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记得作家卢思浩在他的青春畅销书《时间的答案》里说过这样的话:人总得在经历一些事情后才能明白一些道理,就像是等到你终于明白一句话的深意时,时间早已经向前一路飞奔,把你甩在了后头。
年少的我们总仗着自己年轻,带着来自母胎的尖锐,在这个世界横冲直撞,认为自己做的一切都是百分百的正确,却总是会时常忽视自己的缺陷,等到往后真正经历过这些事情,在某个瞬间,竟懊悔不已。
昨天晚上,宿舍长说要给奶奶打个电话,我问她问什么突然要打电话,她说多给她打打电话,挺好。
没想到的是,这一通电话打了将近90分钟。
恍惚间,我突然想起了和我相隔将近一千公里的外婆,她一个人住在老家的房子里,我生起思念的感觉。
我翻了翻通话记录,上一次打电话给她,已经是十四天前的事情了,通话记录只有短短的八分多钟。
再往前翻,通话记录都很短,我已经忘记了跟她侃侃而谈煲着电话粥的感觉了。
上个暑假回去陪她住老家的房子,待了二十多天,我还记得她常常念叨着让我待久一点待久一点,多陪陪她。
但我最后还是没有陪她过完那个月就回深圳了。
也许是时光容易催人老,在她身边的时候,我有察觉到她性格的一些很明显的变化。就像有些时候,她变得不怎么听别人说的话,固执地坚持自己的观点。
爸妈告诉我,人老了之后性格会变得有点像小孩子,要哄着,要陪着才行。
回到深圳的前几天,我隔一两天就会给她打电话。担心她像以前那样,在我长时间的陪伴下她习惯了有我的日子,在我离开后,母亲甚至给我打电话告诉我外婆心里难受地在掉眼泪。
我有听出来母亲在电话里的谴责,同时也为外婆难过。
在那瞬间,我好像懂得了什么叫做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
好在的是,我懂得不算太晚。
虽然我偶尔也会想起来,但是却忘记给她拨过去那一通温馨的电话。
我也有错过的人。
我也有为此懊悔过,但就像卢思浩说,人总要在某个时刻经历过一些事情才会明白一些道理。
所以我只能尽我所能把还记得的故事都记录下来。回首望去,我们一路上仿佛都在失去,唯有生活在无声地继续。
我的外公是一名医生,他的书法写的很漂亮。
听长辈说,那个年代像我外公一样的读书人很少,所以他很有钱,但他很吝啬,不舍得花钱,母亲还说她们姐妹几人都是从小到大没多少钱去读书,外公给的很少很少。
但就是这样一个人,一直深深疼爱着我。一把屎一把尿把我拉扯长大,骑着他的小单车送我上学放学,带我去玩,大大方方给我买好吃的,我做错了事情也会温柔地安慰我。
有一次我生病了,镇上的小诊所都没有那种可以打了可以治疗的药,于是外公走了好远好远的路,从这个小镇走到另一个小镇去给我找药。我现在都能想象顶着大太阳走的他有多么辛苦,而我却没有在那时懂得好好珍惜。
因为这些是外婆后来告诉我的。
身边总有些人,做了一些深深爱着你的事情却从未主动告诉过你他历经的辛苦。只因他深深疼爱着你,只因他希望你好。
我现在还记得一件有些好笑的事情。
有一次我丢了五毛钱,那五毛钱是外公给我的。那时候还小,对钱的概念是外婆带我去小卖部的时候我可以买五种糖吃,于是很珍惜。但是不见了,我找不到了,于是我就开始闹,外公知道了就一直在安慰我,直接蹲着安慰坐在地板上的我,从他的老西装里面掏出了一沓有些皱皱的钱,毫不犹豫地抽了一张五块钱给我,说:给你,够不够啊?
现在回忆起来真是温暖又有些忧伤。
后来外公去了市里的小诊所工作,那时候他已经患了癌症,那时候天真,还不懂什么是癌症,以为就是一种病而已。癌症久了外公身体变得越来越不好,回到了镇上修养。
有一次忘记是因为什么和外婆别扭吵架,外公在里屋休息着,可能是不耐烦了,出来把茶几掀翻了,声音很大,震得耳鸣,他搁下一句“不愿意留下就走”就回屋里了,那时候倔脾气上来就跟着小姨走了。
那时候的不懂事和现在的内疚碰撞,每每想起总会为此难过不已,那时候的外公一定失望极了吧。
后来的事情已记不得太清,只记得,到外公离去的那天晚上,他都没有清醒地认出过我,而我也没有再见过他,最后一眼也没有。
我在想,他会不会失望了啊。
现在,很多人跟我见的最后一面我都还记得,可从未想过那就是我们最后一次相见。
就像是满心期待地坐上开往目的地的列车,下车后才发现自己坐过了站,眼前没有路标,也没有指示牌,风景又是无比陌生,身边的人很快都往前方走去了。
许多年后,早已跟一些人失去了联系——就像我生命中出现的其他人一样,人们总会在某一个时刻转身离开。
但是你不知道会是哪一天……
那就好好珍惜吧,在每个能够相遇的日子里,去感受身边能够给予你美好的人和事,愿你熬过万丈孤独,藏得下星辰大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