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此文的目的一方面,是为了缓和教师家庭带给我的伤痛;另一方面,也是为了未来走上教师之路,在教育子女时,有所参照。
教师是教育工作者,肩负着教书育人的职责,他们拥有丰富的教学经验,教育自己的子女本该得心应手。但在教育自己子女的过程中却出现一定比例子女难成才的现象。[1]为什么会出现教师子女教育这种现象呢?关于这一问题,我查阅了很多资料。
目前,国内对教师研究的还是比较多,但从教师子女入手的论文却不多,区分教师与非教师子女情况的也少之又少,其他影响因素譬如:子女性别、所在年龄阶段,所处地区也不多,后续如果有成熟的思路想法,可能会再做这项调查。
教师子女教育的现状:
有研究显示[2]:教师对子女的学业异常关注,教师子女的人格相对独立,教师子女对教师的权威性认识偏弱,教师子女与家长的关系呈多元化格局,其中中学教师在孩子心目中的形象是正面居多,高校教师对孩子的正面影响不大,而小学教师对孩子的正面影响很小。同时教师工作家庭冲突对子女抑郁具有直接和间接地影响,一方面,教师的工作家庭冲突正向影响子女抑郁,另一方面,可通过自身抑郁影响其子女抑郁。[3]
讨论:
1.教师可通过提高自身的心理素养,来可削弱工作家庭冲突对自身抑郁的不良影响,从而削弱自身抑郁对子女抑郁的影响。教师能够晶块察觉并且接纳自己的情绪。
2.教师的职业角色定位要准确,准确地区分 “教 师”和 “父母”这两种不同的角色,知道在不同社会情境下自己应如何分别与 “学生”和 “孩子”的角色进行互动。在日常生活与孩子互动中,要少一些教师的说教,多一份亲情的关怀,少一些苛刻的要求,多一份包容的理解,给孩子营造一个温馨包容的“家”。
3.当然,教师子女自身的主观能动性也是很重要的,教师可以适当放权,让孩子自己对自己负责,尽快独立。
参考文献:
[1]吴彬,周云峰.老师为何教不好自己的孩子?[N].洛阳晚报,2008-09-O6.
[2]夏心军.教师子女教育问题的调查与反思[J].江苏教育研究,2015(28):25-28.
[3]王萌,侯金芹,刘建国,陈祉妍.教师工作家庭冲突对其子女抑郁的影响:有调节的中介模型[J/OL].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21(04):758-762[2021-08-21].https://doi.org/10.16128/j.cnki.1005-3611.2021.04.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