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童发来了一张照片说:好乖
我答:谢谢,我的人生从没觉得乖过,然后是一串尬笑的表情。
童童说:你限制了你对自己的评价,或者评判。
我一片懵:啊!什么意思?你知道么?我一直觉得自己当不了疗愈师的原因是自己的形象不够,总觉得不美也不端庄。
童童说:你发出来的文字都是说自己胖,不女人等等。从今天开始试着对自己开放各种可能性的评价吧。比如,我今天说你乖,你就接受这个评价。不管你心里认不认可,先接受再说。
然后给我发来一张图片,建议我去看一个老师的直播,让我感觉她的形象如何?我心里想,这个老师的照片我看见过啊,很漂亮啊!点开直播,嗯,形象没有想像的那么美,但也还行,关键是说话的风格,哈哈哈,确实不像我脑子里固有的心理疗愈师的形象呢!
今天在看的书是《三步打造你的个人品牌》,两者结合起来,倒是打破了一直以来的固化思维。
脑子里的那个我不行,我不行,正在一步一步的瓦解。
在《三步打造你的个人品牌》这本书里作者说,当她对个人和公司讲起个人品牌的这个话题时,偶尔会有人说:哦,这听起来很有趣,但是不用,谢谢。我对自我推销不敢兴趣,我没有,也不想要,个人品牌。就在这时,作者会向他们宣布消息:每个人都己经有了个人品牌。
《品牌》周刊有这样一句话:必杀技(也就是,品牌)在于将你创造的无形价值变为有形。品牌就是信任。
那个这句话也适用于个人品牌,我在我的受众群体里我的形象是怎样的?我给他的信任有多少?我有没有去定义过它?
作者在书里讲到加文的故事,有这样的一段话:加文不需要成为所有人都喜欢的人。他需要做的仅仅是找到需要他和他的信息的正确的人。那么,这个故事有什么寓意呢?如果你的个人品牌真实的表达了你的特点,不要改变你!你要确保你特定的个人品牌目标受众是正确的,不要改变本来可行的东西。定义能够真正欣赏你的受众类型,然后找到受众。换句话说,要一直忠实于你自己。
在定义和传播你的个人品牌时,你投入多少就会产出多少,在个人品牌上投入的时间和精力越多,你获得的结果就会越快越好,我在渐渐清晰自己要走的方向,渐渐确定我要定义的个人品牌,不知道看到这篇文字的你,有没有思考过,你的个人品牌是什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