谓是传疯了。
网红设计师yy和和某s在网上互撕,道出了一个真相:网络流量不过是资本收割大众的一场局。
这两人的关系是这样的:某s是做商业IP的,在某平台上千万粉,设计师yy这个账号是某s一手捧出来的,yy是做大宅的室内设计师,花了50w去找某s做IP,这钱也花得值,某s确实砸钱砸资源,让yy的账号做起来了,还把自家一千多平的别墅给yy设计,给了yy50w的设计费。
但是现在房子装修完了业主各种不满意,吐槽自己家装修的是酒店风,甚至还出现了一楼层高2.1m的情况,最主要是1000w的预算被活活搞到1600W,房子900w,装修花了1600w,某s觉得吃了大亏,于是不断抨击设计师yy的各种不专业不负责。
这时候设计师yy出来回应,表示该项目是他接手时土建就弄好了,在土建的基础上设计的,层高的问题也和业主协商确认过的,由于改土建自然就要超预算等等一系列的回应。
其实这两人主要的问题,不是层高问题,也不是预算和工期的问题,最本质还是利益没谈好,合作没谈好。
在装修设计期间,某s看中了中国家具市场的机会,原版家具进口太贵了,但高仿家具可是有很大利润的,尤其是看到别人拿到结果,自己当然也想赚一笔。
于是想借用设计师yy这个账号的“壳”来实现自己的目的,但在签约合同期间由于利润没谈拢,yy单方面毁约了。
这下好了,本来自家装修就超预算,给yy打造账号也花了不少钱,本想通过一起做家具把前面的坑填起来,现在家具也没做成,自己家装修一塌糊涂,钱还花了不少,所以憋屈得很。
yy这边呢觉得我又没收你多少钱,50w的设计费我也尽心尽力在做,工期和预算都是不可控的情况发生的,你怪我的点,我都能一一给你合理解释。谈到家具,我自己做岂不是能得到更多。
这两人的瓜一出,在设计圈瞬间炸开了锅,双方各执一词,围观群众两边倒,作为做了六年室内设计师的我也自然很关注这件事,yy的账号是我看着打造出来的,yy的口才,包括视频里呈现的专业度确实有很多学习之处,在很长一段时间我还以此为标榜,时常看他的视频,作为榜样。
yy自从在设计圈红起来后,结识了各类网红人脉,各类沙龙活动、演讲活动可谓是参加不少,看得出自媒体确实让他得到不少好处,他曾经还坦言,后悔没早做自媒体,也正是如此“忙碌”,他哪儿还有多的精力去关注某s的房子。
要知道别说上千平的别墅,就是一百多平的平层要想设计落地,都要时刻紧跟每个项目节点,隔三差五都要去瞄一瞄。
通过此次事件让我明白:
01.祛魅
你眼中曾经很喜欢很崇拜的某人,(尤其是互联网上的),不管他说得如何天花乱坠,要信只能信一半。因为这些东西都不能去考核,只能任其自说。
在网络时代,你听到的你看到的都不一定是真是的,只有和你0距离接触过,你们长期相处过,你才能得出对方是怎样的人。
因此一定要对自媒体上的人祛魅,哪怕是大师、是前辈,大师也是人,也有七情六欲,他也会犯错。
02.理性
其次网红之间的互撕,舆论性新闻等,都要理性看待。资本是很善于利用人的情绪来做流量的,他们了解人性都爱窥探,人们都喜欢八卦。
因此,网上的瓜吃吃就得了,不要信以为真,尤其有些视频是和你的钱袋子息息相关的,一定要理性甄别,锁紧你的钱袋子。
03.感恩
吃水不忘挖井人,人一定要有一颗感恩的心,有人曾经拉你一把,哪怕是后面你们发生了许多矛盾,但一码归一码,时刻要记住别人曾经对你的好,不能因为矛盾就忘恩负义。
04.责任
对自己的专业要有敬畏之心,收人钱财,替人消灾,拿了别人的钱,就要为人办好事情,至少,你得全身心去服务,要无悔于心。
写到最后
所有生意的本质是流量,资本之所以努力制造流量就是为了吸引你的注意力,这样你才能成为他的潜在客户,再一步步被收割。
人和人相处的本质是利益,当你和某人相处不来时,不过是利益没有得到平衡,利益除了金钱和资源还有情感需求,价值认同,这些都是属于利益。
【原创不易,欢迎关注,持续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