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补天然之不足,经验又补读书之不足”——培根。我有一段十多年的痛苦的读书经历,这种经历已随学生时代一去不复返。小学读书的驱动力是为了考上初中,初中读书的驱动力是为了考上高中,高中读书的驱动力是为了考上大学,而这一切的终极驱动力是为了换来父母、老师、亲戚、好友等的赞赏,在这一过程中我很努力去迎合关心我的人,从而觉得一点都不自在,从未考虑过读书对自己的作用。直到走上社会的这那一刻,才发觉自己与他人的差距,开始慢慢地为自己而读书,但是中途才发现,读了一些书,理解了一些道理,记得到一些概念,却无法形成体系,过一段时间就会忘记一大部分。
直到后来的反思,才慢慢懂得,读书后获取到的知识就像一张地图,经常使用的这一部分,才是中原(中心)地带,我们不断的努力读与以往的知识有关联的书籍,就像在中原地带慢慢地扩张自己的领土一样,自然而然的推进。如果读一本超出了我们认知范围的书,如同中原地带与新的知识地区之间隔着遥远的距离,无法管理与顾及,经过时间的洗礼后,新开阔的知识土地慢慢又被周围的蛮夷所吞噬,直到这部分的知识记忆消失。所以必须建立自己的知识地图(个人知识图书馆),并且需要建立知识告诉公路,才能在瞬时达到指定的知识点。
如何建立知识地图(个人知识图书馆)?这需要大量的阅读与思考,通过知识与经验的不断积累,才能快速提升自己,在遇到问题的时候可以有很好的思路去应对。《洋葱阅读法》为我们提供了一些提升阅读的方法与技巧,这本书通过海盗故事中的重要角色的职责以及职责需要的知识为切入点,以掘金为目的,告诉我们一些阅读的方法。当然洋葱阅读法作为阅读的基础课,不只是教会人们阅读方法,更不只是教你知识管理、打造个人品牌,还能帮助你构建可以终身受用的阅读管理体系。
作者对提升阅读能力的过程分为三个阶段:
1.快速阅读学习期:进行大量阅读
2.体系化:收集某一类知识的文章与书籍等,通过系统化学习
3.融合:阅读与自己的日常生活融合在一起
该阅读法无法替代自己的动手,所以在阅读方法论的基础上,不断去实践,并且保持个人的好奇心,才会有更多的收获,才能变成自己的内容。阅读的本质就是大脑的应用。我们要学习大脑的运转原理,学习如何锻炼自己的大脑,学习在阅读时怎样保持专注力、怎样提高记忆力……
一、训练你的海盗大脑
日本东京大学的科学家清水博的一本书中曾经谈到个人的成长可以分成两个部分,就像是一个咸鸭蛋,蛋清是我们平时接触的一些技能和方法,很容易改变,也很容易混在一起;而蛋黄就像是我们的内心,坚固异常,很难改变。所以需要提升自己的心智,这是一个不断学习的过程。
七个建议
1.了解大脑的偏好
简介化
结构性强
图像化
奖励自己
2.控制好你的精力
3.利用好你的注意力
心理学上有一个很有名的原理叫作鸡尾酒会效应。
在仔细阅读一本书之前
在目录和序言里
确定有哪些关键词需要关注
4.提升你的专注
可以使用一个叫作“潮汐”的软件,这个软件实际上是一个番茄钟。还有一些练习可以帮助我们锻炼自己的专注力。比如,冥想、跑步等。
5.锻炼你的记忆
6.面对你的压
心理学家米哈里·契克森米哈赖定义心流为一种将个体注意力完全投注在某种活动上的感觉。一旦进入心流的状态,我们就会很容易沉浸其中,不觉得疲倦。这些事情有些难度和压力,但是我应付得来。
7.养成阅读习
《习惯的力量》这本书中说,习惯的养成需要具备三个条件:
·提示;
·行动;
·奖励。
二、碎片阅读
碎片阅读不是说什么都学,而是有目的性地学习更多。也就是说,你要带着目的和兴趣从一堆东西里找到想要的。
碎片阅读的核心是概念。如何判断一个人是否聪明,第一要看他是不是有足够多且清晰准确的概念;第二是对于这些概念之间的关联他是不是有足够的了解;第三是看他有没有系统的方法论;第四是看他有没有成功的经验。
构建你的知识体系。你最需要的是将收集到的信息转化成自己的知识体系,如下图是时间管理的知识体系:
知识体系从哪里来
知识体系的由来其实有两个途径:一个是来自课程,比如,“洋葱阅读课”的体系就是把阅读分成了碎片阅读、快速阅读、主题阅读、深度阅读等不同的方面。这就是一个阅读的知识体系。
另一个是来自图书,比如一些教学类的专业书,我们都知道每个学科的知识都是有结构和系统的,而且大部分专业书的体系都是成体系化、非常清晰的。
碎片阅读的方法,概括为三个步骤,分别是:提炼、链接和融合。
联想是记忆的基本原则。
所以知识也须攀亲结友。
一种新来的知识好比一位新客走进一个社会,
里面熟人愈多,
关系愈复杂,
牵涉愈广,
他的地位也就愈稳固。
来自:《朱光潜谈读书》
三、快速阅读
每个人都想提升自己的阅读速度。一般在阅读的时候,我们有两种方法:一种方法是从第一页开始看,逐句逐页地阅读,每次的阅读时间大概是30分钟;另一种方法同样也是30分钟的阅读时间,我们先用8分钟时间了解一下目录和序言,剩下的22分钟直接阅读从书中挑出的感兴趣的章节或比较重要的章节,去理解其中的关键概念。无论怎样选择,都要注重阅读的本质——在可以利用的时间里,以自己理解的程度去阅读。目的,就是以主人的心态迅速地让“仆人”——书本告诉我们,它是干吗的,它有什么价值,它值不值得我们为它花更多的时间和精力。
