愚蠢还是智慧?一个小小的逻辑问题

曾经有个乡下人说,要是知道我会死在哪里就好了,那我将永远不去那个地方。

也许会有很多人嘲笑他,他们会说:“傻子,你就算不去那里,你也依然会死亡。”

这话没错,但这逻辑不对。

有一次在读书上,我们讨论王安石变法。我说,是王安石的变法客观上导致了北宋的灭亡。有一位老者义正辞严地反驳道,难道没有王安石的变法,北宋就不会灭亡吗?这里且不论谁的观点正确与否,单单说说逻辑上的问题。老者说得没错,北宋终究会灭亡,就像人总有一天会死一样。但从逻辑上来看,老者的反驳恐怕无法削弱我的关于“王安石变法导致北宋灭亡”的观点。为了进一步说明这个逻辑问题,我举一个例子:张三杀了李四,辩护律师说,难道张三不杀李四,李四就不会死了吗?请问,这位律师的辩护有效吗?李四当然会死,或死于意外,或死于疾病,或寿终正寝。但我想,没有人会说,既然李四无论怎样都会死的,那张三就是无罪的吧。同样的逻辑,按照刚才老者的言论,翻译一下就是:北宋无论怎样都是要灭亡的,那王安石的变法就是没有问题的喽。

从逻辑上讲,A事件导致B事件,无法得出“非A事件”导致B事件的结论,也无法用B事件是“非A事件”造成的来削弱。要想削弱A事件导致B事件这个观点,应该是:A事件并未导致B事件。用在上述的情境中就是,王安石的变法并没有导致北宋的灭亡。而不是,没有王安石的变法,北宋照样会灭亡。

所以,读书会上的争论并非逻辑上的争锋相对,仅仅只是各自说各自的观点而已。我说是王安石的变法导致了北宋的灭亡,他说没有王安石的变化,北宋也照样灭亡。就好像,一个小孩说太阳是圆的,一个小孩说太阳是方的,各说各话而已。

同样的,要反驳乡下人的逻辑,应该是:就算去了那里,也不会死在那里。而不是:就算不去那里,也依然会死。

乡下人的故事,是我从《穷查理宝典》一书中看到的。1986年,查理·芒格在哈佛学校毕业典礼上发表了《如何才能过上痛苦的生活》的演讲,他声称,只要人们坚持他演讲中的做法,一定能过上痛苦的生活,这是典型的逆向思维。芒格是想告诉人们,只要避开他演讲中提到的那些做法,那大概率上会避免痛苦。逆向思维是芒格经常使用的多元思维模型之一。那个乡下人说,要是知道我会死在哪里,那我将永远不去那个地方。是的,也许乡下人不去那个地方,他同样会死,但起码不会死在他事先知道要死的地方。芒格说,很多人嘲笑这个乡下人的无知,却忽略他那朴素的智慧。若想获得失败,你们应该将这种乡下人的方法,贬低得愚蠢至极,毫无用处。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国家最难得的,是稳定,不管多好的事,一旦动静闹大了,就不再是好事。 然而纵观古今,有大变革的国家往往已处于不得不变...
    王文远阅读 1,632评论 0 12
  • 在刻意学习的第一章,作者用自己的话讲述什么是持续行动,行动是一个主动发起,投入资源,外界交互,内部梳理,产出结...
    凤凰花开小马家阅读 300评论 0 0
  • 文/鲤氏(新韵) 至净至清涵万物,至柔至弱定沉浮。 至明至晦长流水,濯我缨兮荡我足。 ①濯我缨兮荡我足:取自《楚辞...
    無住阅读 2,284评论 33 31
  • 人生的可能性 人这一生不要怕,大不了这个工作不要了,去上海照样可以活,不要觉得自己是另类,每个人个性化,所以勇敢!...
    三不主义阅读 206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