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的心理特点》

《中学生的心理特点》

初中学生的年龄一般是从十一二到十四五岁。这个年龄阶段在儿童心理学上称之为少年期,它在个体心理发展史上是一个从童年期向青年期过渡的时期。这个时期学生心理发展总的特点是,处在一种半幼稚半成熟的状态,它充满着独立性和依赖性、自觉性和冲动性、成熟性和幼稚性错综复杂的矛盾。这个时期突出地表现为一种强烈的独立倾向,他们极力想争得在社会生活中独立自主的地位。他们对自己往往估计过高,事事想自己做主,把自己的见解看成是评价客观事物的标准,对周围成人的话都不轻易相信。学生在这个年龄阶段心理上产生了许多新的特殊矛盾,针对这些特点,教师既要尊重他们合理的建议与要求,又要注意积极地加以正面引导。如果教师仅凭自己的主观愿望,强行让他们按照自己的意愿去办,往往会因此而产生许多矛盾和冲突。为了有效地教育和培养这一年龄阶段的学生,必须了解和掌握他们在各方面的变化和特点。

学校和家长这个时候,要给与孩子更多的支持与理解,尊重他们的个性和特点,注意孩子身心素质的全面培养。

一、心理特点

1、自我意识迅速发展,自我评价能力基本成熟

学生开始能够深入到自己的内心世界,自觉地认识和评价自己的品质,支配和调节自己的行为。如认识评价自己、关心自己的成长、与他人比高低等,青少年在评价自我的时候,往往出现两种心理状态。一方面,如果在评价自我的时候,他们不断受到外界环境的称赞,而从不被轻视或攻击,这时如果再没有成人的指点,他们就很容易陷入自我满足虚荣,经不起一点失败的状态。另一方面,如果在评价自我的时候,他们不断受到外界的冷遇,失败总缠绕着他们,那么,他们就会产生另一种倾向,即容易产生自卑心理,并不断寻找种种客观理由来解释自己的失败,以弥补内心的不平衡。

2、产生“成人感”

青少年身体的迅速发展,使他们感到“自己已经长大成人了”, 企图要求摆脱父母和教师的管束,自行其事;不承认自己是小孩,要求老师家长平等对待,尤其要求老师父母理解他们;具有较强的自尊自信心,要求有一种“独立人格”。 我们要充分利用少年“成人感”的心理特点,正确引导他们,促进他们发展自尊心和独立性,以充分发展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探索人生与宇宙奥秘的求知欲。

3、思维能力明显发展

青少年处在思维能力由具体向抽象过渡的时期。这一时期,是学习知识技能,接受新事物,从事脑力活动的“黄金时期”。但是,青少年缺乏鉴别事物的能力,学习从兴趣出发,难以恒定持久,经常转变学习目标和人生看法,思维尚未定型。

4、情感丰富,强烈,易冲动,不稳定

逐渐从低级性的单纯天真的情感活动向高级社会性情感发展,表现为具有一定群体感,道德感,美感,社会责任感,向往美好理想的成熟型情感。但青少年情感常表现为情绪兴奋高、情绪紧张、情绪容易冲动,情绪不稳定,欠成熟,容易波动失控。如果遇到不满和矛盾时,容易激动,暴怒,呈现激情状态。男生比女生明显。

5、性意识开始萌芽

少男少女开始产生怀春心理,注意和喜欢接近异性,有较强的性意识和性冲动。

二、心理活动的矛盾性

1、独立性和依赖性的矛盾

青少年期望按照自己的意志行事,摆脱父母的羁绊而独立自主地生活。他们对老师家长的话,不仅不太听得进去,甚至有意无意地顶撞老师父母。然而,少年毕竟不是成人,他们在心理上有的时候仍然摆脱不了孩子习惯的幼稚行为,有好多地方仍然要依赖父母和老师。

2、闭锁性与渴求理解相矛盾

青少年对很多问题不再像儿童那样无所顾忌地刨根问底;他们有话不想对人说,把话埋在心底里,他们有了自己的秘密,但他们在封闭自己的同时,又如饥似渴地希望得到别人的理解,特别是老师和父母这些生活中最接近的人的理解。

3、思维的独立性、批判性、创造性与看问题的片面、主观、偏激的矛盾。

他们开始喜欢独立思考,喜欢争论,不墨守成规,但由于缺乏社会经验,知识储备不足,思考问题往往表现为单纯幼稚,因而导致分析问题,处理在生活、学习中遇到的问题仍带有很大的片面性和表面性。

4、好奇、敏感、争强好胜与感情脆弱、缺乏意志力的矛盾。

青少年思维敏捷,精力充沛,勇于拼搏,但自我控制能力不强,缺乏坚强的意志和顽强的毅力。一旦在学校、社会上挨了批评、遇到挫折,或遭受打击时,由于缺乏思想准备,就很容易产生心灰意冷、悲观失望或厌世情绪。

5、自我意识的觉醒、成人感的确立与生活自理能力方面的矛盾。

青少年随着自我意识的觉醒,有一种强烈的成人感和独立感。在学习与生活上要求独立自主,不受限制和约束。但是,他们在生活处理能力方面又不能脱离成年人的帮助和指导。

6、生理上迅速发展与心理发展滞后的矛盾。

7、憧憬未来、富于理想与知识贫乏、缺乏辨别是非能力的矛盾。

一、初中生常见心理问题及疏导方式都有哪些

  一、社会方面。

  长期以来,社会上有这么一种倾向,即认为中小学生只有进重点中学、进大学才是唯一的出路,考上重点中学,才有机会进入重点大学,这才是人才。这无形中给中小学生带来了很大的压力。

  二、学校方面。

  虽然国家倡导素质教育,但缺乏有效的评价机制,因此社会及家长仍以“升学率”的高低来衡量学校教学质量的好与坏。这就必然造成沉重的课业负担和单调的教育方式方法,使学生心理上承受着过重的心理负荷。>>>关注青少年心理健康 让他们的健康达标

  三、家庭方面。

  一是家长盲目攀比,不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为了升学不惜一切代价。如请家教、上补习班等以此来提高学生的成绩。二是家长期望值过高,做出偏激行为,如考不好就训斥,甚至打骂,缺少关爱。无形中又增加了学生的心理压力。

  四、自身认知方面。

  由于以上来自方方面面的压力,而自己又缺乏意志和自信,加上学习动机、学习兴趣、学习方法、学习策略等方面的问题,把考试成绩看得过重,认为只有考试成绩好才有希望,否则就低人一等。因而害怕失败,偶然失误,便自怨自咎、悲观失望,从而形成自卑心理。

  五、人格方面的问题。

  由于中小学生身心在迅速、急剧地变化,一旦减弱或失去对环境的协调能力,就会表现出懦弱、胆怯、自卑、莫名的烦恼、心胸狭隘、多愁善感、情绪低落、容易感情用事、偏执、冷漠古板、怯于交往等人格方面的问题。

二、初中生常见心理问题的疏导方式

  1、如果你想知道自己的心理是否健康,怎么办?

  (1)对照检查法。对照公认的心理健康标准(第一:有充分的自我安全感。即不会感到有某种莫名的或对大多数人都不构成危险的事物对自己造成威胁。第二:充分了解自己,并能对自己的能力做恰当的估计。即人们常说的有“自知之明”。第三:生活目标和理想切合实际,而非有过高的或脱离实际的生活目标。第四:与现实环境保持接触,而非沉湎于空想或自我封闭。第五:能保持个性的完整和谐,悦纳自己。第六:具有从经验中学习的能力,而非固执、刻板。第七:能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而非独来独往,我行我素。第八:能适度的宣泄情绪与控制情绪,而非任意冲动或苦行僧式的压抑。第九:在不违背集体意志的前提下充分地发挥个性,而非盲从和随波逐流。第十:在不违背社会规范的前提下,能适当满足个人的基本需要,也就是人们常说的会处理好集体的个人的关系。)进行自我检查,看看自己在哪些方面还存在不足。(2)测量法。一些心理测量方法可以对心理健康状况进行大致的判断。你可以找心理老师进行。(3)体验法。如果你较频繁地感到内心痛苦或长时间地觉得心情不好,而且影响了正常的生活、学习和工作。一般情况下,说明你的心理健康水平不够理想。

  2、当你为没有明确的人生目标而感到迷惘时,怎么办?

  人和动物最大的不同就是人是有意识地生活的,因此,就需要为自己的人生设置一个目标。没有明确的人生目标,人就会像迷失了方向,感到迷惘、困惑和不安。明确自己的人生目标,是大学生自我意识发展的一个重要内容。办法一:社会实践法。人生目标不是空想出来的,而是在足够的人生经验和对社会充分了解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兴趣、爱好、特长、动机和客观条件等,经过不断地思考、选择逐渐确立的。许多大学生人生目标不明确,正是由于人生经验不够、对社会了解不足造成的,所以,走出校园封闭的围墙,通过各种途径充分了解社会、体验生活、增长阅历,是确立人生目标的必由之路。个别同学越是迷惘越把自己封闭起来,不愿意进行积极的人生尝试,这种做法是不利于心理健康的。办法二:阶段目标法。想不明白长远目标,就根据你认为目前最应该做或想做的事,给自己暂先订一个短期目标。阶段目标的实现,会大大促进长远目标的形成。切忌因目标不明而混日子、得过且过。

三、有常见心理问题的外在表现

  1.胆怯怕羞

  儿童略有怕羞纯属正常,但是过度胆怯、怕羞,如不愿抛头露面、不敢接触生人,则可能内心深处隐藏强烈的自卑情结。

  2.独来独往

  一般来说,正常儿童都喜欢与同龄人交往,并十分看重友谊。但具自卑心理的孩子对交结朋友兴趣索然,往往喜欢独来独往。

  3.猜疑心重

  自卑儿童对家长、教师、小伙伴对自己的评论十分敏感,特别是对小朋友的批评,更是感到难以接受,有时甚至无中生有地怀疑别人讨厌自己,且表现出愤愤不平。

  4.有自虐倾向

  占相当比例的自卑儿童往往会表现为自暴自弃,更有甚者,还可能表现出自虐行为,如故意在大街上乱窜、深夜独自外出、生病拒绝求医服药等,似乎刻意让自己处在险境或困境之中。>>>青少年抑郁症有六种表现

  5.缺乏自信

  虽然有的自卑儿童十分渴望在诸如考试、体育比赛或文娱竞赛中出人头地,但又无一例外地对自己的能力缺乏必要的自信心,因此,他们大都尽量回避参与任何竞赛。

四、有常见心理问题的自我调节

  一、正确对待失败。

  青少年由于知识、经验的不足,失败时往往找不到恰当的方法排解自卑感、挫折感,结果出现恶性循环。失败导致自卑,自卑引起失败。要知道,在漫漫的人生征途上,一帆风顺是不可能的,而挫折和失败倒是必然会发生的,对此持平常之心,就不会在感情上产生很大的波动了。英国著名教授汤姆逊在总结自己工作成功的经验时,把它概括为两个字,那就是"失败"。

  二、客观地进行自我分析。

  不仅要看到自己的短处,也要如实地看待自己的长处。这有助于克服自卑心理。马克思十分欣赏这样一句格言:你所以感到巨人高不可攀,只是因为自己跪着。不信你站起来试试,你一定能发现,自己并不注定比别人矮一截。请用这句话来鼓舞自己吧。

