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时为什么要做读书笔记呢?
读书的终极目的是为己所用。
我们做笔记不是为了做而做,更多的是为了理解和应用,将书中的内容内化成自己的,让我们在获得大量信息的过程中,提取其中的精华,并且理解这些内容,最后加以运用。
那么如何做读书笔记呢?
(1)做标记
在书中做标记,如贴便利贴、用荧光笔标记、折页等,让我们知道书中的重点是什么。
(2)收集
收集到一起的信息,才能更受我们关注。
那么我们要收集什么?
我们需要收集的是鲜活证据,就是一些违反我们常识的概念,这些概念就是一些高阶的模型,超过了我们当前的认知,也会特别引起我们的好奇心和注意力,这些内容会让你眼前一亮,会突然打破你的认知,让你明白“原来这个世界是这样的”。
收集信息的渠道不仅存在于书里,它还存在于网络上、谈话中、朋友圈等。
这一点我深有体会,我近一年,听了不少课程,和家人交谈中也刷新了自己的认知,读了很多书籍,写了很多文章,“听说读写”便是一个很好的闭环。
如何收集?
我们可以使用康奈尔笔记,或印象笔记等工具。
康奈尔笔记把一张纸分成了四个区域,第一个是标题区横放在最上面,用来记录要解决的问题。另外三个区域分别是:现状区,写下目前的状况;问题区,罗列出现状中出现的问题;策略区是针对现状和问题,在书上找出应对策略。
例如,你对读书有问题,那你的现状是什么?有什么问题?你在某本书里能找到什么样的解决方案?
(3)整理
在“整理学”上有一句话叫作:你看不到就会忘掉它,你看不到就用不到。
看完一本书后,如果你不及时整理,你很快就会忘记书中的内容,如果你做了一份读书笔记的话,便很容易回顾起书中的内容。
整理有很多方法,如读书卡片(把很多文字浓缩到一张卡片上),就是把从书本中提炼出的碎片化重点变成系统的知识内容。
卡片建议你做视觉化笔记,因为它比文字更容易让人理解。阅读文字时,你的大脑需要先转化,这样你才能更快理解。
(4)建立私人图书馆
在这个信息大爆炸的时代,我们不再缺知识资源,而是缺少能自如运用知识的人。
图书馆的特点在于书籍摆放有序,建立个人图书馆的目的便在于快速记录和检索,让我们之前收集的内容显得条理清晰。
个人图书馆会把你学的知识联系到一起,如果你学的每个知识点都是散乱的,你的理解有限,如果你学的知识是一个体系,那么你的理解程度更好。
(5)做输出和转化
读书的过程是输入,只输入还不能代表你掌握,因为学了了很多知识,但之后你就会忘记,你还需要输出这个步骤,才能构成闭环。
这也是我为什么选择做读书笔记的原因,复盘一下书中重点内容,让自己加深印象,让书中的内容成为我思想中的一部分。
(6)尝试去做应用和各种实践
《学习的本质》一书中曾经讲到,如果我们想要真正理解某个知识,必须经历一些知识创作和传播的情景,否则很难理解该内容。
为什么你知道了很多道理,依然过不好这一生?
因为知道并不代表做到,你还需要行动这一步,才能证明你真正懂得了这些知识。
上面的内容我总结了读书笔记的重要性,相信你对读书笔记也有了理解,那么下次读书时你就要尝试去写读书笔记,这才是最重要的。
总结一下,做读书笔记需要这五步:标记——收集——整理——建立图书馆——输出——应用。
切记读书笔记不是书上有什么就摘抄什么,而是要把书上的内容变成自己的知识,这样才能体现读书笔记真正的价值和作用。
如果以上五步你觉得很麻烦,你不如记住这三步——内容、感受、行动,简言之:“读书就要内感动”。
内容:那些让你眼前一亮的段落或句子。
感受:你觉得好的内容一定是你产生了一些感受,可以联系自身以往经历。
行动:根据这部分内容,你下一步会有怎样的行动,是会坚持做读书笔记吗?
愿我们都能运用读书笔记,好好读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