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博客这事儿还要追溯到上初中的时候,那个时候整个脑瓜子都是想法,多数是叛逆期的无病呻吟。几年前回去瞥过几眼,吓得不敢往深了读,这他娘的都是我写的?不过说实话,也庆幸自己留下了些东西,同时又嫉妒现在的孩子,毕竟他们可以借助科技留下更多、表现形式更丰富的记忆。
为什么标题是“哪里有真我”呢?
我现在敲下的这些方块字儿都心虚,虽然知道不会有人看,但还是写了又删,这就是假我了。如果一定要想我是从何时陷入这个旋涡,我猜是来了上海以后吧。来上海的确算是我人生的里程碑,很重要的那种。作为一个城市里长大的孩子,没考上好的高中,直接上了3+2的大专,也就是说很多同龄人都在背井离乡上大学的时候,我还是走读生。有时候连晚自习都直接skip掉回家吃饭。
在来上海前我就已经投过简历,也顺利地拿到两家公司的offer。当时满脑子就是走了先说,所以投简历的几家公司基本属于盲投,到最后进了高德半年多了才知道也算是个大公司。
当时可能还处在青春无敌,盲目自信的宿醉中,老板每每提出想法我都赴汤蹈火,致力要给更多方案的状态。现在想起来当时也真不是刻意,就像刚学会某样技能一样,瘾还没过完,就他娘的做做做啊。
我还记得刚去高德面试的时候呢,面试官也是后来的老板给我看了他画的原型,我脑子里冒出无数个wtf以后也没遮遮掩着,直接跟他说这玩意儿太low,做产品,做交互不是这样的。抛出不少don't make user think的理念以后扬长而去,出门了风一吹才发现自己一身汗。
现在想想,那个时候的自己都跑哪儿去了?
跑回了自己的安全地带。
再后来兼职参与了一个创业项目,本来就想着做做交互,挣点儿外快。谁知道人愿意给我10%的股份,当时没概念,就觉得感动。致力要把别人的信任转化为工作的产出,白天在公司做项目,晚上下班地铁站门口吃一碗酸辣粉跟屁股着火似的赶回家做创业项目,跟创始人电话到凌晨,第二天再刷刷眼睫毛去上班。那个时候我想呀,就一九零后的小屁孩儿,没德没能也要让别人信的值呀!
然后我就以为自己行了。
项目跟了大半年,白天上班,晚上上班。花了更多时间思考,眼界也开了,问问自己能不能实现自己的想法?答案是自私的,于是退出了当时的项目,也从高德离职了。号召起身边的小伙伴儿,那是我第一个连受精都没成功的项目 --- LightTown。
至今我还是很喜欢这个名字,小伙伴们的背景也是好看,同济的研究生、博士,复旦毕业的创业者,还有我。聊了2个多月,我觉得自己不行。LightTown是什么?当时2014年,外卖刚开始崭露头角,我有想法做一个有腔调且健康的午餐配送,强调在哪儿?午饭外卖实际挺可悲的,无所谓是忙,还是孤单、无聊。我们就想呀,能不能给每份午餐配一席故事,反正大家都喜欢在吃饭的时候看手机。健康在哪儿呢?我们想通过B2B2C的形式来保障每餐的质量,甚至表明营养成分,有机的更好,但当时人们还没有有机的意识且开销又更多。
找好了厨师团队,找到了中央厨房团队,最后我单方面叫停了。为什么呢,当时觉得技术、科技的事儿还没做够呢,怎么直接跳到和传统行业挂钩了。
为期两个多月,因为自己的质疑终止了第一个项目。问我为什么开始没想到?好吧,不瞒你说,这就是我的问题……
时隔半年后来又折腾了一个想法,这次是和技术挂钩了,蓝牙/wifi定位找到身边人,纯互联网驱动的项目,最后又被我叫停。为什么?睡一觉醒来忽然觉得这一年多是不是太想证明自己了?这个项目的意义是不是只是为了想法而去做想法?自己能不能坚持到最后?
又在无数的自我质疑中结束了……
TB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