  三、善于表现自己。

  自卑感的产生,往往和心理封闭联系在一起。而心理封闭又往往是在再现自己过程中受到挫折所致。要知道:“天下事,有成功,也有失败,成功固足喜,失败也非无益。”当你在人际交往中,受到别人的冷落和嘲讽时,不要气馁,要冷静地分析失败的原因,采取积极的态度去对待。用自信和勇气去承受厄运的挑战。在与人相处中,要善于表现自己,要扬长避短。要善于选择那些能发挥你长处的社交活动,尽量表现自己,这样,就可能在社会交往中打开局面。成功的经验积累越多,便可以不断地消除你的自卑感,增强自信心。

中学生常见十种心理矛盾的调节

积极家庭教育

05-02

中学阶段是学生长身体、长知识、长智慧的时期,也是其道德品质与世界观逐步形成的时期。在这一时期,中学生面临着生理、心理上的急剧变化,加上紧张的学习和陌生的环境,很容易产生心理上的不适应,引起心理矛盾。

中学生的心理矛盾归纳起来,有以下十种:

第一,美好的愿望与心理准备脱节的矛盾

几乎每个中学生都有美好的愿望,对未来充满着憧憬和向往。他们幻想做一个有学问、受人尊重的作家、工程师、医生、企业家、领导干部等等,而实际上他们当中有一些学习不是很努力的,他们过一天算一天,虽然他们的愿望是美好的,但他们追求的全是实现理想后的种种荣誉与享受,而对实现理想需要从现在做起,需要付出艰苦的劳动,却想得不多,做得不够,形成了美好的愿望与心理准备脱节的矛盾。解决这一矛盾的有效方法,就是教育学生处理好理想与现实的关系,使他们明白,美好的理想需要艰苦奋斗才能实现。

第二,浓厚的享受意识与劳动观念淡薄的矛盾

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一些中学生越来越讲究“实际”,加上一些家长对子女娇生惯养,在孩子身上花钱大手大脚,使得中学生的消费欲望与日俱增。据一项抽样调查的结果显示,绝大部分学生每天都买零食吃,同学过生日,除了礼尚往来之外,还要摆酒宴。男生中“烟君子”、“小酒民”大有人在;女生中讲究穿着打扮的比比皆是,有的女生还随身带着高档化妆品,不断更换时髦的服饰。但这些学生中有相当多的人劳动观念淡薄,他们轻视劳动,甚至认为劳动是多余的,就连平时学校组织的大扫除也讨厌,可以说对劳动采取消极态度、厌恶劳动的思想在一些中学生中是相当普遍的。因此,教师要教育学生懂得爱劳动是人类的美德,通过劳动得来的享受是正当的、光荣的,不劳而获是一种可耻的行为。

第三,心理闭锁与渴求理解的矛盾

由于自我意识的发展,中学生开始把注意力集中在自己的内心世界上,从而意识到自己的思想、情感和其他许多不同于他人的心理特点。同时也由于其社会生活经验的逐渐丰富,他们开始意识到人与人之间存在着心心相印和心理不相容的差别。他们愿意对“知心朋友”倾吐自己内心的秘密,瞧不起那些用导师式口吻对他们说话的人,不愿意同这种人进行感情交流,透露自己的内心世界。他们也不愿同长辈透露内心,实行自我封闭。调查中发现,有相当部分的中学生把心里话“对自己说”或“对日记本说”,向同学和师长隐匿秘密。由于他们把内心的感受隐藏起来,以致常常产生孤独感。这类学生往往通过记日记、画画、写字等来表现内心的苦闷和孤独感。他们很需要求得别人的理解,而调查发现有相当部分的中学生认为老师“不理解自己”和“不太理解自己”。解决这一矛盾要求教师和学生交朋友,对他们的行为表示理解,并帮助他们排忧解难,把他们从苦闷与孤独中解脱出来。

第四,独立意识与依赖心理的矛盾

随着年龄的增长,中学生的心理日趋成熟,他们越来越感到自己是“大人”了,并开始从“听话道德”向“平等道德”过渡,要求从大人的约束中解放出来,对婆婆妈妈式的说教及过分关心会产生反感,个别学生会发生顶撞老师现象,甚至对学校、社会产生反抗情绪,可以说他们的独立意向、主体意识是十分强烈的,但同时他们又缺乏必要的知识与能力。这一是因为学校教育在培养学生的独立能力方面重视不够,二是因为传统的家庭关系中的父母一般也不鼓励子女过早独立。调查表明,有相当部分的家长要求子女“只要能上大学,什么事都可以不管”,所以造成了中学生的依赖性。这种依赖性不仅反映在经济上,还反映在生活上,出现了“饭来张口,衣来伸手”、“只管学习,不管其他”的不正常现象。因此,教师要和家长一起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自立能力,让他们自己的事情自己办,逐步消除学生的依赖心理。

第五,情感与理智的矛盾

中学生容易动感情,也重感情。一方面,他们充满热情和激情。调查表明,对国家的前途,绝大部分的中学生“充满信心”和“较有信心”。另一方面,他们的情感又极容易受外界的影响,容易发生冲动、波动,有时会因一件小事的成功而欣喜若狂,也会因一次小小的失败而心灰意冷,有时也会为一点小事争得面红耳赤。他们的情绪、情感总在两极摆动,不能冷静地控制自己的情绪:激动时,如同一只打足了氢气的气球乘风飞舞;泄气时,则如同一只斗败的公鸡垂头丧气。他们对自己喜爱之事,积极性很高,对自己不感兴趣之事,则避而远之。这一切都说明了中学生的情绪、情感经常处于大起大落、彼消此涨的两极状态,而难以及时地用理智加以控制。解决这一矛盾,教师要教育学生学会用理智控制感情,遇事能不急不躁,冷静处理。

第六,进取心强与自制力弱的矛盾

中学生都有积极向上的进取之心,这与他们强烈的求知欲、自尊心和好胜心是分不开的。但由于他们思考问题不周密,往往带着浓厚的情感色彩去看待周围的人和事,因而有时片面地坚持己见,对教师或集体的要求,合乎己意的就去办,不合己意的就盲目地拒绝或顶牛,不能控制自己,凭冲动行事,事过之后又非常后悔。这一切都说明了处于青春期的中学生的意志品质的发展还不成熟,自制力、控制力还不强,形成了进取心强与自制力弱的矛盾。化解这一矛盾,老师一方面要肯定学生的进取心,另一方面要锻炼学生的意志力,使他们能处理好二者的关系。

第七,信息视野的扩大与鉴别能力不足的矛盾

随着时代的进步、科技的发展、物质生活条件的改善,信息交流日益频繁,广播、电影、电视、录像等视听工具被广泛应用。学生处在这样的环境中,耳闻目睹,见多识广,视野开阔,认识空间得到极大拓展,从天文地理、空中来客、世界风云、计算机、市场动态到服装、发型、流行歌曲等,他们都十分热心好奇,并积极探究,但由于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还未完全形成,对真善美、假恶丑的辨别力、鉴别力还不强,加之客观现实的错综复杂,因而他们对事物的认识往往显得偏狭,容易被表面现象所迷惑,出现认识的混乱。在这种情况下,一些不健康的思想意识,就很容易进入他们的心灵,影响他们的健康成长。解决这一矛盾的关键,是通过分析、比较,提高学生选择信息、辨别是非的能力。

第八,乐于助人与道德水准不高的矛盾

现在许多中学生能积极地为社会、学校、班级做好事,也能积极为同学做好事:当同学遇到困难的时候,他们能主动地伸出援助之手;当同学家有了不幸,他们能自觉地捐款、捐物。但有一些同学的道德水准不够高,他们*偷窃来捐款,通过打架斗殴来为弱小同学鸣不平,利用考试作弊来帮助成绩差的同学提高分数。这很自然形成了助人行为与道德水准不高的矛盾。对这一矛盾,老师要巧于引导,先肯定其好的方面,再指出其不足之处,使其明白什么是真正意义上的助人。

第九,兴趣广泛与兴趣中心缺乏的矛盾

现代中学生感兴趣的事情很多:他们不仅关心课内学习,而且关心课外学习;不但喜欢文艺读物,而且喜爱科技读物;不仅关心生活,而且对国内外大事津津乐道。但同样不可忽视的是,不少学生对事物外在形式的兴趣大大超过了对事物内容本身的兴趣,在广泛的兴趣中缺乏中心的兴趣。而且,他们的兴趣是不稳定的,容易受外界的影响,情景性很强。化解这一矛盾,要求教师善于启发诱导,使学生从众多的兴趣中逐步形成一个稳定的中心兴趣。

第十,成才欲望与厌学心理的矛盾

从长远目标看,中学生对未来充满美好的幻想,希望将来能成名成家,能干一番大事业;从近期目标看,大部分中学生都希望自己学习成绩优秀,不辜负老师、家长、亲朋好友的期望。但在学习过程中,他们又感到学习负担过重,学习太苦太累而难以持之以恒,厌学心理陡增,形成了想学与厌学的心理矛盾。解决这一矛盾,教师要告诉学生,要成才就得有知识、有本领,否则将一事无成。学习是件苦差事,但只要有决心,有毅力,一定会苦尽甜来。

总之,中学生的心理矛盾是复杂的,其产生的原因有生理的、心理的,有社会的、家庭的、自身的,还有教育工作上的疏忽等,正确认识这些矛盾,有助于教师有的放矢地做好教育工作。


中学生心理辅导的几种方法

一、聆听法

聆听法是指咨询者认真、耐心地倾听来访者诉说的技巧,包括耳闻与目睹。耳闻即用耳听,目睹即观察来访者的体态语言,从而听出来访者的心声。咨询者在与来访者的交谈中,主要是听,而不是说;咨询者与来访者之间不是师生关系,而是朋友关系。咨询者对来访者要平等相处,热情接待。要做到这一点必须会听。交谈时咨询者与来访者需保持适当的距离,这个距离是一种心理距离,这应因人而异,因时而异。听来访者讲话时,咨询者既不能一直盯着人家,也不能一直不看人家。在听的过程中,咨询者要不时有简短的鼓励对方讲下去的反应,如"嗯","是这样吗?"等等,表示自己是在关注他的讲话。在听对方的讲话时,咨询者自己的情感和体态语言也要与对方相适应。如对方高兴,咨询者要表示喜悦;对方悲伤,咨询者要表示沉重。在聆听时,咨询者的身体要微微前倾,并不时适当地点头。总之,聆听法的关键是用心去听。

二、移情法

移情(Empathy)的意思是能体验他人的精神世界,就好像是自己的精神世界一样,来理解和分担来访者的各种精神负荷。如一个来访者谈到自己在班里当众受辱一事时说:"我当时气极了,真想拿马刀把他捅死,我也不想活了。"咨询者则可以说:"在当时的情况下,你的这种心情是可以理解的,你是不是感到这件事对你的伤害太大了?"

