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没有参加大庆作家协会散文创作研讨会之前,我没有问过自己散文是个什么东西?它确实是文学题材的一种,但在我私下里把它当作一种东西的时候,觉得它像极了风筝,在把散文看作一种东西的时候,我是严肃的,丝毫没有不尊重文字或者文学,而恰恰相反,在我把它当作东西的时候,散文就形象地走进了我的生活被我放在心理捧在手上了,我开始庄重而花了心思在制作被我称为风筝的散文,在制作之前我对它是何等的模糊,可一旦形成风筝这种概念,心念中便开始对它进行了设计,我要做一只怎样的风筝?我想象着它的飞翔,有了这样的思考,我不在随意的摆弄文字,我开始精心的挑选它的零件了,在组装的过程中,开始融入思想和一种爱的情怀,一旦做成型,就像是孩子是妈妈的宝贝,它也是我的宝贝了。
不同的放风筝的人做了不同的风筝,但每个人将风筝的一头拴在线上的时候,在内心里都有个很明确的目的,那就是让它飞翔起来,并希望自己的风筝在文学的天空中飞得更高更远更吸引仰望它的人,每个人都希望自己的东西是最好的,尽管很多的东西有不同的比较点和不同的欣赏层面,这就又如同母爱一样,孩子是自己的好的心理,我并不觉得这样的想法是狭隘,最少是一种热爱和疼惜的注入,于是我知道做风筝和放风筝的过程不单纯的飞了,荡了,那是一种情感的释放。
在每一个有风的季节,或者是在每一个适合放风筝的日子里,在你有了放风筝的心情的时候,放风筝就是你最心仪和最愉悦的事情了,如果在雨天或者无风的时候你有了这样的情结那就是在酝酿着一种飞翔,掌握风向就如同你自己知道文学需要什么形式才可以展开走向、选择轨迹,这就是放风筝也要选择最适合的天气一样,散文也一样需要你去掌握时代的命脉,找到最合适的入口然后走近走进,一种意境一旦形成,就有了风筝自己的独特飞翔和绚丽的飘荡。
你手持风筝,在众多的放风筝人中间,你也曾徘徊和犹豫,你在想它可以飞起来?可以飞得很高?它会不会很逊色?可当你知道不飞一飞怎么知道就不可以的时候,当一切的文学的天空下产生的懦弱和谦卑袭来的时候,你想一想你制作它的过程,那是你的一种爱的结晶时,就要有一种胆量和勇气,让它飞!让它飞!
也许在助跑和牵绳起飞的时候你还没有掌握技巧,那就虚心的请教一下风筝在飞而悠闲的放风筝的人,因为共同的热爱,前辈也一定会向你倾囊相授的,你谢过之后就是要琢磨了,自己听懂了吗?掌握了吗?于是你不在草率的起飞,而是在所有的情况都明白了和掌握拽绳的力度的时候,你一次或者多次的练习后,你看,你的风筝飞起了,你微笑着抬头望去,你向前跑,松着绳,风筝才可以随着你的意,那样向高向远飞翔,你掌握着风筝线的松紧一旦进入状态,你在适当的分寸中得到了一种满足,在得心应手的时候,可别忘了风筝飞得逃离你的视线的时候,你的线是否够了长度,或者天空和大地之间有没有高树、电线或者是其它的风筝都朝向了一个方向就发生了纠缠羁绊阻碍了风筝的自由?所以你要审视和明了你自己风筝飞翔的领域中状况,在未发生的时候学会掌控和调整线绳的长度和手拽的力度,这是散文的适当的散不可无边无际,一旦超越界限,你的风筝就会脱离绳线的牵引,或者被挂住,或者哐当的落地,一种坠毁导致了神的散架,风筝的框架是成比例的,任何的偏颇都会使它的飞翔遭遇不测,所以你要掌握它飞翔的度,适时的松、适时的紧,你适时的改变你的脚步和方向,一遍又遍放飞的过程帮着你在完善,前辈的建议是你总结经验的必须,如果加上你的领悟和智慧,有一天你也可以成为放风筝的高手,你必定或对风筝有所掌握,你寻根追踪,痴迷中你完成了一种飞跃和提升。
古时候把风筝叫作纸鸢,是因为风筝的最早的造型是用绢或者纸做成鹰,而散文是由文字写成的,也写在纸和绢上,散文和纸鸢还真的有点联系那,好的散文如同纸鸢放飞时真的像一雄鹰在空中翱翔呢!今天,我把散文看做是风筝,是因为我喜欢近代.邓拓《无题》的境界:
鸢飞蝶舞喜翩翩, 远近随心一线牵。
如此时光如此地,春风送你上青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