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命之人王阳明
什么人命苦?就是明明已经悟到了,可是却做不到。
1493年,22岁的王阳明参加三年一度的全国性会试。由于天资聪颖,加上平时认真学习,他一贯自信认为自己一定会高中状元,但他却出人意料地落了榜。
知道王阳明落榜的消息,大家都来安慰他。内阁首辅李东阳鼓励他参加下一届考试说:“你这次不中,没有关系,你文采这么出类拔萃,来科必中状元,不妨先试作来科状元赋以讨彩头。”
听完李东阳的话,年轻的王阳明并未犹豫,立刻拿起笔,一气呵成地写了一首状元赋,在场的朝中诸老皆惊为天才,纷纷议论,有欣赏者,但更多的则是妒忌者。
王阳明写的什么?他写的是:“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堆出于岸,流必湍之。”
你看你王阳明很早就知道了这个道理,可是你却还要木秀于林,你却还要堆出于岸,那你就只能等着嫉妒你的人打击你,排挤你。
当时嫉妒者表面夸赞,心中却暗想这个年轻人文采非凡,还不懂得收敛,若是中了状元,岂不更是不把我们放在眼里?于是暗中处处打压王阳明,给他使绊子。
光阴荏苒,转眼又是三年一次的会试时刻,此时王阳明已25岁。果为忌者所抑,那些嫉妒王阳明才华的人暗中打压,使得王阳明再次名落孙山。
很多道理,你们都懂,可你们就是做不到,这样的人就是苦命之人。
就像打游戏过关卡,明明看了攻略,知道如何打才能过关,可到时候就不是那么回事儿了,你就不按照攻略去打了,就顺手还按照之前的那个失败的思维模式去干,那你的结局就只有失败而已。
你说这种人,是不是笨蛋?游戏无所谓,失败了就失败了,大不了重新开一局就是了。
可是人生不行,人生回不了头的,一步跟不上,你就步步跟不上。一步没走好,那就有可能毁了你一辈子。
总之王阳明这一辈子活得挺憋屈的,自己的才华没有被认可,自己的聪明才智总是被埋没,即使干得挺好,也得不到重用。
为什么?你太狂了,你不懂得收敛自己的聪明。
真正聪明的人,其实都是那种看起来不怎么聪明的人,甚至看起来还傻傻的,憨憨的,然后别人都不防备他,他过得反倒很是舒服、自在。
为什么王阳明最后要创办心学?要悟道?因为活得太憋屈了,如果不研究心学,不去研究解脱之道,那他非得得抑郁症不可。
当时王阳明所处的朝代就是那么一个腐朽的朝代,那么你王阳明要想在官场里混,你就必须要学会送礼。
什么样的人才是开悟的圣人?不执着即是。
你不要执着于送礼,但也不要执着于不送礼,这才叫做“道”。
——摘自本人著作《改命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