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些日子,先生曾写一幅字,其内容是“放下一切心即是本来人”,这句话让我想到了几年前我曾写过的一幅字,我写的是“放下一切”。这两幅字有个共同点,都是在强调放下,这个放下,也让我思考颇多,也让我回忆颇多。思考是现在,是未来,是希望,是畅想;回忆是过去,是经历,是苦难,是经验。如今在看到相关的内容,内心还是有些感触的,内心还是有些起伏波动的,介于此,而起于此,于是乎厚着脸皮将这副字讨要过来了,字已到手,不留下个什么,多少还是有些说不过去的,所以写下放下,既做纪念,也做思考的整理。
说放下,先说放下之对立面以此显放下之妙意,先说自己之行。若不开解放下,以简单而言,放下已达究竟,已达圣人所言之根本,已达道之本来面目。以简单而言,圆是放下,妙是放下,究竟是放下,真谛是放下,清净是放下,如是种种圆满至此亦可表诠放下,故放下所诠,无上甚深,妙不可言。
放下之对立面是什么,是执着,是挂碍,是贪著,是放不下,这些词语背后所要表达的一个核心含义是欲望的炽盛,就是我们的贪著,就是我们的执着,而这背后又在显现着一个核心的道理即我们因贪著,因执着,而生种种痛苦,而入生死,而不得解脱。这是浅说,若以深说,我们因为放不下,而生生老病死苦,这个放不下是什么,是我们的苦因,是障碍我们解脱的原因,是让我们入生死轮回这个苦海的原因。若以四谛“苦集灭道”而言,惟因在苦,即集道二谛是苦因。若集道二谛若以法而言是苦因吗,其实不是,这里说是,是因为我们放不下,是因为我们执着,若我们放的下,不执着了,那么集道二谛也不过是个法,是我们见道的助缘,是我们成道入圣的助缘。今于此详说。
前已略说两种,今略做详说。此之二种,不过有我也,破除我,则苦虽在,然不见苦也。苦是苦果,他是个果实,那么集就是个因,是苦因,这个苦因造就我们受苦,这是第一种说法,这个说法是成立的,也是不成立的。
我们人会生病,生各种病,小病呢比如普通的感冒、头疼发热等等,严重的病呢有癌症等等各种病。小病呢,感冒了,我们会身体软弱无力,全身上下疼痛不已,这个时候我们在感受病苦,这个时候,病苦已经完全的体现出来了,这个就是苦果已经长成,那么苦因是什么呢,我们感冒有种种因,绝大多数感冒的因都是因为受寒了,寒气入体,身体内部阴阳失衡所导致。那么我们为什么会寒气入体呢?是因为吹空调了,吃冷饮了、睡觉没有盖好被子等等,这些都是我们身体受寒的原因,也都是有可能引起我们感冒的原因。
我们得癌症的原因也有很多种,,通常的原因有过度劳累;饮食不注意,常吃油盐较重的食物,经常喝酒醉酒;生闷气,心情不好,经常在压抑的环境中如是种种这些都是我们得癌症的原因。还有一种一个科学的说法是我们身体内的癌细胞是不死细胞,是我们身体内不想死的细胞所演化生成。如是这些原因就造成我们得癌症,如果有幸呢,种种方法得当,癌症会消失,身体会康复,如果方法不得当,癌细胞会得到一定的控制,让我们多活几年,或者我们的方法完全不得当,会让我们的身体在很短的时间内就走向结束。
在这两种病态面前,我们会感觉苦,很苦很苦,第一种普通的感冒只是身体遭受一些苦难,遭受一些疼痛,只是让我们在一定的时间内丧失行动的能力,即使如此我们已经感受到了苦难,那种全身的疼痛,那种无力感,那种什么都吃不下的感觉已经让我们的身体,让我们的身心受到了极大的伤害,已经让我们体会到了苦果。
我们在癌症面前,会面临身体的疼痛,身体的苦楚,其次我们面临一个更为严重的问题,即癌症会让我们面临死亡,一个人的死亡不是简单的说我死了就可以了,这个背后还有我们的家人,我们的朋友及我们的社会责任种种这些问题。所以我们在面临死亡的时候,虽然我们百般不愿意,但是我们依旧要面临死亡,依旧要接受死亡,因为没有任何的办法。其次我们死亡之后,我们的父母家人,亲朋好友,及我们本身的社会职务等等,在我们死亡的时候这些关系,这些事情等都会让我们惦念挂记等等,这些都会成为我们死时的最大障碍。也就是说我们面临死亡有两个障碍,一个是不想死,因为活着可以享受生活,舍不下世间的五欲,舍不下对生的执着。其次是是因为我们挂碍家人,挂碍我们的亲朋好友,挂碍我们在社会上的种种地位等等,如是种种也是我们的执着。
面对这两种执着,我们细细深究会发现,这种执着的一个核心问题是我们对苦的认识,对苦的觉受,也就是对苦的感受。有些人对身体的苦痛,感受不清晰,不敏感,这是因为其身体对感冒所带来得苦,所带来的的痛比较麻木了,或是其他原因,这并不能说明他不存在这种苦。还有一些人活着比死了更加痛苦,比如有些人从小家庭不幸,遭遇父母遗弃,遭遇亲朋背叛、舍弃,身体又得重病,以死为解脱,期望死亡,以得解脱,还有一些人得重病,全身疼痛难以忍受,这种人在面临死亡的时候也会以死为解脱。如是种种并不是说死亡了就解脱了,这其中但凡有一丝一毫的执着,有一丝一毫的惦念,那么这种死亡并不是死亡而是一种新的开始,即死即生也。死即生,看似是死亡,但是因为我们的执着,所以我们的死亡并不是解脱,而是随着我们的执着之业力轮转继续生命的开始,继续受苦受难。这其中不论述老,只是简单的说病说死。因此我们可以断定苦因造就苦果,所以说这种说法是成立的,又因为有些人对面对这种苦能够转苦为动力,所以又说是不成立的。
