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不是过度消耗生命的理由 !
当他离去的消息在朋友圈传开时,我不禁感叹!
“是的,他走了!心肌梗塞。”在和嫂子的对话框里,我再次向嫂子确认了他离世的消息。我发呆似看着这则消息,久久没有缓过神来!
发小今年才28岁;和许多满怀梦想的年轻人一样,他渴望通过自己的双手实现梦想,改变世界。大学毕业后,深圳成为了他实现梦想的唯一选择。
几年的拼搏,他的生活在外人看来接近圆满;五百强企业的高薪工作,幸福美满的四口之家,是他在这座城市立足的根本。
这几年,只有出差和偶尔的路过,才能够相互拜访。每一次的拜访,双方的脸上都洋溢着喜悦的笑容。
在大排档,推杯换盏,酒过三巡之后,脸也不由得发红发烫;我们在一起侃谈人生,互相倾吐各自的心事。现在回想,如果能早点知道三个月后的他会突然离去,我真的希望时间能够永远暂停在那刻。
然而,人生没有那么多的如果。
在和嫂子的聊天中,我旁敲侧击的想要知道他的病因,每一次的回复都要经过深思熟虑;可能是嫂子在我的回复中看出来询问的痕迹或者是和发小生前要好的关系,嫂子在接下来的聊天里说明了他的病因。
“他生活作息不规律,老是加班熬夜。”嫂子的回复验证了我之前对发小病因的猜测。
疲于生计,却又丧于生计。
为了现实,也为了理想;只不过,一个家庭因此陷入了莫大的悲痛之中。
“少喝点,你喝酒就像喝水一样!”这是在大学时期我经常对一位室友说的话。
年轻,成了他猛灌酒精的容器;失恋,是他每次叫我们出去喝酒的理由;酒桌上的你来我往,他往往是那个最后的赢家。
室友的酒量,我至今都佩服;也正是因为他过人的酒量,朋友们都给他起了个“葫芦”的外号。
葫芦是北方人,性格也很北方,直爽仗义;朋友们愿意和他喝酒,也是因为他的性格让人喝得畅快。
毕业后,奔赴社会,他才知道真正的酒桌在江湖;不是他不能喝,而是比他能喝的人很多。工作,很多时候都少不了应酬;喝酒的频率越来越高,过度的身体消耗让他吃不消。
思考再三后,葫芦还是向单位递交了辞职报告;
在家里养病的那段时间,葫芦有了更多闲暇的时间;经常出没于班级的聊天群和宿舍的聊天群里,和我们说过最多就是“病重如山倒! 身体才是革命的本钱”等诸如此类的话。
我为他庆幸。相比那些因为熬夜加班,挥霍生命而猝然离去的例子,他尚且还不为晚。
在母亲生病的那段日子里,我每天都是医院,家里,学校三点一线的生活状态。每天在三个地点之间来回奔波,最大的感受不是身体的劳累,而是身体的脆弱和心理上的打击。
母亲每次经历的大小手术,病情是好转还是恶化,成了亲戚们每天最为关心的话题。
对于等待在ICU病房外面的我来说,每一分每一秒都是煎熬。
每次听着医生的诊断报告,心都提到了嗓子眼;感觉就像老师在念考试成绩时,学生们紧张焦灼的心情一样。
在医院陪护的那段时间里,我对“身体健康”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我在想,那些躺在病床上的患者或许从来都没想过自己有一天会躺在床上动弹不得,浑身难受的感觉让人抓狂。
疾病,让人感觉有时很远,有时又很近。因为提起健康,就避免不了说起疾病;提到疾病,人们才会想到健康。
为了家人,为了自己,请爱惜你的身体。
正在上班的年轻群体,对于因为长期熬夜,加班应酬而出现各种身体不适的情况早已是司空见惯。揉一揉,按一按,每次的不适感又会被埋没在无尽的工作当中。可能是疾病的疼痛还没有达到能足够让人引起重视的地步,小病的疼痛往往能够成为大病的种子。
年轻的复旦女教师于娟因为熬夜患上癌症,在生命的尽头,还在病榻上反思自己不当的作息方式;
一名年仅20游戏主播过度劳累而“猝死”引起人们热议,有粉丝在他一直黑屏的直播间留言“一路走好”;
一论坛副主编金波地铁猝死;事发突然,没有给他留下任何的缓冲···
36岁清华毕业生在马桶上猝死;也发生老师在办公室猝死的例子。
生命来得匆忙,也走得仓促。
看着这些报道,我们谁也不会设想这些事件的主角回事自己,或者自己都和他们有着一样的经历;
现实,过于残酷,却不得不接受。
在健康面前,容不得我们半点犹豫,更不存在丝毫的侥幸。
不知道你是否会在看着这篇文章时蔑视一笑,继续以“我还年轻,我扛得住!”作为自己挥霍放纵的理由。
我只想告诉你,拒绝过度劳累,因为,你还年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