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喜欢追热点,这个需求也催生了很多词的流行。Grit(坚毅力)这个词流行起来源于一本就叫做《坚毅力》(Grit)的书,作者是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心理学教授安杰拉.达克沃思,它的定义是:
坚毅力(Grit)=热情(Passion)+坚韧(perseverance)
热情是你要对做的事情有强烈的兴趣,坚韧就是你要有百折不挠的精神,能将一件事坚持到底。达克沃思认为,努力比天赋重要得多,他提出两个公式:
技能=天赋×努力
成就=技能×努力
从公式上看,道理还是很清楚的,一个人光靠天赋没有努力不可能获得技能,如果有技能而没有努力,也不能将技能发挥出来,技能发挥不出来,想要获得成就也不大可能。我们用简单的代入法,可以看到成就等于天赋乘以“努力”的“平方”。这个无疑给了很多人利好,因为大家都是公平的,只要努力,就可以创造想要的成就。而达克沃思还有个更好的消息,坚毅力可以慢慢训练获得,遵循四个步骤:
1.培养对某个领域的深入兴趣。
2.刻意练习。
3.设立远大目标。
4.要有希望,要相信自己可以掌控自己的生活。
达克沃思用了西点军校学生的例子,说那些能坚持下来的学生成绩比那些不太能坚持的人好,还讲了自己小时候并不聪明,后来努力获得麦克阿瑟天才奖的例子做说明。这些都是励志的好故事,如果信了,那就开始努力了。但是,万老师在文章中说了,先别急,先对这个理论来一番质疑看看。
万维钢老师本身是做物理研究出身的,研究起这些新理论自然不在话下。他找来了对爱荷华州立大学心理学教授马库斯.克瑞德的采访,克瑞德提出了三点批评:
1.达克沃思夸大了研究结果的显著性,也就是说他的研究论证不严谨,数据不可靠。
2.坚毅力对于成功的作用其实并不大。比如坚毅力和大学成绩的相关系数只有0.18,达克沃思自己的研究中的相关系数也只有0.2,是属于弱相关都算不上的水平。
3.坚毅力这个概念并不新,它和心理学上的“大五性格”分类法中的尽责性的相关系数高达0.8到0.98,相当于坚毅力就是尽责性,属于新瓶装旧酒的做法。而且,尽责性很难通过后天努力培养或者提高。
另外,万老师还提到《英国心理学会研究文摘》上的研究文章对于坚毅力的研究,说坚毅力的两个方面热情和坚韧对成功的“有效成分”其实是坚韧,热情没有什么用。而坚韧的作用也很微弱。另一个研究也指出,坚毅力与创造力关系不大,有时候反而会是负作用。真正对创造力有用的是开放的大脑。
一个人很难同时能保持开放的大脑,又只对一件事持之以恒。
看看我们身边的“一根筋”,其实大家都不是特别喜欢,大家比较容易接受的是那些对事物保持足够的开放,又能找到正确方向坚持的人。对于我们来说,了解一个理论,只是做到了知道的层面,真正要做的时候,还是需要一点批判精神,即使这种批判会动摇你对于这个理论的认识。从更加务实的角度出发,我们还可以选择做最小化尝试,先迈出一小步,看是否与实际一致,这样可以更快的找到正确的方向。这个时候再发挥自己的坚韧力,做出成就可能就会更靠谱一些。
好的选择的前提是先有很多选择,开放是有很多选择的必备条件。我们要在坚持和开放两者间找到一个平衡点,但这种平衡有时很难把握,需要我们自己能在成长的路上去发现和建立自己的识别模式。
我自己从文章中学到的,是一个严谨的学者思维,在面对一个概念或者理论的时候,应该用更合乎逻辑的方式去质疑,质疑的过程更需要严谨的理论支撑。大家怎么看,学界权威怎么看,并且不能只听一家之言,最后综合自己的分析,给出自己的判断。这才是我们该有的学习态度。
转述自得到万维钢老师专栏《精英日课》第二季010课《“坚毅力”...可能是个站不住脚的学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