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常有人问,给孩子开展早期阅读有什么好处吗?
作为二宝妈,我的两个孩子都是从3个月大给他们读书或绘本。大宝小时候我尚未接触绘本时,绘声绘色地读《妈妈讲故事》给他听。二宝就比较顺畅,3个月之前黑白卡,3个月开始读绘本。
每孩子的表现各有不同,但是我感觉,我家的两个孩子一些表现,应该是读书带来的。
1、语言能力的发展
我家两个孩子,老大男孩7个月3天清晰地看着我叫“妈妈”,二宝女孩,5个月12天 看着爸爸清晰地喊“爸爸”,之前冒话不对人喊的都不统计在内。
老大一岁三个月在小区公园和奶奶对话说“奶奶,回家吃西红柿呛汤面吧。”震惊周围一群同样带娃的家长。我不是说这孩子多聪明,只是说他语言发展在同批长大的孩子中属于非常早的。
女儿现在一岁十个月,跟我叙述事情,已经可以用“因为,所以”“然后”“但是”“第一、第二……(再往后面数字顺序有点乱)”。
2、理解沟通能力较强
儿子小时候,因为“听商量”,被奶奶叫做“大明白”。具体例子因为时间太久,已无法举例,只能用二宝说事儿。
女儿同理,被叫成“小明白”。以她一岁六个月查体取指血和这之后一周打预防针的例子来说。
1岁6个月,去市立医院儿保科查体,需要取指血,取之前,我跟她讲,医生阿姨要扎一下无名指(并用手指给她具体位置),不是太疼,但会有点,然后需要挤出一点血来,是为了看看她的健康情况。
带到取血窗口,平时不让别人抓她手的丫头,主动把手伸到窗口给阿姨,全程没哭,也没表现出害怕。
之后我问她疼吗?她答“疼,不怕,有妈妈。”
一周后打预防针,我们去疫苗接种点的时候在等候区,里面有小朋友在哭。她告诉我“小朋友哭呢。妞妞不哭。有点疼,但妈妈在,勇敢。”——把我取指血时候给她说的话又告诉了我。
轮到她的时候,她直接把手指头伸过去,我告诉她这次是肩膀。注射的医生怕她会乱动,让我使劲抓她胳膊。我只是扶着她的衣服,全程她没乱动,没哭,没吆喝,打完之后还在我提醒下说“谢谢阿姨。”
3、对书的爱护
这一点也是超出我想象的。我记得大部分孩子都会经历撕纸敏感期,我家老大只在口的敏感期用嘴啃过“撕不破”,并成功撕破两本,之后基本不撕书,只撕纸。
老二更是打破记录,没有故意撕过一本书。只在一次翻书时,不小心,把一本翻过N多遍,书页有些皱的《好饿的小蛇》扯破一页,急得都快哭了,在我给她用透明胶带粘好后,才安心。
4、专注力较好
他俩只要有书的时候,都喜欢自己翻。老大现在已经8岁半了,自助阅读速度比我快。老二喜欢自己翻书,并将图画牙牙学语地讲给我。做其他事情也相对而言容易进入专注状态。
5、想象力丰富
二宝目前会小玩过家家,自己拎个袋子说去买菜。关键是,当哥哥手里什么都没有,告诉她“给,你爱吃的玉米”时,她会假装接过来,放嘴里吃。
老大更是最近迷上写动物故事,先暂不说是否通顺,一个故事,不到9岁的孩子能分上、中、下三篇,写5000多字。
只是举生活中的二三事例。读书带来的不仅仅是他们的成长,因为陪伴,我也在不断成长——为了自己孩子的成长,永远是一个妈妈成长的最大动力吧。
所以,孩子的阅读习惯带来到底有多少好处,我们真的无法详细细究。
只愿,用书籍照亮孩子的童年。
本文作者:晨光微晓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