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LP理解层次的第4层“信念价值观系统”是承上启下的一层,简称BVR。包括:信念、价值观、规条,它是我们思考、决策、行动的基本决定因素。
信念:事情应该是怎样的。它是我们对世界的认知,代表一个人长期积累的经验,是自己深信不疑的念头,通常以“应该……”“绝对……”“一直……”“肯定……”的形式出现。
价值:做或不做一件事的理由。是推动一个人行动的重要因素。
规条:实现信念、拿到价值的做法,即信念系统内化后的主观行动。
所有的信念、价值观和规条,都是在以前行之有效,产生过积极效果的经验中产生的。但是境过时迁、物是人非,以前的信念系统还能一统天下吗,关键看进展得顺利吗?
人生不如意十有八九, 如果出现卡顿,那就说明我们有需要调整的地方了。
也许是理解层次的下面3层“环境”“行为”“能力”发生了变化,原来的“信念系统”需要升级换代了,如进入初中的学习方式需要调整,改变机械性记忆,化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也许是“信念系统”中的信念、价值观和规条之间产生冲突,信念及价值观深藏于潜意识里,通常是外部制定或约定俗成的,而规条是自我的主观做法,正如很多孩子也知道学习的重要性和不努力的结果,但是“知道做不到”,身心灵不一致;
也许是经历了某种“丧失”,仍不愿意放下原“身份”,如孔乙己,站着喝着唯一穿长衫的人。或者有成长过程中的创伤,有一个很深层的,关于“身份”——“我没有资格”的限制性信念,坚持这种“身份”的人会不自觉地把自己拒之于成功快乐的大门外,他们会坚持去重复一些无效果的做法。
生活的“晴天霹雳”给了我们“当头棒喝”,从蓝天白云之间坠入无底深渊,如果不“内观”,不从理解层次的“中高层”(信念系统、身份)去察觉自己、反省自己、完善自己,而是在理解层次的“外3层”(环境、行为、能力)去指责客观环境或他人,均是推缷责任,无底深渊慢慢变成沼泽地,越陷越深、越来越弱,终致灭顶之灾。
反之,如果看清“环境”,接受“丧失”的事实,调整“行为”,锻炼“能力”,完善“信念系统”,大概率将从谷底慢慢逃出生天,“皮糙肉厚”,无惧风雨。
凡夫畏果,菩萨畏因。有敬畏之心的智者尽然选择在“因”上努力,“因”上努力需要不懈地成长,成长需要“破万卷”,何以解忧,唯有读书。
心生懈怠,读圣贤书,家国情怀产生源源动力;
心生困顿,读“老庄”,果上随缘滋养智慧之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