三、认知法

认知法又称ABCDE理论,它是指发生了事件A,由于有B的想法,便产生了心理障碍的后果C。如果通过心理咨询,将B的想法改为为D(新的想法),就会有E这个新的后果,C这个心理障碍就消除了。这种改变认知结构的方法,就是认知法。这个方法也可以称为"说明开导"法,接近于日常的个别思想教育。

四、移置法

移置法是指一个人的一种奋斗目标惨遭失败,心理上受到了严重伤害,如能将其奋斗目标加以转移,从而改变其痛苦的方法。如孔子仕途生涯屡遭失败而作《春秋》,司马迁受宫刑而著《史记》,张海迪高位截瘫而刻苦自学等等。如来访者因高考落第而痛不欲生,咨询者就可移置其奋斗目标,可以建议其去考中专、职校或从业,若一定想上大学,不如考电视大学、职工大学,不是照样可以进大学,何必非考上普通全日制的大学呢?

五、暗示法

暗示是一种常见的、奇妙的心理现象,人们可以通过它把病治好,也可以因为它而无病生起病来。这就是积极暗示和消极暗示。暗示法指咨询者通过自己的语言或行为,让来访者接受积极的暗示,治好心病的方法。暗示法对增强自信心,克服考试焦虑、比赛怯场、自卑心理等有很好的作用,其关键是来访者要相信这种暗示,否则收效甚微。

六、松驰法

松驰法是指在暗示的作用下,使人的全身肌肉从头到脚逐步放松的方法,顺序为几句语言表达的公式:①我非常安静;②我的右(左)手或脚感到很沉重;③我的左(右)手或脚感到很暖和;④我的心跳得很平稳、有力;⑤我的呼吸非常轻松;⑥我有腹腔感到很暖和;⑦我的前额凉丝丝的很舒服。这个公式最早是由德国精神病学家舒尔茨提出的,以后各国心理学家根据这个公式,编制了放松训练的指导和暗示语,制成录音带让来访者进行松驰。一般一次20分钟左右,一个疗程为10天。经过训练后,来访者掌握了这套松驰技术,会迅速使自己的肌肉松驰下来,血压会降低,心率会放慢。除了这种方法以外,也可以用深呼吸或冥想的方法使人放松。冥想就是让来访者回忆起自己经历过的最愉快的一件事的经过,越具体形象越好。运用松驰法要有一个安静的环境。放松前,人要坐或躺得舒服,注意力集中,排除杂念,呼吸平稳,入静。此法对因紧张而引起的各种焦虑以及恐慌,尤为有效,还可改善人的记忆力,提高学习能力。这个方法通常与系统脱敏法结合起来使用。

七、系统脱敏法

系统脱敏法是指有步骤地、由弱到强地逐步适应某种引起过敏反应的刺激源的方法。如克服考试焦虑,可将引起学生过敏刺激的过程,分解成若干阶段;①考试当天走出家门;②离学校还有100米;③离校还有50米;④离校还有10米;⑤跨进校门;⑥进入走廊;⑦走进教室;⑧入座;⑨考试铃响;⑩拿到试卷。依次做好10张卡片,编好号。系统脱敏时,先拿出第一张卡(考试当天走出家门),想象当时的情景,心理有些紧张,就接着做松驰练习,放松全身肌肉。放松后,再拿起这张卡片,如再紧张,再进行放松,直到不紧张了,才做下面一张卡片,依次类推。直到10张卡片都做完了,考试焦虑也就消除了。这个过程不是一天两天的事,一般一天最多做一张卡片,不可心急。做后面的卡片要重做前面的卡片,一直做到想象考试的情境时不于紧张为止。

八、厌恶法

厌恶法是使外界刺激与来访者的变态行为之间,建立起密切的条件反射,这主要用于治疗那种有社会危害性的心理障碍,如性变态。咨询者可指导来访者,当自己一有"坏"念头时,就用像皮筋弹痛自己的大拇指,使"坏"念头与手指的疼痛建立起条件反射:一有"坏"念头,就感到手痛,以此来戒除恶习。这种方法,一定要在来访者本人有克服这个心理障碍的迫切愿望时,才能进行。

九、疏泄法

疏泄法是指将沉郁在人体内的种种不愉快感受,如悲伤的情绪等排出体外的心理过程。疏泄法有以下几种:一是让其痛哭一场。现代医学研究成果表明,哭不仅可以减轻心理的悲痛情绪,还有利于人的生理健康。有人碰到悲伤器不起来,可建议他看悲伤的小说或影视节目,帮助他把眼泪排泄出来。二是向知心好友诉说自己的烦恼或悲痛。第三,可向报刊或自己信任的有关机构写信,以疏泄自己心中的不快。咨询室也是一种很好的疏泄场所。

十、领悟法

领悟法又称认知领悟疗法,是中国式的精神分析方法,由钟友彬等创立。钟友彬认为,成年人产生神经症的根源不在现在,而在于幼年时无意识的创伤体验,如父母离异、缺少母爱、各种躯体病痛和灾难、体罚、严重的情绪刺激、剧烈的惊吓等,由此产生的焦虑为初级焦虑。成年人处在困境中或受到严重的心理创伤而产生的焦虑,为次级焦虑。次级焦虑经过心理机制的加工被变成种种神经性的症状,但当事人本身并未意识到。所谓领悟,就是通过当事人对病因的回忆和咨询者的解释,使当事人醒悟到发病的根源,从而治好他的心病。

十一、激励法

激励法是指激发一个追求某些既定目标的愿意程度的技术,包括激发动机、鼓励行为、形成动力等因素。咨询者要密切注意来访者身上的闪光点,要肯定这个闪光点,鼓励它燃烧起来,以挖掘来访者的心理潜能。激励要讲究方法,它要求咨询者要有敏锐的观察力、明确的目标、诚恳的态度和娴熟的技巧。激发对方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是此法的关键,要做到这一点,就要唤起被激励者的成功经验和对成功的向入,并创造条件让其成功。

十二、突破法

心理上的突破法是指人类为创造成功的人生,调整不健康的心理防御机制的措施和技术,其目的是建立新的适合自己健康发展的心理机制。

中学生心理辅导的重要性及其方法之我见

古希腊有个传说,传说在一个王国城堡的附近有个女魔,叫"斯芬克斯"。她整天守着那条过往行人必经的路,让人猜一个谜:"什么东西早上是四条腿,中午是两条腿,傍晚是三条腿"。如果行人不能答对谜底,她就会把他吃掉;如果猜出来了,她自己就会死去。无数的人都不能猜出谜底,于是王国中死去了许多的人,外面的人也不敢来这里了,王国内外充满了恐惧。终于有一天,一个叫"俄底浦斯"的年轻人来到了斯芬克斯的面前,说出了这个神奇"东西"的谜底--"人"!斯芬克斯于是死了,而这个谜语始终流传了下来。

"斯芬克斯之迷"于今天的我们,可能已不是一个难题,而它所暗含的误区,却是不分时代、不分民族、不分老幼、不分性别地存在于我们每个人中:自己很多时候是认不出自己的,是很难看清自己的。而这层"糊里糊涂"并不能给人带来快乐,渴望了解自我是人天生的需要,因为只有了解自我,了解了真正的需求与愿望,才可以在现实中找到方向,明白生命的意义!一个人不能真正了解自身,纵使忙碌不停,终是茫然痛苦;纵使优裕富足,终是难奈空虚......。

心理辅导就是采用一些相对便捷、专业的方式,与学生一起去探索心灵,感受真我,让学生获得成长、成功的力量。心理辅导是一种心灵的对话,在这一时空中,你可以逐层褪下繁重的装束,可以放心地没有干扰地去看自己,去思考自己,可以全神贯注直抵心灵深处!

中学生正处于人生的关键期,他们对许多事情似懂非懂,尤其是,现在的孩子都是独生子女,他们总是被别人爱着、宠着,一旦受到挫折,心理承受能力极差。尤其是初中生,中学的学习与小学有所不同,对他们来说,有一个适应过程。他们一方面要身肩父母的厚望,应付繁重的学习任务;另一方面要面对青春期发生的一些生理变化和心理变化。有些孩子还要面对家庭种种变故。面对这些变化,有些孩子显得无所适从,担心害怕,久而久之,发展成心理障碍,影响了正常的学习与生活。如不及时解决,任其发展,形成不健康的人格,将会影响孩子一生的幸福。换句话说,拥有一个健康的心理,对现在的中学生是特别的关键。

那么什么样的心理才是健康的呢?心理健康的标准主要有以下方面:

1、认识正常,有正确的判断是非的能力。

2、情绪健康,能自己合理处理学习、生活中产生的种种不良情绪。

3、意志健全,能树立远大理想和确立自己的人生目标。

4、行为适度,能用正确的思想指导自己的言行。

5、人际关系和谐,能正确处理男女生交往、学生和老师交往、学生与家长交往、学生与社会交往等问题。

6、社会适应良好,能正确辨别是非,接受有价值、有意义的信息,自觉抵制不良信息。

7、自我观正确,不以自我为中心,拥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的情操,能融入班级体,融入社会。

8、人格发展健全,有纯正的品质和高尚的灵魂。

那么又是什么导致了人们的心理障碍等心理问题呢?

就现在的中学生而言,是因为他们身上存在许多的困惑。首先是学习的困惑,特别是初三的学生,他们的课业重,面临着中考的压力而喘不过起来。有的同学能咬牙坚持挺过来,有的同学便会选择放弃。一旦选择了后者,他们便失去了学习的动力,显得整天无所事事。这时候,他们很有可能偏离航向,去做一些违纪违法的事情。甚至堕落、蜕变成社会流氓。其次是智力开发的困惑,同一个班级中的学生,他们的智力开发存在着各种差异。有的学生接受能力非常好,老师的讲解能迅速理解并掌握;有的学生接受较慢,但他很勤奋,花比别人多几倍的时间,也能把问题解决;但还有的学生却反映迟钝,心中也非常渴望能自己解决问题。于是学习上的困惑也随之而生,这个时候是学生最希望得到帮助的时候,但他们往往担心别人笑话而不敢问老师,问同学。因此学习上的困难越来越多,久而久之,他们就也会选择放弃。再次是青春期的心理困惑,十三、四岁的少男少女正处于青春萌动期。他们充满了对异性的好奇,总想尝试和异性接触。早恋现象在中学生中越来越多,男女生心中都充满对未来的幻想,认为他们正处于所谓的"幸福"中。一旦美梦成空,失恋的痛苦让他们幼小的年纪无法承受。开朗的学生会一笑泯恩仇,内向的学生可能就会走极端。再次是人际交往的困惑,这个社会发展速度太快,社会化的各种信息冲击着现代中学生的大脑;大量的凶杀、暴力、色情的书刊、杂志以及音像制品腐蚀着他们的心灵;更有社会上许多不法份子把罪恶的毒手频频伸向纯真、年幼的中学生。这让现在的中学生无法正确判断是非、无法正确把握航向,面对这些诱惑他们感到人际交往的茫然。最后是情感意志等非智力困惑,现在的中学生有的自小就卷入了邻里不和、父母离异、父母双亡等情感旋涡,年幼的他们便要承受许多成人都无法承受的情感压力。这样的学生要比其他任何学生都渴望得到关爱、呵护和帮助。

如何对中学生进行心理辅导和心理教育,才能切实解决他们心理上存在的问题,帮助他们顺利度过这个心理上的矛盾期呢?