我们看到苦果,看到苦因,知道这是因为我们执着而产生进而能够生起离苦之心,能够打破我们的执着,能够放下对自我的执着,这个时候我们突破自我,开始有一个新的认知我们开始按照这个新的认知突破我,并且坚定的认为这样可以得到解脱,这是唯一的究竟的。这个认知我们称之为对法的认知,也就是对让我们解脱方法的认知,这个时候我们又产生一种执着,即对法的执着,简称法执。这其中的一个表现是我们放不下法,将法奉为唯一,将一种适合于我们的法奉为唯一,就只有这种法是正确的,其他的都是错误的,以此又形成一种执着并且坚固无比。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容易忘却这种法的目的是为了让我们解脱,而不是为了让我们在生起一种执着。法的核心目的就是为了让我们解脱,而不是为了制造另一种执着,一旦我们于法生起了一种执着,这说明我们还在一个我的状态中,这说明我们忘却了法的目的,法的用意。但是如果我们能够用法而不执着法,这说明我们了知了法的核心要义,这意味着我们在放下这条路上越走越远,离终点越来越近。
我经常说我的成长都是被逼出来的,为什么呢,因为我是一个我执比较重的人,人生很多事,这里说其中让我体会到放下的这件事来说说。多年以前,我曾经历过一些事,我的比较信任的人曾经欺骗我,并且远离我,初时面对这种事情,我的内心很是痛苦,久久不愿接受,不愿走出来,毕竟面对比较信任的人的欺骗这于我而言在当时是很难以接受的。这些事情越是思考越苦,而且面对这种苦还没有什么办法,只能是不断的闹腾自己的心,只能是不断的折腾自己,可是这并不能解决问题,只能是苦上加苦。面对这种苦有一日我不断问自己,这种苦我不接受,苦会没有嘛,不会,依旧会有,如果我们接受了,会苦,还会继续苦,因为毕竟被骗了吗,因为毕竟被自己很信任的人骗了,所以还会继续苦,于是我继续问自己我无法接受的不是被骗,而是无法接受被信任的人骗,所以一个问题是我无法放下那个信任的人,无法放下被这个信任的人所欺骗,所以我才会苦,如果我将这个人放下,将被骗这件事放下呢。将人放下,就当做一个无关紧要的人,这个时候发现就没有那么痛苦了。被骗这件事情呢,我在想既然已经被骗了,骗了的是过去的我,不是现在的我,那么为什么现在的我要痛苦呢,在者已经被骗了,苦恼管用吗,既然不管用,我的苦恼不就是在折腾自己吗,这不是无意义的吗,既然如此何不放下此事轻装上阵呢。当年也是在思维到这些的时候,所以写下了“放下一切”,当然当时思维到这些其实也并没有完全放下,内心依然在经历一番折腾,只是这番思维在未来却让我不断受益,不断在逆境中体会到放下的利益,不断让我在逆境中成长。所以很多时候我们看到的坏事的发生,其实不能说就是坏事,他的核心作用是让我们成长的,只要我们在这些事情中获益了,那么这个事情他就是个好事,就是一个促进我们进步的法事。
我们因为执着,而生种种苦难,而令自己陷入无休止的内耗中,而我们真正的放下后,能够体会到一切随缘,自在洒脱。我们在这个过程中能够体会到苦是福德因缘所至,乐也是福德因缘所至,苦不该成为我们的人生,只要我们放下对自我的执着,只要我们彻底的放下,也就不存在苦这一说,苦也就是一种感觉,是一种感觉,就是暂时的也就会过去,也就不会和自己较劲了,同样乐也是如此。这个时候我们会接受一切的发生,我们会允许一切的发生,不会产生对立,我们的内心会越来越平和。我们能够静下来细细品味人生中的一切,品味生活中那些事情的发生我们会感慨这一切的发生是如此的恰到好处,这一切的发生是如此的妙不可言。放下是如此的神奇,放下为我们打开另一扇窗。我们会神奇的发现圣人说了如此多的内容无外乎在告诉我们放下,放下对自我的执着,放下对放下的执着。
当放下遇到放下,再回首已经走过了多年,当放下遇到放下,才唤起人生的又一次思考。放下随缘,随缘自在,不放下哪来随缘自在,哪来洒脱,哪来见到自性。所以苦难不一定是坏事,反而会是好事。幸运的乐事也不一定是好事,会让我们不断的沉溺其中慢慢的迷失自我。放下苦,放下乐;苦不据,乐不贪,做好自己,老老实实,人生随缘。不在放下处求放下,不在拿起处求拿起,放下处求放下本就是执着,拿起处求拿起本身就是贪着,老老实实,不执着,一切随缘不执着就是放下,就能够遇到更好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