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光匆匆,我们不老,享受着慢时光里的年华。“心灵家园”的伙伴们经历了春天的青涩和美好,夏天的迷茫与热情,而今拥有了秋天的沉静和稳重。
一路走来,播洒爱与希望。今晚在阿苗老师的带领下,我们共同学习《爱的语言》
第六章:处理与他人的冲突。通过前五章的学习和领悟,我们已经掌握了人与人相处需要遵循的一个基本规律,那就是待人以爱以敬,培育我们的爱敬心。这也是爱的语言实现和谐关系的基本原则。它要求我们每个人从自身出发,尊重别人。它的基本表现是,严于律己,宽以待人。也许,对于这条古训我们早已熟悉,可是在实际生活中,真正用它规范我们的言行还有一定的距离。
今晚通过两位老师的分享,我们也看到了实践“严于律己,宽以待人”的难度。她们分别从理论和自己的故事中,真诚地表达了对这个原则的理解和实践。从而更深层次的分析了我们为什么做不到“严于律己,宽以待人”?它的根源在哪里?
听了老师们的讲解,我们找到了“严于律己,宽以待人”的根源。
严于律己,是对自己的尊重,是向内看,努力提升自我,相信自己通过学习会改变现状,变得更好。所以,在与别人有冲突时,我们要学会“用事实说话”,而不是“用评论说话”。时刻觉察自己的言行,保持中立。要做到这一点并不容易,那么我们为什么喜欢评论对方呢?
第一,习惯型思维模式在作怪。我们从小养成的习惯,就是喜欢用指责和批评去对待别人,因为只有这样,我们才显得“强大”,有“力量”。
第二,习惯用情绪去表达。我们往往喜欢听赞赏和肯定的话语,当别人对我们指责和批评时,我们一下子就产生抵触情绪,由此在行动上出现了对抗和冲突。当这种情绪来临时,我们往往倾向于维护自己,没有了理性思考,整个人完全陷入了情绪的漩涡中。
所以,控制好情绪,用成长型思维去沟通,效果会更好。在处理与人冲突中,学会用事实说话,保持中立,是避免冲突的最好方式。
“宽以待人”是尊重他人,理解他人。但是这里强调一下,我们只是尊重他人而没有认同。对于他人的想法和行为,我们努力让自己做到不指责,不批判。因为每个人都是独特的个体,都有自己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我们不能把自己的想法强加于别人,强迫他人接受。我们应该站在对方的角度去看问题,去理解和尊重别人的想法和选择。
所以,在与别人发生冲突,我们时刻牢记沟通原则,那就是“严于律己,宽以待人”。从内在寻找力量解决问题,而不是向外指向对方,去消耗我们的生命能量。
如果我们常常想着自己做不到的地方,体谅别人的难处,那么我们就会有一颗谦卑的心。这样,我们就容易发自内心去尊重他人,从而处理好与他人的关系。关于谦卑心的培养,它与爱敬心是一样的,一个最简单的方法,就像阿苗老师所言,每天写感恩三件事。
今天共同时光结束了,相信心灵家园的伙伴们有很多感触和启发,在这样一个爱的家园里,有这样一群愿意付出智慧与爱的老师们,我们相信:不久的将来我们都是幸福的人,都会活出心花怒放的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