1.培养学生的"宁静"心态

中学生的心态比较浮躁,这使他们做起事来忽而向东,忽而向西,心情极易受影响,很难完整地做好一件事。在自习课上,他们一会儿拿起语文书,一会儿要背英语单词,这样换来换去,一堂课下来什么也没学着,白白浪费时间。在家学习更是这样。我认为这些都是由他们浮躁的心态造成的,所以解决的方法就是让学生一直保持一种"宁静"的心态。其实这个道理古已有之。三国时期蜀国军事家诸葛亮在《戒子书》中说:"静以修身,俭以养德",修身之道在一个"静"字。心中宁静方可行舟,方能有一个饱满的精神状态去接受众多的知识信息。用多种方法使学生保持宁静心态,树立起"宁静是学习之源,兴趣是学习之神,努力是学习之本"的学习观念。同时结合教学实践教给学生排除杂念干扰的方法,如"深呼吸法"、"冥想法"、"意念转移法"、"宣泄法"等。这些方法的使用,能使学生浮躁的心态渐渐宁静下来,并能稳定地进行学习,成绩提高相当快。

2.开发潜能、树立信心

信心对于学生很重要,很多学生难以成才就是由于信心不足。意识的力量远远不如潜意识的力量大,利用潜意识的优势大力开发其潜在能力,突破瓶颈状态,放松自我,从而相信自我,树立起坚定的自信心。帮助学生树立信心主要使用心理调节术,如"催眠"、"呼唤情感"、"战胜自我"、"好我坏我对话"、"制造成功"等。

3. 明天的事今天做,今天的事马上做,事做不完不能停止

学生普遍有拖拉的习惯,很多学生因为这种习惯影响了学习。实际上这是懒怠的心态表现,表明学生缺乏抓紧时间、有效利用时间的意识。在学生中大力宣扬"明天的事今天做,今天的事马上做"的观念,帮助学生养成抓紧时间、提高效率的好习惯。针对学生做事不彻底的毛病,让他们牢记"事做不完不能停止"的原则。让学生对这些内容形成信念进而转化为行为习惯,比用这样那样的措施去加以限制效果要好得多。

4.用十分劲做好一件事

有人曾经做过一个实验,用实际而生动的例子去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在班里选一个大力士,让他舞动一个沉甸甸的书包,结果他挥舞如风。接着又给他十个书包,他几乎都拿不动了。这十个书包接近150斤,他又怎能抡得动呢!然后跟学生讲述这里的道理:把人的劲头比做十分,用十分的劲去舞动一个书包,很容易做到,但是抡动十个书包就难了。这好比人的精力,用所有的精力去做好一件事很容易,但把精力过多地分散,事就难做好了。用这样的方法来调节学生心理,效果非常直观而显著。学生能自动调节自己,不再多余地浪费自己的精力。作一名学生,就做好学生应做的事情,这对于学生集中自身精力、培养健康心态是非常有效的。

5.树立合作意识、培养团队精神和集体荣誉感积极的行动必来自于集体的合作。

让缺乏合作精神的学生干一件非常重的活,在老师的压力下学生不得不做,在他快要绝望的时候,让其他学生帮助他,活很快干完了。其中的道理很明显,缺少于别人的合作,什么事也干不成。事实证明,一个班的学生如果缺乏合作意识,没有集体荣誉感,他们就是一盘散沙,谁也不会主动地去帮助别人,谁也不会心中有班级,那么就永远不会有一个优秀的班级。

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还必须注意以下方面:

1、真诚理解学生;

2、尊重学生人格;

3、考虑学生差异;

4、能与学生共情;

5、注意交谈体态;

6、不指责批评、讽刺挖苦学生;

7、不盘根问底;

8、保密谈话内容。

总之,在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时,让学生切身体会一下比单纯地讲道理效果更好,也更符合心理教育的特点。因此,对学生的心理教育和心理辅导多是通过实际演示来进行的。长期的教学实践使我们逐渐深刻地认识到,对学生的心理教育是非常重要、是必须进行的。尽管这个过程较为漫长,但只要我们决心一直坚持下去,必定会探索出一条心理教育、心理辅导的新路子、新方法,真正地实现提高学生心理素质的目的。


中学生心理辅导的几种方法,每个家长必须收藏

济南家长帮手

2018-04-11

一、聆听法

聆听法是指咨询者认真、耐心地倾听来访者诉说的技巧,包括耳闻与目睹。耳闻即用耳听,目睹即观察来访者的体态语言,从而听出来访者的心声。咨询者在与来访者的交谈中,主要是听,而不是说;咨询者与来访者之间不是师生关系,而是朋友关系。咨询者对来访者要平等相处,热情接待。要做到这一点必须会听。交谈时咨询者与来访者需保持适当的距离,这个距离是一种心理距离,这应因人而异,因时而异。听来访者讲话时,咨询者既不能一直盯着人家,也不能一直不看人家。在听的过程中,咨询者要不时有简短的鼓励对方讲下去的反应,如"嗯","是这样吗?"等等,表示自己是在关注他的讲话。在听对方的讲话时,咨询者自己的情感和体态语言也要与对方相适应。如对方高兴,咨询者要表示喜悦;对方悲伤,咨询者要表示沉重。在聆听时,咨询者的身体要微微前倾,并不时适当地点头。总之,聆听法的关键是用心去听。

二、移情法

移情(Empathy)的意思是能体验他人的精神世界,就好像是自己的精神世界一样,来理解和分担来访者的各种精神负荷。如一个来访者谈到自己在班里当众受辱一事时说:"我当时气极了,真想拿马刀把他捅死,我也不想活了。"咨询者则可以说:"在当时的情况下,你的这种心情是可以理解的,你是不是感到这件事对你的伤害太大了?"

三、认知法

认知法又称ABCDE理论,它是指发生了事件A,由于有B的想法,便产生了心理障碍的后果C。如果通过心理咨询,将B的想法改为为D(新的想法),就会有E这个新的后果,C这个心理障碍就消除了。这种改变认知结构的方法,就是认知法。这个方法也可以称为"说明开导"法,接近于日常的个别思想教育。

四、移置法

移置法是指一个人的一种奋斗目标惨遭失败,心理上受到了严重伤害,如能将其奋斗目标加以转移,从而改变其痛苦的方法。如孔子仕途生涯屡遭失败而作《春秋》,司马迁受宫刑而著《史记》,张海迪高位截瘫而刻苦自学等等。如来访者因高考落第而痛不欲生,咨询者就可移置其奋斗目标,可以建议其去考中专、职校或从业,若一定想上大学,不如考电视大学、职工大学,不是照样可以进大学,何必非考上普通全日制的大学呢?

五、暗示法

暗示是一种常见的、奇妙的心理现象,人们可以通过它把病治好,也可以因为它而无病生起病来。这就是积极暗示和消极暗示。暗示法指咨询者通过自己的语言或行为,让来访者接受积极的暗示,治好心病的方法。暗示法对增强自信心,克服考试焦虑、比赛怯场、自卑心理等有很好的作用,其关键是来访者要相信这种暗示,否则收效甚微。

六、松驰法

松驰法是指在暗示的作用下,使人的全身肌肉从头到脚逐步放松的方法,顺序为几句语言表达的公式:①我非常安静;②我的右(左)手或脚感到很沉重;③我的左(右)手或脚感到很暖和;④我的心跳得很平稳、有力;⑤我的呼吸非常轻松;⑥我有腹腔感到很暖和;⑦我的前额凉丝丝的很舒服。这个公式最早是由德国精神病学家舒尔茨提出的,以后各国心理学家根据这个公式,编制了放松训练的指导和暗示语,制成录音带让来访者进行松驰。一般一次20分钟左右,一个疗程为10天。经过训练后,来访者掌握了这套松驰技术,会迅速使自己的肌肉松驰下来,血压会降低,心率会放慢。除了这种方法以外,也可以用深呼吸或冥想的方法使人放松。冥想就是让来访者回忆起自己经历过的最愉快的一件事的经过,越具体形象越好。运用松驰法要有一个安静的环境。放松前,人要坐或躺得舒服,注意力集中,排除杂念,呼吸平稳,入静。此法对因紧张而引起的各种焦虑以及恐慌,尤为有效,还可改善人的记忆力,提高学习能力。这个方法通常与系统脱敏法结合起来使用。

七、系统脱敏法

系统脱敏法是指有步骤地、由弱到强地逐步适应某种引起过敏反应的刺激源的方法。如克服考试焦虑,可将引起学生过敏刺激的过程,分解成若干阶段;①考试当天走出家门;②离学校还有100米;③离校还有50米;④离校还有10米;⑤跨进校门;⑥进入走廊;⑦走进教室;⑧入座;⑨考试铃响;⑩拿到试卷。依次做好10张卡片,编好号。系统脱敏时,先拿出第一张卡(考试当天走出家门),想象当时的情景,心理有些紧张,就接着做松驰练习,放松全身肌肉。放松后,再拿起这张卡片,如再紧张,再进行放松,直到不紧张了,才做下面一张卡片,依次类推。直到10张卡片都做完了,考试焦虑也就消除了。这个过程不是一天两天的事,一般一天最多做一张卡片,不可心急。做后面的卡片要重做前面的卡片,一直做到想象考试的情境时不于紧张为止。

八、厌恶法

厌恶法是使外界刺激与来访者的变态行为之间,建立起密切的条件反射,这主要用于治疗那种有社会危害性的心理障碍,如性变态。咨询者可指导来访者,当自己一有"坏"念头时,就用像皮筋弹痛自己的大拇指,使"坏"念头与手指的疼痛建立起条件反射:一有"坏"念头,就感到手痛,以此来戒除恶习。这种方法,一定要在来访者本人有克服这个心理障碍的迫切愿望时,才能进行。

九、疏泄法

疏泄法是指将沉郁在人体内的种种不愉快感受,如悲伤的情绪等排出体外的心理过程。疏泄法有以下几种:一是让其痛哭一场。现代医学研究成果表明,哭不仅可以减轻心理的悲痛情绪,还有利于人的生理健康。有人碰到悲伤器不起来,可建议他看悲伤的小说或影视节目,帮助他把眼泪排泄出来。二是向知心好友诉说自己的烦恼或悲痛。第三,可向报刊或自己信任的有关机构写信,以疏泄自己心中的不快。咨询室也是一种很好的疏泄场所。

十、领悟法

领悟法又称认知领悟疗法,是中国式的精神分析方法,由钟友彬等创立。钟友彬认为,成年人产生神经症的根源不在现在,而在于幼年时无意识的创伤体验,如父母离异、缺少母爱、各种躯体病痛和灾难、体罚、严重的情绪刺激、剧烈的惊吓等,由此产生的焦虑为初级焦虑。成年人处在困境中或受到严重的心理创伤而产生的焦虑,为次级焦虑。次级焦虑经过心理机制的加工被变成种种神经性的症状,但当事人本身并未意识到。所谓领悟,就是通过当事人对病因的回忆和咨询者的解释,使当事人醒悟到发病的根源,从而治好他的心病。

