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白之间的教育
二十年目睹教育之怪现状
白夜私语52
574
看看工资表,想想日常工作,像我这样修炼多年且不争不抢的人,心理上也很难平衡。但想想自己想要的生活、自己的追求,也就淡定了。放弃一些东西,放下一些包袱也是一种必须。
575
从薄到厚,分别为小学版,初中版,高中版,大学版。建议再做几套,例如胎教版,婴儿版,幼儿版,中年版,老年版,临终版……最后,陪葬版。
——网络
这是一句很有意味的话,针对时下教育界的某种现象。读到这句话时想到一个有趣的歇后语:下雨天打孩子——反正闲着也是闲着,干吧。
记录下这句话的原因是,希望这种现象不要变成现实。按我目前的推断,这种现象很有可能在若干年后成为现实,我拭目以待。
576
阅读,是让读者看到“从黑暗底层的开口透过来的光”,让这缕光照亮人前行的道路,让读者看到希望和光明,也是为让读者创造一种更好的生活成为可能。
孩子们的阅读应该是阳光灿烂、蓝天白云、绿草盈盈、悠闲自在的情境下的享受,不应该成为获得优秀成绩、名利荣誉和名校录取通知书的手段。
且不说成人的阅读,单是孩子们的阅读已经发生了一定程度的异化,这是令人担忧的一种现象。作为教师,应该时刻警惕避免孩子们阅读功利化的现象。
577
从小学到中学,孩子们迟到的后果很严重,各种处罚会随之而来,严重的会造成孩子心理上的阴影,更严重的会使孩子对上学产生恐惧心理。所以才有各种各样的请假借口,而班主任老师也乐得这样做,既可避免被查被扣,又可减少各种责任风险。
实际上,没有人会故意迟到,孩子们的迟到多是拖延症造成,或睡眠不足而拖延,或天气原因嗜睡过头,或身体不适延误,等等,没有什么大不了的。但从管理角度来讲,层层考核不得不让老师严厉处罚以避免被扣罚,都是考核惹的祸。
578
做教师迟到的后果更严重,我讲的这种严重不是影响给孩子们上课,而是无法避免的处罚,影响考核成绩,影响职称评定,影响绩效工资。
一般情况下,老师因事、因病迟到且有课时都会请别人代课,不是社会上人传言的那种影响给孩子上课的情况。即便这样,查到后还是要被列入考核。请假也不行,请事假、病假都要扣分,把自己的课上完请假扣分少,让别人代课后请假扣分更多,而且有越扣越多的迹象,旷课就是严重的事故了。所以,老师们都不愿意自己有事,更不愿意自己生病,这是一种奇怪的现象。
579
应邀到昆明看升级版《云南映象》,感动,震撼。把民间原生态舞蹈整合成艺术精品,无比珍贵,因为原生态在迅速消失,杨丽萍的天才百年难逢,这也许是最后的机缘。与她交谈亦是人生快事,她敏感率性,又智慧通达,比如说,谈及她热爱的原生态的消失,她反问:凭什么你享受现代科技,让村民还点煤油灯?
——周国平腾讯微博(2013年12月17日)
答的极妙!比如现在很多人在很多场合对教师提出要求:教师要甘愿清贫等等。我的回答:凭什么你们享受富裕生活,而要让教师自甘清贫?
读到这条微博第一感是,公众人物讲这样的话是有影响和有力量的,能讲出来就是一种进步;第二,没有谁愿意清贫,要求教师这么大一个群体甘愿清贫本身就是一种悖论,有悖人性常理。有些人总拿教师这一普通职业的崇高性来说事,无非是想绕过本身的丑恶转移群众的视线,用崇高的光环来掩藏机制的病态。台上有这样脑积水的讲话者,怎么能有正常健康的教育生态呢?
580
“应试教育”唯一评价标准?“应试教育”唯一或主要评价标准?哪种说法更适合于“应试教育“呢?且现今社会的中年人接受的都是“应试教育”,他们在各行各业发挥着重要作用,为社会作出了重要贡献,难道“应试教育”一无是处?应试教育毛病多不假,但也不是一无是处。我希望不要把一切罪过都推在“应试教育”头上,不要一提“应试教育”就深恶痛绝,毕竟应试教育有它特殊的贡献。试想想,如果孩子们没有一点应试能力,怎么能够通过重重应试关口进入大学,再通过重重应试关口就业呢?难道孩子们的应试能力天生就有?这不是笑话吗。
581
老Q你好:今天你感动了吗?今天你幸福了吗?今天你和谐了吗?今天你公平了吗?今天你心平了吗?各位早安!
我们要生活下去,必须拿出老Q的精神与风车大战三百回合,然后坐下来,该喝喝,该吃吃,该干啥干啥。
582
我想对同行说一句话:身为教师,如果我们不生气,中国教育就没戏!生气,说明我们还在做教育; 生气,说明我们还在乎学生; 生气,说明我们还心存希望; 生气,说明我们还能够行动。
——茅卫东《生气,才有生机》
你为什么不生气?龙应台说了,烧起了一把野火。茅卫东说了,渐渐沉寂。这是一种巨大的反差,也是一种莫大的讽刺。
青年一代,是国家的希望与未来。然而,我也想对青年教师说:年轻人,你为什么不生气?我看还是传统思想中的奴性在作怪。明哲保身,甘愿收受嗟来之食,没有了朝气,没有了勇气,更别说血性和骨气了。
583
教育之所以饱受诟病,一是内容空洞化,二是形式功利化,三是生活习惯化,四是行为庸俗化,五是思想懒惰化。
……
我们需要将真正有意义的知识教育给下一代,并希望这些知识能够指导他们的一生;让每一个人都能够自主的思考,让中国的社会变得更加理性。
——彭思龙《教育:普遍存在的知识退化现象》
虽然不同意作者关于基础教育浪费化的论调,但对教育现状总结的五点特征很有说服力,文章最后的建议也有价值。可悲的是,孩子们从小到大直到就业的考试,足以让孩子们的精神麻木,让孩子们无暇独立自主的思考。对此,北大教授钱理群也莫不哀叹。不是没有这样做的教师,而是这样做的教师很少能走到舞台前排,影响力太弱了。并且,这样的教师在不久之将来终会淡出教育界,直至消失绝迹。这是教育的一大损失。
2019年05月31日
黑白之间的教育
图文均为作者原创,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