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本书以对话的形式围绕三个问题进行交流探讨,即“你为什么来这里?”“你害怕死亡吗?”“你满足吗?”。颇有哲学的味道。说实话,就我自己而言,日常反思倒是经常在做,但是类似于这三个问题等深层次的问题,我确实少有思考的。一方面是因为自己懒惰,内驱力不够、不愿意去想,另一方面也是书读得太少,没有外在的因素驱使我去思考。所以哪怕在读完这本书以后,我也很难马上给出这三个问题的绝佳答案,但是,庆幸的是,我现在有这个意识、在日常生活中的琐碎去寻找这些问题“支离破碎”的答案。
除了这三个问题推动我去思考今后自己的生活以外,书中的某些观点我也挺赞同的。例如,“一个人要想知道如何实现自己的存在意义,应该去探索和迎接与人生目标相关的各种事物”。如果不知道自己的落脚点在哪儿,那就去大胆尝试吧,一个接一个地感受与体验,总会在万物中找到触动自己内心的那一个;再如,“转变心态的重点在于,你要清楚,某样东西是否能让你的生活更圆满,由你自己说了算,和别人告诉你它圆不圆满无关。”我很喜欢这句话,因为它率性洒脱,表达出了“我的人生听我的”利己思想。在无关法律与道德的层面上遵从内心、为所欲为不是一件快事吗?当然,这里的快事指除了能带来短暂愉悦的事物以外,更多的是指能让自己变得更好的一类事。做与不做某件事的目的是让自己成长、变得更好。我好像找到了之后衡量一件事是否要做的标准了,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