十一、激励法

激励法是指激发一个追求某些既定目标的愿意程度的技术,包括激发动机、鼓励行为、形成动力等因素。咨询者要密切注意来访者身上的闪光点,要肯定这个闪光点,鼓励它燃烧起来,以挖掘来访者的心理潜能。激励要讲究方法,它要求咨询者要有敏锐的观察力、明确的目标、诚恳的态度和娴熟的技巧。激发对方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是此法的关键,要做到这一点,就要唤起被激励者的成功经验和对成功的向入,并创造条件让其成功。

十二、突破法

心理上的突破法是指人类为创造成功的人生,调整不健康的心理防御机制的措施和技术,其目的是建立新的适合自己健康发展的心理机制。

中学生心理辅导的重要性及其方法之我见

古希腊有个传说,传说在一个王国城堡的附近有个女魔,叫"斯芬克斯"。她整天守着那条过往行人必经的路,让人猜一个谜:"什么东西早上是四条腿,中午是两条腿,傍晚是三条腿"。如果行人不能答对谜底,她就会把他吃掉;如果猜出来了,她自己就会死去。无数的人都不能猜出谜底,于是王国中死去了许多的人,外面的人也不敢来这里了,王国内外充满了恐惧。终于有一天,一个叫"俄底浦斯"的年轻人来到了斯芬克斯的面前,说出了这个神奇"东西"的谜底--"人"!斯芬克斯于是死了,而这个谜语始终流传了下来。

"斯芬克斯之迷"于今天的我们,可能已不是一个难题,而它所暗含的误区,却是不分时代、不分民族、不分老幼、不分性别地存在于我们每个人中:自己很多时候是认不出自己的,是很难看清自己的。而这层"糊里糊涂"并不能给人带来快乐,渴望了解自我是人天生的需要,因为只有了解自我,了解了真正的需求与愿望,才可以在现实中找到方向,明白生命的意义!一个人不能真正了解自身,纵使忙碌不停,终是茫然痛苦;纵使优裕富足,终是难奈空虚......。

心理辅导就是采用一些相对便捷、专业的方式,与学生一起去探索心灵,感受真我,让学生获得成长、成功的力量。心理辅导是一种心灵的对话,在这一时空中,你可以逐层褪下繁重的装束,可以放心地没有干扰地去看自己,去思考自己,可以全神贯注直抵心灵深处!

中学生正处于人生的关键期,他们对许多事情似懂非懂,尤其是,现在的孩子都是独生子女,他们总是被别人爱着、宠着,一旦受到挫折,心理承受能力极差。尤其是初中生,中学的学习与小学有所不同,对他们来说,有一个适应过程。他们一方面要身肩父母的厚望,应付繁重的学习任务;另一方面要面对青春期发生的一些生理变化和心理变化。有些孩子还要面对家庭种种变故。面对这些变化,有些孩子显得无所适从,担心害怕,久而久之,发展成心理障碍,影响了正常的学习与生活。如不及时解决,任其发展,形成不健康的人格,将会影响孩子一生的幸福。换句话说,拥有一个健康的心理,对现在的中学生是特别的关键。

那么什么样的心理才是健康的呢?心理健康的标准主要有以下方面:

1、认识正常,有正确的判断是非的能力。

2、情绪健康,能自己合理处理学习、生活中产生的种种不良情绪。

3、意志健全,能树立远大理想和确立自己的人生目标。

4、行为适度,能用正确的思想指导自己的言行。

5、人际关系和谐,能正确处理男女生交往、学生和老师交往、学生与家长交往、学生与社会交往等问题。

6、社会适应良好,能正确辨别是非,接受有价值、有意义的信息,自觉抵制不良信息。

7、自我观正确,不以自我为中心,拥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的情操,能融入班级体,融入社会。

8、人格发展健全,有纯正的品质和高尚的灵魂。

那么又是什么导致了人们的心理障碍等心理问题呢?

就现在的中学生而言,是因为他们身上存在许多的困惑。首先是学习的困惑,特别是初三的学生,他们的课业重,面临着中考的压力而喘不过起来。有的同学能咬牙坚持挺过来,有的同学便会选择放弃。一旦选择了后者,他们便失去了学习的动力,显得整天无所事事。这时候,他们很有可能偏离航向,去做一些违纪违法的事情。甚至堕落、蜕变成社会流氓。其次是智力开发的困惑,同一个班级中的学生,他们的智力开发存在着各种差异。有的学生接受能力非常好,老师的讲解能迅速理解并掌握;有的学生接受较慢,但他很勤奋,花比别人多几倍的时间,也能把问题解决;但还有的学生却反映迟钝,心中也非常渴望能自己解决问题。于是学习上的困惑也随之而生,这个时候是学生最希望得到帮助的时候,但他们往往担心别人笑话而不敢问老师,问同学。因此学习上的困难越来越多,久而久之,他们就也会选择放弃。再次是青春期的心理困惑,十三、四岁的少男少女正处于青春萌动期。他们充满了对异性的好奇,总想尝试和异性接触。早恋现象在中学生中越来越多,男女生心中都充满对未来的幻想,认为他们正处于所谓的"幸福"中。一旦美梦成空,失恋的痛苦让他们幼小的年纪无法承受。开朗的学生会一笑泯恩仇,内向的学生可能就会走极端。再次是人际交往的困惑,这个社会发展速度太快,社会化的各种信息冲击着现代中学生的大脑;大量的凶杀、暴力、色情的书刊、杂志以及音像制品腐蚀着他们的心灵;更有社会上许多不法份子把罪恶的毒手频频伸向纯真、年幼的中学生。这让现在的中学生无法正确判断是非、无法正确把握航向,面对这些诱惑他们感到人际交往的茫然。最后是情感意志等非智力困惑,现在的中学生有的自小就卷入了邻里不和、父母离异、父母双亡等情感旋涡,年幼的他们便要承受许多成人都无法承受的情感压力。这样的学生要比其他任何学生都渴望得到关爱、呵护和帮助。

如何对中学生进行心理辅导和心理教育,才能切实解决他们心理上存在的问题,帮助他们顺利度过这个心理上的矛盾期呢?

1.培养学生的"宁静"心态

中学生的心态比较浮躁,这使他们做起事来忽而向东,忽而向西,心情极易受影响,很难完整地做好一件事。在自习课上,他们一会儿拿起语文书,一会儿要背英语单词,这样换来换去,一堂课下来什么也没学着,白白浪费时间。在家学习更是这样。我认为这些都是由他们浮躁的心态造成的,所以解决的方法就是让学生一直保持一种"宁静"的心态。其实这个道理古已有之。三国时期蜀国军事家诸葛亮在《戒子书》中说:"静以修身,俭以养德",修身之道在一个"静"字。心中宁静方可行舟,方能有一个饱满的精神状态去接受众多的知识信息。用多种方法使学生保持宁静心态,树立起"宁静是学习之源,兴趣是学习之神,努力是学习之本"的学习观念。同时结合教学实践教给学生排除杂念干扰的方法,如"深呼吸法"、"冥想法"、"意念转移法"、"宣泄法"等。这些方法的使用,能使学生浮躁的心态渐渐宁静下来,并能稳定地进行学习,成绩提高相当快。

2.开发潜能、树立信心

信心对于学生很重要,很多学生难以成才就是由于信心不足。意识的力量远远不如潜意识的力量大,利用潜意识的优势大力开发其潜在能力,突破瓶颈状态,放松自我,从而相信自我,树立起坚定的自信心。帮助学生树立信心主要使用心理调节术,如"催眠"、"呼唤情感"、"战胜自我"、"好我坏我对话"、"制造成功"等。

3. 明天的事今天做,今天的事马上做,事做不完不能停止

学生普遍有拖拉的习惯,很多学生因为这种习惯影响了学习。实际上这是懒怠的心态表现,表明学生缺乏抓紧时间、有效利用时间的意识。在学生中大力宣扬"明天的事今天做,今天的事马上做"的观念,帮助学生养成抓紧时间、提高效率的好习惯。针对学生做事不彻底的毛病,让他们牢记"事做不完不能停止"的原则。让学生对这些内容形成信念进而转化为行为习惯,比用这样那样的措施去加以限制效果要好得多。

4.用十分劲做好一件事

有人曾经做过一个实验,用实际而生动的例子去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在班里选一个大力士,让他舞动一个沉甸甸的书包,结果他挥舞如风。接着又给他十个书包,他几乎都拿不动了。这十个书包接近150斤,他又怎能抡得动呢!然后跟学生讲述这里的道理:把人的劲头比做十分,用十分的劲去舞动一个书包,很容易做到,但是抡动十个书包就难了。这好比人的精力,用所有的精力去做好一件事很容易,但把精力过多地分散,事就难做好了。用这样的方法来调节学生心理,效果非常直观而显著。学生能自动调节自己,不再多余地浪费自己的精力。作一名学生,就做好学生应做的事情,这对于学生集中自身精力、培养健康心态是非常有效的。

5.树立合作意识、培养团队精神和集体荣誉感积极的行动必来自于集体的合作。

让缺乏合作精神的学生干一件非常重的活,在老师的压力下学生不得不做,在他快要绝望的时候,让其他学生帮助他,活很快干完了。其中的道理很明显,缺少于别人的合作,什么事也干不成。事实证明,一个班的学生如果缺乏合作意识,没有集体荣誉感,他们就是一盘散沙,谁也不会主动地去帮助别人,谁也不会心中有班级,那么就永远不会有一个优秀的班级。

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还必须注意以下方面:

1、真诚理解学生;

2、尊重学生人格;

3、考虑学生差异;

4、能与学生共情;

5、注意交谈体态;

6、不指责批评、讽刺挖苦学生;

7、不盘根问底;

8、保密谈话内容。

总之,在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时,让学生切身体会一下比单纯地讲道理效果更好,也更符合心理教育的特点。因此,对学生的心理教育和心理辅导多是通过实际演示来进行的。长期的教学实践使我们逐渐深刻地认识到,对学生的心理教育是非常重要、是必须进行的。尽管这个过程较为漫长,但只要我们决心一直坚持下去,必定会探索出一条心理教育、心理辅导的新路子、新方法,真正地实现提高学生心理素质的目的。


6类孩子常见的厌学心理,家长这样针对性化解


最近,有家长向小编咨询:“我家孩子这次月考没考好,他很受打击,说不想上学了,我该怎么办?”

对于处于青春期的孩子来说,这样的情况并不少见。

尚未成年的孩子由于人生经验不丰富、心智不成熟,几次考试受挫、在学习中获得不了乐趣后就容易轻易言弃。

其实,孩子厌学是有多种表现的,家长千万不要以为只有孩子退学了才算有了厌学情绪:

1、轻度厌学:主要表现为不喜欢学习,对学习有抵触,上课注意力不集中,课下不完成作业、抄作业或者应付作业等,轻度厌学,主要表现在思想上的抵触。

2、中度厌学:将思想上的抵触,付诸行动,出现上课不听讲,经常出现迟到甚至旷课等违纪现象,人际关系也会随之出现问题,不再是尊重师长,团结同学的好学生了。

3、高度厌学:有思想和行动,发展到了心理问题,对学习充满了恐惧,心理上十分自卑,不愿再回到学校,不敢面对老师和同学,这类学生往往会休学或者退学。

不同类型的学生,表现虽然有差异,但是都会对成绩产生很大的影响。

那么,身为家长的我们,又该如何帮孩子们悬崖勒马,让他们能够重拾对学习的信心呢?

