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论语集注》
尹氏曰:「君子求在我者,故不患人之不己知。不知人,則是非邪正或不能辨,故以為患也。」
《论语或问》
问“不患人之不己知”章。曰:“自家德行充于中,不待人之知,若自家不知人,这个便是不知道。不知则所见不明,不能明人之贤否,所谓‘不知言,无以知人也’。知言,如‘诐辞知其所蔽,淫辞知其所陷,邪辞知其所离,遁辞知其所穷’。若能知言,他才开口,自家便知得他心里事,这便是知人。若宰相不能知人,则用舍之际,不能进贤而退不肖。若学者不能知人,则处朋友之际,岂能择乎!”又曰:“论语上如此言者有三。‘不病人之不己知,病其不能也’。‘不患莫己知,求为可知也’。圣人之言虽若同,而其意皆别。‘病其不能’者,言病我有所不能于道。‘求为可知’者,当自求可知之实,然后人自知之。虽然如此,亦不是为昭灼之行,以蕲人之必知。”
补充:
《论语·里仁》:
子曰:“不患无位,患所以立。不患莫己知,求为可知也。”
《论语·子罕》:
子曰:“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四十、五十而无闻焉,斯亦不足畏也已。”
《论语·宪问》:
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其不能也。”
《论语·卫灵公》:
子曰:“可与言而不与之言,失人;不可与言而与之言,失言。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
子曰:“君子病无能焉,不病人之不己知也。”
子曰:“君子疾没世而名不称焉。”
《论语新解》
君子求其在我,故不患人之不己知。非孔子,则不知尧舜之当祖述。非孟子。则不知孔子之圣,为生民以来所未有。此知人之所以可贵,而我之不知人所以为可患。
《论语注疏》
[疏]“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正义曰:此章言人当责己而不责人。凡人之情,多轻易於知人,而患人不知己,故孔子抑之云:“我则不耳。不患人之不己知,但患己不能知人也。”
孔德
于2018年1月13日
若兰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