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穷人》不“穷”
――教学后记
在一个寒风呼啸的夜晚,桑娜和丈夫收养了邻居西蒙的两个遗孤,《穷人》为我们描述了一个悲惨的故事,在沙俄统治下的穷人的悲惨遭遇。一个“穷”字告诉我们这是活在当时的沙俄社会最底层的人;一个“熬”字告诉我们这是活在当时沙俄社会社会最底层的人的生活现状;一个“惨”字告诉我们这是生活在社会最底层的人命中注定的结局。在教学本文之前,我把课文读了不下十遍,最后我把本课的情感基调定格在一个“悲”字上。我是一个多愁善感注重感情的人,总是容易在课堂上投入自己的感情,虽然我也觉得这样很不好,因为我怕我不受控制的情绪会影响到我的学生。在教学本课之前,我努力平复自己的心情。
终于,今天早上我带着我的几十个孩子,一起跟随俄国的列夫·托尔斯泰走进了“穷人”的一家,首先映入我们眼帘的是一间极其简陋的屋子,这么简陋的屋子,走进去却让人感觉温暖而舒适。列夫·托尔斯泰用他的笔墨向我们展示了一位勤劳的桑娜。“屋外寒风呼啸,屋内温暖而舒适,食具在搁板上闪闪发亮,几个孩子都已经睡着了。”家里被这位普通的妇女,打理得井井有条、干干净净。足以说明这是一位勤劳能干的妇女。
我在课前出示了两个问题:1,你从课文中哪些地方看出桑娜一家很穷?2,你从哪些地方感受到桑娜的什么品质?
着重引导学生去读中悟情,在字里行间去感受桑娜的可贵品质。“她的心跳得厉害,她不知道自己为什么要这样做,但又觉得非这样做不可。”这看起来矛盾的心理,恰恰是桑娜内心善良品质的体现。正是她善良的本性促使她这样做,这不是是一时不顾后果的冲动和鲁莽,是一种善良本性的情不自禁,也可以说是一种本能反应。
“这是闹着玩的吗?自己的五个孩子已经够他受的了。他会揍我的,嗯,那也活该,我自作自受。”桑娜由起初为丈夫的担惊害怕转为抱养西蒙遗孤却不知道怎样向丈夫交代的忐忑不安。然而,桑娜却是宁可挨丈夫的一顿揍,也要抚养西蒙的遗孤,这更见证了她内心的善良。
一连串的心理描写,反映出桑娜内心深处的忐忑不安。这种忐忑不安一直持续到丈夫归来,丈夫归来后,从简单的夫妻对话中,我们了解到渔夫是从死亡线上挣扎回来的,在这样恶劣的夜晚,渔夫不仅没有打到一条鱼还把鱼网给撕破了。面对此情此景,桑娜更不知道该如何开口说起那件事(抱养西蒙的两个遗孤)。于是两个人都陷入了沉默。此时的沉默,看似平静其实极不平静,正是桑娜内心翻江倒海的体现,一家人的生活全靠丈夫早起晚归的出海打鱼可是面对网破无获的惨状以及空手而归的丈夫,桑娜内心深处的不安,到了极点。沉默,要么在沉默中爆发,要么在沉默中死亡。显然这两种都不是列夫·托尔斯泰想要的结局。于是,桑娜打破了沉默的僵局,告诉了丈夫邻居西蒙之死以及她遗留下来的两个孩子的现状。说完这一切,桑娜再次陷入了沉默,此时此刻的桑娜在等待着丈夫的决定,因为她不知道丈夫心里是怎样想的,更不知道丈夫会做出怎样的决定。“渔夫皱起了眉,脸上变得严肃、忧虑……”列夫·托尔斯泰对渔夫的神态、动作、语言的描写,反映出渔夫善良的,尽管自己一家人的日子已经是朝不保夕、食不果腹了,但是他仍然决定抚养西蒙的遗孤。足以可见这是他善良的内心是促使他做这个决定。此时此刻的桑娜却坐着“一动不动”,照理说,桑娜知道丈夫这样的决定以后,应该是异常欣喜与激动,但是列夫·托尔斯泰并没有直接这样写出桑娜的激动与兴奋,反而是用“一动不动”这个词来恰如其分体现她的内心活动。这当然是列夫·托尔斯泰高超的写作艺术能力的表现。
在教学过程中,我没有将“西蒙之死以及她们的遭遇”一语带过,我引导着学生想象,西蒙的丈夫是怎样离开西蒙和两个孩子的,也许是死于疾病,也许是死于意外,也许是在一次出海打鱼以后就再也没有回来了。留下了疾病缠身的西蒙,抛下了嗷嗷待哺的孩子,更惨的是现在西蒙也不幸离世,把两个可怜的孩子留在了可怕的海边,留在了冰冷的人间。当桑娜去探望西蒙的时候,西蒙已经死了,旁边的两个孩子已经睡着了,西蒙的手仿佛想要抓住什么。或许她想再抚摸一下孩子的额头,或许她想找到一点可以御寒的衣物为孩子盖上,又或许她想要向人求救,希望有好心人救救她的两个孩子,不要让两个也随她而去。在教学这个内容的时候,我心里很清楚的知道,这不是这篇课文的重点,也不是这篇课文的难点,但是,我不想一语带过,真的不想!因为引导孩子们去想象任何一种可能,想带着他们去体会和想象在当时的沙俄统治下的社会,穷人的生活是何等煎熬!穷人的命运何等多舛!穷人的遭遇是何等悲惨!
整堂课,我带着自己的感情,引导孩子去字里行间自读自悟,在读后想象。很多孩子的眼里布满了泪花,我的声音是哽咽的,我的感情是真挚的。我没有伪装自己,也不会伪装自己的喜怒哀乐。或许一整堂课,我都是在信天游似的感情用事和漫无边际地东拉西扯,没有突出重点,也没有突破难点。直到课文的最后,我都觉得自己的感情不受控制,心里想说的太多太多。于是,我布置了课后作业之一:续写《穷人》的故事,因为我是多么的渴望知道,他们一家人以后的生活会怎样。他们是否依然过着拮据难熬的日子?他们是否已经拨开云雾见青天,迎来了光明和幸福?这个答案,我需要我的几十个孩子来告诉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