小编今天给各位家长推荐一个方法:溯源法。多和孩子沟通,找到孩子不爱学习、惧怕学习的理由,然后用我们的行动帮助他们。

不是我不想学,而是我看不到希望

✍【原因】不了解自身优势

在高中的时候,班里的一位同学早早就辍学回家了。跟他接触的不多,只记得平日里大家学习的时候,看他埋头写字也很认真,可以感觉到他学得很吃力,只是考试每次都在班级后面。

他也有很强的自卑心理,整日的埋头学习,让他没有功夫思考自己的优势,发挥自己的潜能。后来,他总是给其他同学说自己不是块念书的料,开始混日子了。

每个学校都有这么一类学生,他们看不到希望,表面在学,心中却在放弃的边缘。根源在于,他们对自己能力的评价不够客观,仅仅因为一两次的失败就全盘否定自己的能力,在逆境中的抗挫折能力低,有些人甚至对自己绝望。

【对策】

在中学阶段,发现并实现潜能,需要老师和家长的帮助,根据自己的丰富的人生经验,提出富有建设性的意见。

家长可以鼓励孩子跟着兴趣走,通常兴趣所在就是优势潜能所在。但这里有个问题,要看兴趣与所处的环境条件是否符合,如果不符合,你又没有条件去换环境,就要考虑发展自己的次优潜能。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那就是要有一个开放的心态。想知道自己的开放度有一个简单的方法:可以在本子上列出平时不感兴趣甚至是不喜欢的事,越多越好,然后分析,看它们中哪些属于原则问题,哪些不属于原则问题?在那些非原则问题上的坚持是否限制了你的视野?是否影响了你对自己潜能的发现和开发?一个人在非原则问题上的禁忌越多,限制越多,发现自己潜能的机会就越少。

不是我不想学,而是不知道为什么学

✍【原因】目标不明确

都是从中学走过来的 ,谁的青春不迷茫!要说真正的学习目的,中学阶段的我们有几个能够说清?每个人都不同,为这个问题困惑很正常,可是因不了解这个问题而产生厌学或者说读书无用的想法就不对了。

【对策】

正确的目标设定,乃是先决定你要过一个怎么样的一生,之后再去选取能够让你达成这个目标的工具,如此你的人生才不会有所偏差。譬如说你的人生目标是希望做一个快乐而且有贡献的人,明确这个终极目标后,再来选取你的工具。

家长有必要就这个问题跟孩子交流探讨一下,帮助孩子明确目标,帮助其进行自我定位,给他看得见的未来,重新唤起学习动力。

不是我不想学,而是我不会学

✍【原因】学习技能低

这一类学生从学习时间上来说,付出完全不输于班级里面的第一二名。然而,无尽的学习压力却压得他们抬不起头来,周围的学霸轻轻松松考到班上乃至年级前几,自己累死累活结果仍然一团糟,心累。

这种情况的学生,是典型的“低品质勤奋者”,他们的勤奋是表演出来的,给别人看,也给自己看,也许是为了老师和家长那句“你真努力”的表扬,也许是为了让自己回顾一天的时候不觉得后悔,成绩不好的时候安慰自己,“不是因为我不努力,只是脑子太笨”。

但这样的孩子也是最容易在短时间内完成向好学生转变的一类学生,因为他们欠缺的仅仅是一个优秀的学习方法,和一段时间安安心心地将自己之前刻苦学习学到的东西管理归类。

【对策】

告诉孩子:首先,对自己喊停。在你觉得太忙或者太盲目的时候,不如不时地停下来,会使自己更清醒,少做无用功”。

然后,对基础知识做深度思考,跟紧老师的复习计划,把课本基础知识掌握好,把基础的题目弄懂弄透,能把课堂吃透,就成为课堂之王,效率之王。事实证明,动脑子把基础知识想清想透,比圂囵吞枣地学很多知识要好的多。

最后,寻找适合自己的方法,构建属于自己的知识构架。可以通过建立错题本的方式,每次考试后,主动进行试卷分析,剖析每道题的失分点,即便是考了满分,也要认真总结经验。哪个同学得分比自己高、哪个同学错题整理的好,他都要从别人的长处中虚心吸取经验,帮助自己更好地进步。

不是我不想学,而是我学不会

✍【原因】认知能力低

这一类学生,与之前所谓不会学的学生,可以在某种程度上采取相同的手段,因为“学不会”是“不会学”的结果,“不会学”是“学不会”的原因。当你在不会学的道路上越走越远,精神疲惫而又亢奋,呈现出一种“回光返照”式的状态。恭喜你,你已经从“不会学”成功过渡到了“学不会”。

“学不会”的根源是认知能力差,研究表明,从七年级到九年级,孩子们的认知能力并不是均等化的提升,认知能力高的孩子在这个阶段比认知能力低的孩子表面明显突出。【对策】认知能力包括:观察力、记忆力、想像力、注意力。父母的关系,家庭氛围,小时候所处的环境,都会影响孩子的认知能力的提升。

“学不会”的同学在简单休整、改善学习方法之后,很快就能投入到紧张的学习氛围中。而受认知水平所限“不会学”的同学则需要抽出一点时间,放松一下身心,彻底调整好状态,把心放宽。

不是我不想学,而是我没法学

✍【原因】情绪不稳定

有的同学对成绩排名以及别人的看法太过看重,导致在每场考试之前都焦虑异常,影响考试时的发挥和后续的学习热情。

情绪对学习的影响非常大,好的情绪包括好奇、愉快、乐观自信等;坏的情绪则包括忧愁、焦虑、抑郁等。青春期的孩子情绪变坏很快,如果这些情绪得不到适时的疏导和调节,就会形成情感交流障碍,表现出焦虑、愤怒,影响正常的生活和学习。

【对策】

老师和家长除了及时感知孩子的情绪变化,给予开导和安慰外,还要教会孩子自己调整自己的情绪。包括自我激励法、语言暗示法、环境调节法、转移调节法、音乐调节法等。

如果成绩不理想,产生了失望焦虑的情绪,千万不可郁积于心、耿耿于怀、放不开、丢不下。告诉孩子,这是人之常情,每个人成绩都会有起伏,要对考试有一个正确的认识。然后,听听舒缓的音乐、到环境优美的地方放松一下,或者做一场运动,直到大汗淋漓,坏情绪自然不告而退。总之,如果孩子能说出“不是我不想学,而是……”那么,恭喜您,这其实是好现象,说明孩子已经意识到了自己存在的问题,而我们要做的,就是好好呵护孩子对学习尚存的热情,用适当的方法,帮助他们走出目前的困境。

老师、家长的影响

孩子厌学,除了自身原因,不排除外部原因,毕竟心智尚未成熟的他们很容易受到外部的影响。

✍老师的原因:

孩子出现厌学,有时候和老师有很大关系,尤其是初一、高一阶段,后者更换老师之后。

因为这一阶段,师生熟悉是一个过程,而且是一个较长的过程,很多学生,尤其以往是老师的“红人”的学生,在新老师接手后就会感觉被冷落,变得不喜欢老师,继而发展到不喜欢学习。

有的老师,以学习成绩作为唯一标准来评价学生,也会导致一些成绩不是很优秀的学生出现厌学。

✍家长的原因:

家长对孩子期望值过高,对孩子评价方式单一,只重视结果,不重视过程,让孩子承受很大压力,让孩子觉着自己是在为家长学习,如果几次成绩达不到理想的结果,就会受到训斥,产生挫败感,最终产生厌学。

有的学生的厌学,原因是单方面的,有的则是多方面导致的。

【对策】

1、多一点鼓励:曾经有这么一个学生,学习倒数第一,但是非常喜欢我的课,原因就是我尊重他,我鼓励他。我喜欢用“开火车”的方式进行提问,我可能是唯一一个不会绕开他提问的老师吧,但是我会给抛给他一个比较简单的问题,就用这样简单的方式,赢得了他的信任和喜爱。

2、少一点期望:适度期望才能给孩子动力,期望过大,孩子就像托驮着壳的蜗牛,艰难前行。父母要学会夸孩子,就像小时候,孩子每学会一样新的本领,都会让你感到惊讶,都会让你认为自己的孩子是“神童”,而现在你之所以不断打击孩子,是因为你的期望值太高了,孩子怎么努力,都不如别人家的孩子。当然,少一点期望,不是没有期望,更不是“破罐子破摔”,没有期望的家长,孩子同样没有学习的动力。

3、树一个目标:上高中就是为了考大学,这个目标没有问题,但是对于很多学生来说,目标过大,过空、过长,都不会对孩子产生太多激励,只有树立一个个的小目标,比如超过某个水平差不多的同学,不断实现一个个的小目标,才能带来成功感和成就感,才能不断激励向最好的大目标前行。那些网络游戏为什么能让孩子如此迷恋,就是因为他们会给游戏设置一个个的小目标,让孩子一旦接触,就会无法自拔,如果这种方式,用在学习上,会是什么样的呢?

4、多一些改变:出现厌学情况,最重要的还是孩子自身的改变,一定要分析出自己是因为不想学还是因为不会学产生厌学,根据不同的原因,找到不同的解决方案,对于不想学的要树立目标,对于不会学的,则要多向身边的同学学习,尤其是水平和自己差不多,但是又进步较快的学生,他们的成功经验,都会给你提供直接有效帮助。要向老师请教学习方法,不要空谈,要具体,可以拿着自己的作业,自己的试卷,自己的错题本,让老师帮忙分析,分析过程中,老师就能找到你的问题, 就会给你提供建议,这种效果是最好的。

改变孩子“厌学行为”,提供四大可实操方案

导语

孔子的著作《礼记.学记》一书中明确指出“学然后知不足,……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

由此可以看出学习对于人的重要性。中国5000年文明,历来崇尚“教育”,更是在此前提出“教育兴国”的工作指示方针。自从独生子女政策推行之后,再加上受“学而优则仕”传统思想的影响。家庭、学校、社会对于学生的教育更加重视。

我们大多数家长对于孩子学习的场景都非常熟悉:

他似乎永远都坐立不安;

遇到不会做的题目,总是不经思考,直接翻寻答案;

或者在没有家长的监督下,就将手机打开,玩起游戏;

或者做题目总是没耐心,还没做一会儿就厌烦了;

孩子出现这样的行为,明显是对学习有了极大的厌恶心理,从而在行为上出现抵触情况。

于是,家长们总是将“别人家的孩子”成天挂在口中,无论何时,都要拿出来与自己的孩子对比一番。除去学习,甚至有时候就连自己孩子生活饮食起居方面的行为习惯,都能够找到与之相反的“正立面”模型作比较。上去就是一顿劈头盖脸的臭骂,“友谊的小船说翻就翻”,哪怕有时候仅仅只是一件很小的事情,都能够成为亲子关系之间的“导火索”。

就现在的情况来看,在经历了九年的寒窗苦读,经历了中考的洗礼进入高中之后,有的的学生产生了该歇歇的想法,逐渐的对于学习持松懈的态度;有的对学习产生了一定的恐惧和厌恶心理,对于学习而言,已经没有任何乐趣,更多的是变成一种不得不选择被动承担的“责任”。

