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点燃灵魂
苏霍姆林斯基说:“无限相信书籍的教育力量,是我们的教育信仰的真谛之一。”我很幸运,已届不惑却能再次领略书籍的魅力,找到教育的信仰;朱永新教授说:“一个人的精神发展史就是他的阅读史。”我很自豪,已过半生却能再次踏上成长的旅途,追寻教育的真谛。
阅读,让爱不再错位
二十多年的教育生活从稚嫩走向成熟,也曾迷茫;也曾感叹:现在的孩子是怎么了?饱食终日、无所事事、娇生惯养、弱不禁风,纯粹的“妈妈的宠儿”;只追求消费的快乐,心灵却贫乏、空虚,把老师的教导当作耳旁风,老师因自己传授的思想遭到学生反感而伤心;学生却说“老师讲的不是我们想的,我们想的,恰恰没人回答”(北京一位中学生的话),于是师生之间矛盾不断、冲突不断。
改变源于阅读, “各种蠢事,在每天阅读好书的影响下,仿佛烤在火上一样,渐渐熔化。”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师与学生之间发生冲突,是一种极端不懂教育的表现。这种现象的出现,是由于教师缺乏宽宏大量的、父母般的明智态度和巨大的教育权威,不懂得他是在同儿童的行为、思想和看法打交道”(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之95“怎样爱惜儿童的信任”)。细细思量,明白一切“爱的错位”源于不理解,而因为不理解导致学生不信任。“当一个人无限信任别人时,他就在某种程度上变得无力自卫。”(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之94“教师的权威是什么,应该表现在哪里”)于是有了半夜替吴科华向他妈妈求理解(由于他妈妈安排不当,吴科华白天没吃饭考试一整天,回家他妈妈却不分青红皂白责怪他);用眼神温暖邹彦飞眼中的渴求(邹彦飞,一个失去了母亲的孩子,父亲常年在外奔波);稳稳站立成为袁金兰的依靠(袁金兰,总是轻轻将身体靠在我的肩头)。我开始学着珍惜着孩子们的每一份信任,分析他们每一个人的特点,区别不同情况给以“施肥、浇水和培养教育”,我尽力使自己具备“学生的心灵”-----用“学生的大脑”去思考,用“学生的眼光”去看待,用“学生的情感”去体验,用“学生的兴趣”去爱好.....,我学着用心灵换得心灵。孩子们是灵性的,赢得了他们的心灵,我才深刻体会到“嬉笑怒骂皆是教育”。于是,我可以放手去教,因为爱是基础,理解是前提。
阅读,让智慧重生
每次阅读李镇西老师的《爱心与教育》,我都会被李老师笔下的人物深深震撼:宁玮的正直、善良;万同的幸运;杨守丰的伟大......,他们让我们明白每一个孩子都不是一个抽象的个体,我们要能够理解和感觉孩子产生过错的最细微的动机和原因。 我时刻牢记李老师的话:每一个教育难题都是我们应该研究的课题。当我们用研究的心态去面对教育难题时,我们变得冷静而智慧,我们思考的点在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我们追寻的是怎样解决这个问题,焦躁与愤怒就会离我们远去。
当孩子们成绩考差了时,我不再粗暴的责骂,也不是无力的安慰,而是开起了“疗养馆”。孩子们皱着眉头、垂头丧气地来找我,没有具体学法的指导,没有苦口婆心的劝说,我着力引导学生分析“病因”,使他们认识与了解自己,然后共同探讨根治的方法,使他们看到未来的希望。看着孩子们挺胸抬头、自信满满或若有所思地离去,我欣慰,因为良好的精神状态有助于他们的成长;我相信,因为善良、宽容、积极向上的孩子不会是一个“恶人”;我静待,因为每一棵树、每一朵花都有属于自己的春天。
当家长乱了方寸,孩子状态百出时,我试着透过现象剖析背后的真相。李炜煌------一个“老来”得到的儿子,家庭的“心肝宝贝”,一个月前转到了我的班上,李妈妈因为孩子一句“你不依着我,我就l离家出走,不读书了......”而千依百顺:孩子可以玩手机玩通宵;孩子可以莫名请假在家玩手机一上午......,情感上的屈从,不代表理智的丧失,李妈妈知道这样下去肯定是不行的,于是她把老师当成了“救命稻草”,寄希望凭借老师的力量改变孩子的现状。了解到这一情况,经过多次与他妈妈沟通,我意识到短时间内改变他的妈妈几乎是不可能的,只能从李炜煌身上找到突破口。仔细观察一星期后,我发现李炜煌是一个“双面人”-----在学校,他就是一个标准的“乖乖男”,基本不违纪。于是我找他聊天,他直言不讳自己在家的表现,言语间甚至有些许的骄傲。我压下心头的惊讶,带他站在教室外静静地观看其他同学的表现,让他学会把别人当作镜子,在镜子里照见自己,认识自我、约束自我,从而学会自我克制。
学生是在不断变化的,作为老师的我们也要不停地成长,向李镇西老师学习四个不停:“不停地阅读、不停地思考、不停地实践、不停地写作”。专业著作的阅读,让我明白,我们不仅教给学生知识,更要发展学生思维;实践中的思考,让我发现,用阅读可以影响阅读;文字积累的财富 , 让我拥有教育的智慧,“还原法” 的使用、知识的“复原”,在学生的惊叹声中,我用智慧赢得了智慧。
阅读,让灵魂燃烧
苏霍姆林斯基说:“只有把自己知识的1%用于课堂讲授就够了的教师,才是真正热爱自己学科的人。”(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之62“作为教育者的教师应具备什么品质”)读到这样一句话,特别惭愧,知耻而后勇,唯一弥补的途径就是加大阅读量,丰富自己的知识。“ 读书越多,越感到腹中空虚。”(雪莱语)好在我又一次走在了学习的路上,如饥似渴的速读;细嚼慢咽的啃读,一次次丰盈了自己的思想,而“思想好比火星,一颗火星会点燃另一颗火星。” 课堂上,为学生提供丰盛的收获,点燃学生热烈求知的火花;办公室,与同事交流阅读的体会,感受笑声的明媚。“明媚的笑声,是灵魂散发的阳光。用思想照亮思想,用激情点燃激情,用梦想唤醒梦想......”(李镇西《自己培养自己》“教育,请给人以心灵的自由”)
教育是一场“美丽的邂逅”。虽然教育之路荆棘丛生,但只要行囊中有苏霍姆林斯基、李镇西、陶行知等等教育大家的著作,我们的灵魂就会一直燃烧。
2018年9月,一次偶然的机会,我加入了“新网师”,遇到了一群“尺码相同的人”,于是我的教育生活翻开了新的篇章:我已经陆陆续续读完了王荣生的《阅读教学设计的要诀》、李镇西的《爱心与教育》《自己培养自己》《做最好的班主任》、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孙绍振的《名作细读》、叶嘉莹的《唐宋词十七讲》、山.A.阿莫纳什维利的“无分三部曲”;写下读书笔记近20万字。每一次的阅读都是心灵的洗礼。在阅读中,我变得坚定,我享受教育的每一个时刻,也因“人们因我的存在而感到幸福”!
2019-5-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