快速阅读的步骤
提问有两种方式:
①开放式提问,通常使用“什么”“如何”“为什么”“能不能”“愿不愿意”等词来发问,让求助者就有关问题、思想、情感给予详细的说明。
②封闭式提问,通常使用“是不是”“有没有”“可不可以”等词来让对方选择性回答。在提问
对于知识,我们仅限于“知道”是没有用的,学会如何使用知识,从而改变我们的想法和习惯,这才是知识真正的用处,也就是“认知升级”。从“知道”到“会用”这个过程,需要以“复习”这一步来结束。
四、卡片笔记法
我们做笔记不单是为了记住,更多的是为了理解和应用,这就是做读书笔记的原因。阅读有三大能力:需要会搜索、有好奇心、独立思考。
读书笔记的本质,就是从三大能力——学会独立思考、拥有好奇心、拥有检索能力——延伸出来的,即在获得大量信息的过程中,提取其中的精华,并且理解这些内容,之后,这些内容能够被我们更方便地应用。
如何制作读书笔记
1.标记
2.收集:在“整理学”上有一句话叫作:你看不到就会忘掉它,你看不到就用不到。
(1)为什么要收集
(2)收集什么
鲜活证据就是一些违反我们常识的概念,这些概念就是一些高阶的模型,超过了我们当前的认知,也会特别引起我们的好奇心和注意力
(3)如何收集
3.建立个人“图书馆”
4.输出
5.应用
做标记,用力所能及的方式去做各种标记;之后我们要去收集,要打开自己的思路,看看碎片化的收集和整体化的收集到底都有哪些渠道;然后我们要进行整理,建立私人图书馆;下一步是做输出和转化;最后是尝试去做应用和各种实践。最后,从书上的卡片变成我们输出自己的卡片。
五、主题阅读
主题阅读是围绕着某个主题,在一定时间内快速阅读多本书的方法。书中有三种主题阅读的方式——“碎弹”“爆破弹”“核弹”。“碎弹”就是碎片化的主题阅读,“爆破弹”就是书籍式主题阅读,而“核弹”则是海陆空、全方位的主题阅读。在接下来的内容里,我们将一一为大家讲解这三种主题阅读方式。碎片化主题阅读的方式就是在一个时间段内,围绕某个主题收集到碎片化的文章,然后进行集中式的阅读。
爆破弹:书籍式主题阅读
1.建立感性认知:泛泛的了解,对主题建立基本认知
2.建立书单
3.预习:扫读
4.确定框架:确定对于某个主题有哪些最想了解的问题
(商业画布)
商业模式画布把我们是谁、有什么能力、可以做什么、可以给谁提供服务、可以提供什么样的服务、通过什么渠道提供服务、如何跟客户沟通、从哪里可以得到帮助、你需要付出什么这九个问题罗列出来,也就把职业规划、竞争力规划等内容全部搞清楚了
整个主题阅读最重要的部分就是确定框架。除了书本,有没有一个万能的,什么主题都适用的简单框架呢?有,就是2W1H——“黄金圈法则”,即“为什么、怎么做、做什么”这三个问题,它可以精简地来解释任何一个主题。
核弹:长时间研究一个领域
“核弹”指的不仅是爆炸力强,还指可以持续影响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多年读一个主题相关的内容。
第一种是“碎弹”——碎片化主题阅读,主要是用两种工具——即刻和云笔记来完成碎片化主题阅读。
第二种是“爆破弹”,更多的是对书进行主题阅读,从最开始书单创建之前建立一个简单的认知,到建立书单、快速阅读、扫读、建立框架,到最后基于框架去寻找答案,一整套完整的流程。
第三种是“核弹”,是我们基于一个主题做长期的计划,进行长期的研究。也就是用你能接触到的所有方法慢慢地一点一点往前推进。可能时机不成熟,也可能需要很长的时间,但是只要你一直在关注它,你就一直在学习它。
六、深度阅读
阅读的幸福不是读了很多书,也不是读书速度有多快,而是把原来不懂的东西搞懂,原本纠结和迷惑的问题豁然开朗。这就是阅读的幸福。要获得这种幸福,就必须去理解所读的内容。某个知识点被我们不断地应用,不断地掌握,不断地去做分享,这种反复的过程就会让我们对这个知识理解得越来越透彻,掌握得越来越牢固。简单来讲,深度阅读就是升级我们的视角
1.哪些内容值得深度阅读
专业的内容、自己需要的内容、需要了解底层规律的内容、核心的知识、延伸性强的内容、感兴趣的内容、读一遍之后不明白的内容……这些都属于需要深度阅读的内容,我们对于阅读是有自己的理解力的,只是还没有形成系统的方法
2.深度阅读的三个步骤
深度阅读分为三个步骤——“练兵场”。“练”指的是寻找联系,“兵”指的是发现冰山,“场”指的是多场景练习应用。寻找联系、探索冰山、多场景应用。
3.探索“冰山”
锚定效应:指的是人们对于某人或者某事在判断的时候容易受到第一印象或第一信息的支配,就像沉入海底的锚一样,把人们的思想固定在某一处。
七、阅读与变现
在商业领域有一个价值主张的概念,它包含了3个S:
第一个S是Jobs,指的是用户平常做的工作、日常活动有哪些;
第二个S是Pains,指的是用户在做这些事情的时候,感觉到有哪些阻碍;
第三个S是Gains,就是用户希望获得什么样的体验,希望在哪方面得到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