于是他们觉得就像自己身处在黑产业下的“打工仔”,不得不接受“企业”(学校)的监督,“老板”(家长)的“剥削”,任何一句“逆耳忠言”在“上级”(老师)的口中说出,都变得非常刺耳。

目前,“厌学”已经成了影响老师教学和学生个体发展的重要问题之一,也是最能够影响学生学习最具危害性的问题。在环境的带动下,好学上进的学生常常因为部分学生的厌学、扰乱课堂秩序的行为而无法获得一个满意的学习环境。

高中生厌学现象的现实意义

对于厌学学生而言,纯属就是虚度年月、浪费光阴,逐渐地在时间消磨当中耗去了他们宝贵的青春年华。 根据新华社对于中、日、韩、美四国高中生厌学调查报告显示:在中国高中生“有过不想上学”的比例占到“84.6%”;其中经常有“不想上学”的比例达到10.1%。

相当数量的学生厌学而没有一个好的解决办法,必然会导致成批新文盲的产生。如果在较长时间内还得不到比较好的解决方案,逐渐累积,不仅会使学生的学习成绩下降,更有可能使学生对学习形成一种“厌恶性反应定势”,走进学习情境当中,就会无意识地感到焦虑、压抑、烦躁,甚至恶心等种种不适应的心理、生理反应。这不仅仅不利于学生持续性发展个体潜能,也会使他对这个学习社会化的要求挤压排斥。而严重的厌学行为以及家长高要求下的指责,可能还会使她们心理扭曲,形成退缩、自卑、恐惧的不良特征。

厌学心理

只讨厌学习,缺乏主动性,被动或者根本不愿意接受教师的授课,上课不认真听讲,极容易走神、睡觉甚至扰乱课堂秩序,对于学校、老师心生不满,对于作业考试种种必要性的检验流程漠然处之。

一:消除高中生厌学心理

灵活运用巴普洛夫条件反射原理,帮助学生缓解厌学情绪,减少厌学行为。

巴普洛夫个人简介:

伊万·彼德罗维奇·巴甫洛夫,俄国生理学家、心理学家,高级神经活动学说的创始人,条件反射理论的建构者。他在消化和生理学方面取得了出色成果,获得过诺贝尔生理学和医学奖,也是世界上第一位获得诺贝尔奖的生理学家。

案例①:很多的学生又回到家里面,将课本放置一边,总是第一时间打开手机,父母看到就会对他们说“赶紧把作业写完”,而孩子总是统一的回复“先玩两把游戏,在写作业”。“于是爆发争吵,却迟迟不见父母,收回孩子手机”。此时亲子关系就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一边是父母坚持原则,一边是孩子奋力抵抗。如果是你,你会怎么做?

根据巴普洛夫条件反射原理可知:这部分学生已经养成了厌学习惯。如果学生学习同某种能够引发愉快情绪的活动反复结合,学生就会对学习产生兴趣,而且这种情绪性条件反射一旦形成,就会成为推动学生学习的强大动力。因此父母应该了解孩子最喜欢做哪些事,然后把学习和这些课余活动结合起来,这样就会减少学生的学习枯燥感。长此以往,学生就能建立起稳定的学习兴趣和潜意识行为。

遇到这种情况,正确的做法应该是:保持耐心,避免争端,青少年学生总是拥有一颗自以为是的“自尊心”,处在这个时期或多或少都有“叛逆”心理。因此,父母应当及时的收回手机,并告知孩子,完成作业便可奖励一定的游戏时间。

而不是只知道一味的争吵,却迟迟没有行动。“伸手不打笑脸人”,有时父母也要学会妥协,将心比心,让他们感受到处理矛盾的温暖。

二:爱的教育、端正态度

我国现代教育家夏丐尊说:“教育不能没有爱,犹如池塘之不能没有水,没有爱就没有教育”

教育家夏丐尊简介:

文学家、出版家和翻译家。提倡人格教育和爱的教育,提倡白话文,是中国最早提倡语文教学革新的人,曾参加抗日后援会,其代表作有《白马湖之冬》《现代世界文学大纲》等。 光绪三十四年,夏丏尊任杭州浙江省两级师范学堂通译助教,后任国文教员。

案例②:在某学校,曾经有一位李姓同学,凭借着中考718分的成绩以年级第5进入高中。新学期开始,他认为自己依靠以前所学的知识,还是能够牢牢占据成绩榜首。从而摒弃了以往优良的学习能力,终日上课只知道看小说、睡觉,学习成绩直线下降,第一学期期中考试,成绩排在班级22名;这还没有结束,到了期末考试成绩已经快垫底了。随后、老师多次与他沟通,发现他已经完全由不学沦为了混学,成为了学习的困难生。如果你是这位学生的老师,该怎么样才能最有效率地帮助他实现“逆转”?

分析原因:

该位同学,当实际结果与期望多次相差甚远时,逐渐的陷入了学习的“恶性循环”,从而抵触学习,产生厌学心理。这种情况一旦发生,就会对学习对象和学习过程产生逆反心理体验,倘若这种不好的体验感,在固定学生的身上长期存留,慢慢的沉积固化为不良学习品质,影响个体发展,甚至贻误终身。

该李姓同学班主任是我的好朋友,我非常详细的知道这位老师是如何用“爱的教育”重新让学生奋发学习。

①:肯定学生能力,中考成绩能够达到当地市、县排名前几名,说明学习能力肯定不差。

②:帮助学生组助认知误区,改变不良学习态度,树立正确方向。

③:激发学生潜能,将以往与如今成绩做出鲜明的对比,“严格批判,不留余地”。

④:让学生重拾信心,根据以往教育经验,以具体事实情况做出比较。时间还长,事情还没有到最糟糕的一步,还有转变的余地。

⑤:制定计划、扬帆远航:有计划的学习可以达到事半功倍,加强监督、管理,不让任何一个有希望的学生就此沉沦。

果然,该名同学很快就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在第二个学期又“重回巅峰”,现在成绩依然是年级的佼佼者。

每个人在不同的阶段,总会走出或多或少错误的那一步。“犯错并不可怕”,关键是要知道如何去承担应有的责任,弥补错误。

知错能改,善莫大焉!

三:自我效能感应的提升,实施具体行动

社会学习理论的创始人班杜拉(Albert Bandura)从社会学习的观点出发提出了自我效能理论,用以解释在特殊情景下动机产生的原因。自我效能感是个人对自己完成某方面工作能力的主观评估。评估的结果如何,将直接影响到一个人的行为动机。自我效能理论一经提出,就引起了动机心理学家们的极大兴趣。

案例③:家庭条件较为富裕的李明,朴素的校服里面总是掩盖不了他那一身国际名牌的衣服,穿的鞋子走到哪里都能引起注目。学习吊儿郎当,他给人的感觉总是“似学非学”,或者说他根本没有把学习放在心上,典型的在学校“混日子”。每一次班级同学犯错群体里面总少不了他,大多数老师都对他无可奈何。

我曾有一次问他“你以后有什么规划”?他给我的答案应该也在我的意料当中,说“我还小,能有什么规划?我爸说以后的事情他都会给我安排好,我根本不喜欢学习,又怎么能够在学习上面努力呢?有这个时间,我还不如多去打打球,买两件衣服……”

确实如此,学生若是对学习没有乐趣可言,归结主要原因,也就是缺乏学习动机,没有目的性的学习,自然会感到枯燥乏味,过程备受煎熬,自然而然会将注意力转移,在其他事物上寻找新鲜感、满足感。

在某次段考之后,看到他的成绩一落再落,我发现事情没有想象的那么简单,便重新严肃地找他对话,我记得当时只对他说了这么一句话“作为一个学生,十几年做同一件事情都做不好,为什么你做不好的事情,别人就能做好呢?有钱固然比较好,但是有钱不能代表一切,有钱没有能力的人,就像阿斗一样,始终都扶不起!”

当天谈话过程当中,语气可能较为激烈。他好像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但是又不敢相信自己。

他跟我说“老师,我现在做还晚吗?我的基础太差了,我怕付出再多的努力都没有用……”

至此,我让他先努力三个月,看看结果再说!果然皇天不负有心人,成绩虽然没有较大的变化,但是总体上来看也前进了不少。至少让他感受到了学习的动力,而后就像换了个人一样,身着也没有那么高调,老老实实的学了起来。

因为在他学习的过程当中,他看到了自己的能力发展,这就是激发他学习努力的最大因素。

四:奠定基础,增强学习兴趣

美国行为主义心理学家斯金纳20世纪30年代在经典条件反射的基础上创立的实验方法。他为研究动物的学习行为,采用精确的测量习得反应技术,设计了一种由动物进行操作活动的实验箱(通常称斯金纳箱),用来测定动物完成压杆或按键活动的特定反应。通过无数次的试验,就算没有相关指令,这些实验的动物都能够完成特定的反应。

“学好千日难得,学坏一日有余”!这句话我记忆非常深刻,我父亲从小对我说到大。学习如此;工作如此;生活、做人更是如此。若是良好的行为习惯养成自然,必定会建立自主学习机制。

学习不是一件短暂的事情,很多人一生到头来都在追求学问;学习同样是孤独的,随着年纪的增长,在以后漫长的人生道路中,相应的监督必然会逐渐的减少,到此时,你只能依靠自己原先的学习基础和对自律,独立完成。

厌学是学生对学校生活失去兴趣,对学习产生厌倦情绪而持冷漠态度乃至厌恶逃避的心理状态及其在行为方式上的不良表现。需要家庭、学校协同运转,帮助学生走出困境。


初中生常见心理问题及疏导 如何预防青少年心理疾病

发布时间:2017-06-15 12:25:21

一、初中生常见心理问题及疏导

  一、叛逆心理

  叛逆心理是指人们为了维护自尊,而对对方的要求采取相反的态度和言行的一种心理状态。叛逆心理是青少年成长过程中经常会出现的一种心理状态,是该年龄阶段青少年的一个突出的心理特点。

  中学生产生叛逆心理主要有以下几点原因:首先,家长身上总是带有一些专制的传统思想,他们认为自己在家中就是权威,孩子要绝对服从自己,他们认为中学生的想法都是幼稚的。中学生没有自己独立感,他们与父母缺乏交流的平台,家长和孩子之间没有民主的对话平台,因此容易产生思想矛盾,引发中学生的叛逆心理。其次是家长对孩子的心理成长没有正确认识,他们缺乏相关的心理学知识,不能及时预见和引导中学生远离叛逆心理。最后,学校没能及时针对中学生展开心理知识普及和教育,没能让学生正确认识到自己。

  二、自卑心理

  自卑心理是中学生对自己过度不自信的一种表现,在实际生活中,畏首畏尾,随声附和,没有自己的主见,一遇到有错误的事情就以为是自己不好,过低估自己的能力,觉得自己各方面不如人。在性格上通常表现为害羞、内疚、忧郁、焦虑、失望。

  这种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可能有以下几种情况:

