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RT1 跟随
有一天娃娃回来就说“宝贝,我回来了!”
我问“谁是宝贝?”
“你呀。”
“那你是我的什么?”
“我是爸爸。”
有点蒙,我是该配合他叫爸爸吗?好难叫出口呀,Ok,那就看看你想干啥吧。“爸爸!”我免为其难地叫。
他顺手勾住我的脖子,我也配合地把头放在他小小的肩膀上。他摸了摸我的头说“宝贝。”那一刻真的特别特别的奇妙,好温暖,好有爱的“爸爸”。
我问”爸爸,我是你宝贝,那外婆是你什么呢?”
他可开心地跑到外婆面前说“老宝贝,叫我爸爸。”
外婆一脸无奈地看着他说“我还是叫你祖宗得了!” 逗得我我一边狂笑。
头有点疼,我躺在沙发上向他撒娇说“爸爸,我头疼,能帮我按摩一下么?”
“好!“小家伙赶紧跑了过来,站在沙发旁,两只小手便在我头上有模有样的按了两下说”是不是好些了?“
这时,外婆在厨房叫他过去吃东西,他头都不回地大声说“我现在没空,我在照顾我的宝贝呢。”我心里又是一阵暖流。
晚上他爹回来了,对于孩子自称“爸爸”这件事没作搭理,但我依然非常配合地扮演他希望的“宝贝”。
正在与他爹沟通某事,他声音有一点大,娃立马从床上跳起来一字一句大声说“不-要-欺-负-我-的-宝-贝!”哈哈哈,我又躲在一旁偷笑,越来越享受这种被他照顾和呵护的感觉。
经常会听到很多妈妈说孩子越长大越烦,不听话,问题是你有没有好好地听他说过话?
在他说的慢,吐词不清时,是不是耐心听他花一分钟讲完你可能几秒讲完的话,是不是用心去听去留意通常这样说是指什么?
有没有在他提出一些你可能不接受的想法和观点时,去考虑过他背后的原因?去问问他“你为什么会这么想?”“你这么做是出于什么样的原因?”
当你恼火他动不动就打别的小朋友,一不高兴就咬人家时,是否想过他为什么会这样?平时家庭教育中是否有漏洞?或者就像刚刚他打别人时你不由分说,不问不顾他感受,当着众人就一记响亮的耳光?
不要说太小了,怎么可能懂这些,当你平等地去对待他,尊重他时,你眼中的小屁孩会带给你无限的惊喜。
所谓跟随,就是懂得倾听,体会对方的感受,进入他的世界,理解他的想法,平等不带预判地尊重。跟随不是放纵,任由孩子随意所为,而是在一个正确的方向上有方法地引导。
PART 2 角色与责任
一天娃跟我一起出门买菜,”妈妈,我走不动了,抱抱。“ ”你是爸爸㖿,我才是宝贝,哪有爸爸要抱的。“我随着他的角色说。然后再没提了,我知道他虽然还是希望抱,不想自己走,有思想的斗争,但自从我说后就一直自己走着。
回家时又开始了,这也是孩子的天性,忘得快。我看着他说”爸爸怎么可以这样呢,你看宝贝我买了菜,自己走路都没说要你抱。菜也是我提着,你是爸爸,是不是也应该分担点呢?” “好吧,拿过来。“娃娃接过去一袋子的菜,扛到肩上,冲我说”看我厉害吧!“ 我笑着赶紧顺势点了个赞。
很简单的角色扮演,也只可能是浅浅地让他有些体会。生活中每一个角色都有需要承担责任和义务,不只是一个简简单单的称谓而已。
就像我们一起看《太空》里穿着似乎很吸引眼球的太空服的宇航员一样,当孩子了解一个宇航员需要有很多学问,承担很多责任,会有生命的危险时,我问他长大要不要成为一个宇航员时他的回答是“我才不要,太危险了。”我又问“不当宇航员,那我们要不要好好学习,成为和宇航员一样优秀的人呢?” “要!”
永远不要低估孩子,他们其实远比父母想的强大。
正因为我们经常用自己的思想代替他们,什么事情都是站在”我是为了你好”来指挥安排他们的人生,安排人生中所有的一切,应该交什么样的朋友,读什么样的书,看什么样的电影,念什么样的学校。他们无力反抗,或者反抗无效时,就可能选择放弃自我,“既然什么都有人操心,那我就这样吧”。
直接点说,很多的父母在以孩子的人生来实践自己,或者说操控他们的人生来满足自己的控制欲。而这样的真实很可能是你无意识,惯性的。
我们或许可以坐下来,不评判地去听听他们让你“发指”的想法、说法、做法背后的故事,再去一步步耐心地帮他们正确地分析。(如果你做不到,或者你不确定是否正确,请寻求专业的人士帮助,不要轻视成长中的任何问题。)
给他们机会去体验不同的角色与人生,相信他们有能力去成长为他们想要的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