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习录》三

致良知线上致知班学习第3天

时间:2024年3月20日

姓名:张莉

地区:山西.晋中

志愿:我立志成为一名勤学,改过,责善,常怀感恩之心,利他之心,认真学习,努力践行以生命去影响生命的中国人,努力成为致良知的印证者,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当|下|即|未|来|

【自省 利他 致良知】

打卡链接:

#小程序://金山文档/plVKVMTTPbeubwq

今日功课

1、读原文,准时交功课✔:2分

2、日行一善✔: 2分

3、每日自省✔:2分

(1)不抱怨,不说谎

(2)时刻保持恩悲敬

4、听导读心得(30字)✔:2分

    今天学习《传习录》三,听博仁老师导读,心即理,心外无物。拥有一颗良知的心,是做任何事情的根本。我们不能本末倒置。我们应当在良知上下功夫,结果自然呈现,博仁老师说心决定行为,行为决定结果,如同孝顺父母,如果我们没有一颗真诚的孝顺父母的心,做任何事情都是走流程,我们不能和父母有心与心的链接,父母也收不到我们的爱。

      正如《礼记》中说,孝顺父母首先要有一颗仁爱之心,有仁爱,才会有和气,和气才有悦色,有悦色,必有婉容。

      所以,我们要笃定在良知上下功夫,一旦致得良知,恢复心之本体,达到止于至善的境界,必然知天下万物之化育,了悟一切运作的规矩,必然会生发所有正确的行为,能力,方法和智慧。一切致得良知后的自然发用而已,最终会取得卓越的成果。

  5、①读家书后感悟√:1分。

    兆娟老师的家书非常幽默,也非常坦诚的剖析了自己学习阳明心学以来的变化,很有同感。

      致良知让我们带着一份坦诚、一份真诚、一份觉知,

去观察自己,剖析自己。让我们找到内在的力量,让做到成为事实。一起加油!

      ②听点评感悟✔:1分

      听曲老师责善,有一句话说的非常经典,“我是一切的根源,爱是一切的答案。”爱是良知的发用,爱能包容一切,让我们一起向爱,向幸福出发。

            今日总得分10分✔

理上明、事上磨、境上炼

去私欲、存天理、致良知

明理、立志、践行、印证

为社会 做出 实质性贡献


原文

《传习录》三

爱问:“至善只求诸心,恐于天下事理有不能尽?”

先生曰:“心即理也。天下又有心外之事,心外之理乎?”

爱曰:“如事父之孝,事君之忠,交友之信,治民之仁,其间有许多理在,恐亦不可不察。”

先生叹曰:“此说之蔽久矣,岂一语所能悟?今姑就所问者言之。且如事父,不成去父上求个孝的理?事君,不成去君上求个忠的理?交友、治民,不成去友上、民上求个信与仁的理?都只在此心。心即理也,此心无私欲之蔽,即是天理,不须外面添一分。以此纯乎天理之心,发之事父,便是孝;发之事君,便是忠;发之交友、治民,便是信与仁。只在此心去人欲、存天理上用功便是。”

爱曰:“闻先生如此说,爱已觉有省悟处。但旧说缠于胸中,尚有未脱然者。如事父一事,其间温凊定省之类,有许多节目,不知亦须讲求否?”

先生曰:“如何不讲求?只是有个头脑,只是就此心去人欲、存天理上讲求。就如讲求冬温,也只是要尽此心之孝,恐怕有一毫人欲间杂;讲求夏凊,也只是要尽此心之孝,恐怕有一毫人欲间杂;只是讲求得此心。此心若无人欲,纯是天理,是个诚于孝亲的心,冬时自然思量父母的寒,便自要去求个温的道理,夏时自然思量父母的热,便自要去求个凊的道理,这都是那诚孝的心发出来的条件。却是须有这诚孝的心,然后有这条件发出来。譬之树木,这诚孝的心便是根,许多条件便是枝叶。须先有根,然后有枝叶,不是先寻了枝叶,然后去种根。《礼记》言‘孝子之有深爱者,必有和气;有和气者,必有愉色;有愉色者,必有婉容。’须是有个深爱做根,便自然如此。”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传习录》三:出世法门的化繁为简 爱问:“至善只求诸心,恐于天下事理有不能尽?” 先生曰:“心即理也,天下又有心外...
    花石冈阅读 217评论 0 1
  • 卷上·门人陆澄录 〔1〕陆澄问:“主一之功,如读书,则一心在读书上。接客,则一心在接客上。可以为主一乎”?先生曰:...
    十三少的梦阅读 897评论 0 0
  • 初识阳明先生始于18年前,缘于“阳明格竹”这个历史小故事。 据说阳明先生年少时为了验证朱熹的“格物致知”学说,曾格...
    阳明德勒阅读 550评论 0 3
  • [原文] 爱问:“‘在亲民’,朱子谓当作‘新民’,后章‘作新民’之文, 似亦有据。先生以为宜从旧本作‘亲民’,亦有...
    汉唐雄风阅读 3,270评论 0 5
  • 郑州线下研讨会2023年4月7--9号目录: 1.圣人之道 2.心即理也 3.格物致知 4.知行合一 5.吾性自足...
    君子333阅读 1,066评论 0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