  1、家庭经济情况,一些中学生由于自己家庭经济条件较差,和别人相比,在衣着、饮食、人情消费等方面都感觉自己很“没面子”,进而产生自卑心理。

  2、个人的成长经历情况,有些中学生在自己的成长过程中可能遭受过打击,没能及时走出心理阴影,时间久了就很难恢复对自己的自信,从而产生自卑的心理问题。

  3、个人的性格情况,性格内向的中学生对事物过于敏感,对一些消极事物和消极影响没能及时和恰当的宣泄和排解,在自己内心中不断放大。

  4、教师和家长没能及时预见和帮助中学生走出这种心理状态,会让中学生感到无助,缺乏交流对象,不能及时和自己信任的人交流,可能会使自己更加过低评价自己。

  三、嫉妒心理

  嫉妒是指人们为竞争一定的权益,对相应的幸运者或潜在的幸运者怀有的一种冷漠、贬低、排斥、甚至是敌视的心理状态。这种心理问题的中学生可能会有不怀好意的中伤他人,经常以自己为中心,不能正确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之处。

  导致中学生产生嫉妒心理的因素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方面是自己不能正确认识自己,不能正确的处理自己和同学之间的矛盾。盲目的攀比,一旦自己不如别人时,就消极怠工,不去从自身寻找原因,自身一味的怨恨别人,从羡慕到嫉妒,由嫉妒生恨。另一方面是家庭和学校没能提前预见学生的这种心理,以至不能及时帮助学生。即使一些家长和教师意思到了学生的这种情绪,由于缺乏心理学方面的知识,交流不当等,也不能帮助中学生摆脱这种心理问题。

  正确应对中学生心理问题的建议:

  1、家庭因素

  家长是学生的第一任老师,家长应该把好孩子健康成长的第一关。中学生有自己的想法和认识,父母应该充分尊重和相信孩子,积极的与自己的孩子交流,家庭管理上应尽量采用民主的方式,帮助孩子健康成长。

  2、学校因素

  教师应更加主动地和那些问题学生沟通和交流,转变教学观念,适当地缓解和调和学生的学习压力,充分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成长。另外,学校应加强学校心理咨询机构建设、管理、宣传。

  3、个人因素

  积极和同学、老师、家长交流,充分相信他们,遇到问题积极向他们倾述,努力寻求帮助。认真学习学校开设的有关心理问题的课程,以便正确认识自己,使学生自己有能力进行自我教育,当自己遇到问题时,可以及时正确处理。

二、如何预防青少年心理疾病

  1.停止拿自己与他人比较

  比较你和别人拥有的事物会让你变得很悲哀。当你有辆更漂亮的车或有份更好的工作时,这种类型的比较能满足你的虚荣心,让你自我感觉良好,但这只是暂时的,因为这种心态最终会让你去留意那些比你拥有更多的人。到了那时,你就不会再感觉良好了。

  另一种更有效的方法是与自己比较。检视自己的成长和收获,评价自己的付出和所得,思考自己的经历和规划。这将使你变得更积极,情绪更稳定,因为你不再与他人比较,不会再为他有你无的事情感到嫉妒了。

  2.培养丰富、洒脱的心态

  人们之所以会嫉妒一个人,往往是因为他们缺乏这一项。自己努力了那么久没有效果,而别人却那么轻松的得到了这样的一个机会,于是你的内心开始不平衡了。

  为了摆脱这种局限和破坏的心态,你可以让自己洒脱一点,告诉自己,新的机会随时都会有。洒脱的心态让你获得内在的情绪自由,并让你更放松更积极。

  3.承认有嫉妒的心理

  停止与嫉妒斗争,承认它,接受它。这也许听起来有点反常,但当你抵制一种情绪时,往往你却给了它更多的能量。相反,若你接受一种情绪,你便能随意地看待它,停止给它提供能量,最终这种情绪将会消失。

  4.认清嫉妒的危害

  如前所述,嫉妒的危害一是打击了别人,二也伤害了自己、贻误自己。遭到别人嫉妒的人自然是痛苦的,嫉妒别人的人一方面影响了自己的身心健康,另一方面由于整日沉溺与对别人的嫉妒之中,没有充沛的精力去思考如何提高自己,恰恰有继续延误了自己的前途,一举多害。认清这些是走出嫉妒误区的第一步。

  5.正确认知

  我们要懂得用可观的眼光去评价别人,评价自己。别人取得了成绩并不等于自己的失败。

  “人贵有自知之明”。强烈的进取心是人们成功的巨大动力,但冠军只有一个,尺有所短,寸有所长,一个人不可能事事都走在人前,争强好胜就一定能超越别人。一个人只要客观地认识自己的优势和劣势,现实地衡量自己的才能,为自己找到一个恰当的位置,就可以避免嫉妒心理的产生。

  6.树立正确的竞争意识

  以公平、合理为基础的竞争是向上的动力,对手之间可以互相取之所长,共同进步;还必须建立正确的竞争意识。

  7.将心比心

  将心比心是老百姓常说的一句俗语,在心理学上叫“感情移入”。当嫉妒之火燃烧时不妨设身处地地为对方着想,扪心自问,“假如我是对方又该如何呢?”运用心理移位法,可以让自己体验对方的情感,有利于理解别人,有利于以致不良的心理状态的蔓延,这是避免嫉妒心理行为之有效的办法之一。

三、哪种性格容易得心理疾病

  1、癔病性格

  癔病性格也称情绪不稳定性格。具有这种性格的人,即使在非常轻度紧张的情况下,也可能有较严重的情绪冲突表现,他们待人接物凭感情用事,“爱之欲其生,恨之欲其死”,动作言语都有点夸张,爱表现自己,喜欢博得别人的同情和赞扬。他们的感情和内心体验并不深刻,很容易转变。平时常想入非非,稍不如意就可能暴跳如雷,在遭遇意外事故时,往往惊慌失措,缺乏自制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具有这种性格的人,仅靠意志控制是不够的,还需有一个痛苦磨练的过程。最好的方法是待平静下来后,冷静地进行自我反思,充分认识这种不良性格的危害,同时要努力控制自己的情绪,遇事要冷静,不可任感情随意发泄。

  2、忧郁性格

  忧郁是诸多异常性格中最常见的一种,忧郁性格的人表现为情绪低沉、心胸不开阔,常把一些事实或意见加以夸大,为之烦恼,不能自拔。他们少言寡语、不愿与他人多来往、好生疑、常孤独;对一切事物缺乏兴趣、食欲不振、精神萎靡、自怨自艾;对事过于敏感、多愁善感;常常认为自己是世界上最不幸的人,严重的甚至会出现轻生念头。

  有忧郁性格倾向的人应着重培养乐观主义精神,不要用放大镜看自己的缺点和困难。更多参加户外活动,敢于对人阐明自己的观点,倾吐自己的抑郁,让别人理解自己的心情,要学会分享别人的欢乐,也让别人分享自己的欢乐。

  3、躁狂性格

  具有躁狂性格的人,周期性地出现双向情绪变化,一段时间(数天到数月)情绪持续高涨或持续低落。高涨时,心情愉快、遇事乐观、兴趣广泛、藐视困难、口齿伶俐、自视颇高、脾气暴躁,甚至会有攻击和破坏性行为;情绪低落时,消极悲观、少言懒动、思想迟钝、自怨自艾,对一切都没兴趣,睡眠、食欲、性欲都有减少, 容易感到疲乏无力。

  这种人应当积极调动自己的意志调节自我心理。情绪高涨时,适当控制自己,或多做一些有益的工作;情绪低落时,要鼓励自己,不要自暴自弃,可以相应做一些轻微的或者持续力稍短的工作。另外,平时应注意提高文化修养。

  4、分裂性格

  具有分裂性格的人最显着的特征是冷漠、孤僻、害羞、胆怯、缺乏进取心。这种人一般不愿意直接与现实接触,喜欢苦思冥想,对他人有一种莫名其妙的敌对情绪或攻击性。他们懦弱,从小怕黑暗、雷电、昆虫等,甚至有时会产生幻觉,仿佛听到有人在强迫他们做事。他们工作不安心,办事缺乏信心,总感到不如他人,对前途感到渺茫。他们很难合群,比如客人来了,会躲进屋内,不主动与别人打招呼。他们中的许多人不爱清洁,生活懒散、不修边幅,料理自己的能力较差,活动均以自我为中心。

  分裂性格者无法充分展示自己的能力,所以也难以享受到人间丰富的情感欢乐。为此,这种性格的人应当鼓励自己多活动、多表现、多交往,消除一切多余的顾虑,杜绝毫无根据的惧怕,即使与人的交往中受到怠慢、冷落,也不要灰心,自己总要坦诚待人。

  5、偏执性格

  偏执性格的表现主要有两方面:一是自负很盛,自我评价过高。常常固执己见、独断独行,很轻易地否定别人的言行。因此免不了和别人经常发生争吵,并不肯承认自己的过错,即使在事实非常明显的情况下,也要强词夺理或推委于客观原因。这种性格的人又喜欢嫉妒,喜欢挑人家的小毛病,不承认别人的成绩。有时不定期地表现为过分敏感,多疑又多心,总以为别人和自己过不去。因此,经常造成误会,人际关系紧张。

  具有偏执性格的人,要有勇气正视自己的弱点,须加强自我修养,对人通达谦逊,对己严格要求,多加检点。同时,在思想上建立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的观念,一切从事实出发,待人接物随和一些,不强加于人。

四、心理疾病如何治疗

  (一)个别心理治疗

  治疗师与患者进行进行谈话形式的心理治疗。了解疾病发生的过程与特点,帮助来访者掌握自己疾病的情况。

  对疾病有正确的认识,消除紧张不安的情绪,接受治疗师提出的治疗措施,并与治疗师员合作,与疾病作斗争。个别心理治疗是一种普遍应用的心理治疗方式。

  (二)集体心理治疗

  这是治疗师把有同类问题的来访者组织起来进行心理治疗。一般把来访者分成几个小组,每个小组由数个或十几个来访者组成,并选出组长。集体心理治疗的主要方法是讲课、活动与讨论。

  治疗师根据病人中普遍存在的心理因素,使来患者了解问题的发生发展的规律,消除顾虑,建立信心。

  或组织组员进行活动,之后大家分组讨论。来访者联系自身实际情况进行活动,讨论时要力求生动活泼,鼓舞来访者进行分析和自我分析。

  治疗师可邀请治疗效果较好的来访者作治疗的经验介绍,通过现身说法,起到示范作用。

  个别心理治疗与集体心理治疗还可以结合起来。集体心理治疗着重同类来访者的共同的问题,个别心理治疗侧重解决病人的具体问题。

  (三)家庭心理治疗

  治疗师采取家庭会谈的方式,建立良好的家庭心理气氛与家庭成员之间的心理相容,家庭成员共同努力使得来访者适应家庭生活。在家庭心理治疗时,必要的家庭成员都要参加。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215,923评论 6 498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92,154评论 3 392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61,775评论 0 351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7,960评论 1 290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6,976评论 6 388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0,972评论 1 295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9,893评论 3 416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8,709评论 0 271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5,159评论 1 308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7,400评论 2 331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9,552评论 1 346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5,265评论 5 341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40,876评论 3 325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1,528评论 0 21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2,701评论 1 268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7,552评论 2 368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4,451评论 2 352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