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偶然间我看到一个内容视频,是关于电影详解分析的,而这次介绍的就是《肖申克的救赎》,其中提到原著小说,于是兴趣使然,就去看了斯蒂芬金的原小说,虽然看过电影,知道剧情,但翻开小说却是另一番风景。对于电影来说几百上千字的小说描绘,其实就是一个镜头,一个画面,而人的注意力是有限的,只会关注一,两个重要的点,而忽略了许多细节,而对于小说来说你必须逐字来看的,如果漏掉一部分或者一句话,可能就会丢失故事的完整性。
我是个喜欢探索发现的人,我喜欢看电影,每当我看完一部好电影,我就会去追究其背后的真实故事,这些年电影也看了不少,渐渐也有些总结,好的电影其背后都会有一个相对深刻的故事。就像李安的《少年派》电影是关于冒险和生存,而现实是残忍的无人性的。又或者历届奥斯卡获奖影片,它们背后的故事远比电影有趣多了。“艺术来源于生活”这句话真是恰到好处的描写。《肖申克的救赎》这本书我花了两个夜晚看完的,最后合书的时间是凌晨5点,本来我是打算看书催眠,结果越看越精神不知不觉就天亮了。但我还是没有困意,我想去看了解他背后的故事,于是我去看了斯蒂芬金的简介,我发现了一些有趣的地方,作者是1947年出生的,1973年开始正式写作生涯,到1975年声名渐起,从而成为畅销书作家。而书中人物安迪是1948入狱,1975越狱,或许这不是巧合,而是作者有意为之。其中几个关键词:监狱、生存、希望、救赎、新生,构建了整个故事脉络。与其说他描写的是越狱不如说它在描写人生。。。
对于生活在监狱中的人来说监狱即使世界, 里面外面一样规则,有的人会被磨的习以为常。当安迪蒙冤入狱时,也受到许多虐待,但他没有一次去屈服过,他一直在反抗,直到他抓住了一个机会,能利用自己的本事得到些特殊待遇,于是他的好日子到了,然而他并没有在安逸中享受,他很清楚的知道自己应该去过什么样的人生,走什么样的路,他利用一个小工具锤,花了二十几年挖出了新生的通道,当他出来之后,得到新生,虽已经六十多了,但往后的每一天都都能呼吸到自由和一个辛福的新鲜空气……
或许在我们还没到达美好之前,其实都像是在越狱,只不过这个监狱没有囚禁你的自由,管束你的行为,但我们的目的都是一样得,为了生存的更好,想去获得更惬意的自由。为了生存你必须去适应规则,去接受一些你以前厌恶的东西,在这种环境下面有两种选择堕落或者超凡,成熟的成年人会有第三种选择‘中庸’,我很喜欢书中的一段话:安迪说:因为像我们这种人知道在超凡入圣与无恶不作之间还有第三种选择,这是成年人都会选择的一条路。因此你会在得失之间求取平衡,两害相权取其轻,尽力将善意放在面前。我猜,从你每天晚上睡的好不好,可以判断你做的好不好。
曾经我也以为与人为善就会有好的结果,直到被人伤害时渐渐明白,善良和软弱在某些人里就是一个意思,于是我变的有些愤世嫉俗,直到吃过一些亏,渐渐知道的第三种选择。我很喜欢经济学,因为在利益面前,人是最真实的最不会伪装的。经济学中有句名言,每个人都渴望别人因为他有善心来帮助他,但最后都会徒劳无功。我很佩服安迪,他是一个聪明人,善于发现机会,并且敢于去抓住它,而且他有足够的耐心与毅力,无论遭受何种苦难,他始终保持平静,在一个极差的环境里面没有被污染同化,始终保持自己的应有的状态,就因为他有信念和希望。有这麽一个小孩,他家庭条件一般,从小是个留守儿童,没有人教他如何辨别好坏,也没有人教他如何去与人如何交集,于是他开始野蛮生长,期间吃过许多亏,也受了一些伤,渐渐的慢慢的他捡起了地上的盾和剑,他要与人抗衡,他不断练习,不断锻炼技巧,就为了不被现实妥协,就为了当机会到来时他有能力为之一博。
有这样一种鸟,它们羽毛太鲜明,歌声太甜美,也太狂野了,所以你只能放它们走,否则哪天你打开笼子喂它们时,它们会想办法扬长而去。
—《肖申克的的救赎》斯蒂芬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