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文】王勃的送别诗:“谁谓波澜才一水,已觉山川是两乡”

      王勃是神童。他的神,不仅是聪明,而且还早熟。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哪像不到20岁的人写的?短短两句诗、10个字,境界宏大,格调豪迈,乐观豁达,情感跨越了时空,温暖和激励了无数离子。

      其实,遍览王勃的送别诗,如此豁达之作极少,大多低沉悲切,这和他的人生际遇分不开。

      1,从“奇才”到“歪才”

      唐高宗乾封元年(666年),16岁的王勃应幽素科试及第(幽素科,唐朝科举制科目之一),得到了“朝散郎”一职,成为朝廷最年轻的命官。这之后,他才思泉涌,写了一篇《乾元殿颂》,大拍高宗马屁。文章绮丽惊艳,高宗得知文章乃是未及弱冠的神童所为,惊叹不已,连呼“奇才”。

      朝散郎毕竟是个闲官,主考官见王勃如此有才,就把他介绍给沛王李贤,当了沛王府修撰。王勃很讨沛王欢心,渐渐就不知高低了,毕竟年少气盛。有次,沛王与英王李显斗鸡,王勃为沛王助兴,写了一篇500字的檄文《檄英王鸡》,声讨英王的鸡。这篇文章洋洋洒洒,可称骈体文中的精品。但文章写得再好,如果矛头指错了,当然就有了麻烦。不会说话的鸡无故挨了一通损,可皇上不干了。高宗看了此文很生气,认为王勃是歪才。高宗觉得,二王斗鸡,你王勃身为博士,不进行劝诫也就罢了,反倒作檄文(古代属于政府公告或声讨、揭发罪行之类的文书),夸大事态,挑拨离间,应该逐出王府。王勃无奈,伤心地去了蜀地。

      2,“心事同漂泊,生涯共苦辛”

      《别薛华》是王勃在绵州(今四川绵阳一带)写的:

      送送多穷路,

      遑遑独问津。

      悲凉千里道,

      凄断百年身。

      心事同漂泊,

      生涯共苦辛。

      无论去与住,

      俱是梦中人。

      薛华是王勃的老乡兼好友。那日,薛华远行,王勃相送。他要去的地方可能又偏又远吧,所以王勃一开头就说“送送多穷路”,“送送”就是来来回回、送来送去的意思,可见恋恋不舍。为什么?因为未来“多穷路”。这两句借送友远行,也喻世路艰难,语义双关。后面四句,写友人也写自己:未来的路(也包含人生之路)很远,可能命途多舛。结尾两句,写各自要承受离别后的相思之苦——不论咱们各自远行到何方,彼此的梦里都会有你我。

      当时王勃在蜀地,心情不佳,这首诗发泄了他不满现实、感叹人生悲苦的情绪,也表达了在人生旅途中的切身感受。王勃是山西人,薛华是王勃的同乡,当然也是山西人。两个在异乡的同乡人,还要你送我、我送你的,这就是“心事同漂泊,生涯共苦辛”,个中凄苦,非旁人可理解。

      这首诗写得惨惨淡淡,读者以为他俩今生难再见。哪想,他们相隔时间不久就又见面了。但咱们没见到二人的见面之喜,只看到了王勃的一首诗《重别薛华》,可见是重逢不久又分开了:

      明月沉珠浦,

      秋风濯锦川。

      楼台临绝岸,

      洲渚亘长天。

      旅泊成千里,

      栖遑共百年。

      穷途唯有泪,

      还望独潸然。

      这首诗写于唐高宗咸亨元年(670年)。上一首写于绵州,这首写于成都。

      好友再相见又再别离,才华横溢却不得不在异乡飘零,王勃的心情可想而知。他表面写景,同时把自已(也包括薛华)喻为明珠沉于泥塘(“明月沉珠浦”),愤懑溢于言表。放眼望去,楼台绝岸,秋水长天。想当下,旅途漂泊千里;看将来,眼下的凄惶情景,恐怕要陪伴一辈子了。结尾两句,他已经难以自控,“穷途唯有泪,还望独潸然”——未来的旅途(也含人生旅途)只有泪水相伴了。

    《别人》(四首)也是王勃在蜀中的伤心之作。这几首诗不是在一个地方写的,送别之人也不同。现选二首做鉴赏:

      其一

      久客逢馀闰,

      他乡别故人。

      自然堪下泪,

      谁忍望征尘。

      其二

      江上风烟积,

      山幽云雾多。

      送君南浦外,

      还望将如何。

      在异乡,王勃自己本就是客人,还要送人别离,心里肯定更别扭,所以在蜀中3年里写的送别诗,大都低沉悲伤。

      送别亲人或朋友,肯定会悲伤,但王勃年纪轻轻,很多送别诗里却透着超越年龄的身世之感,不是一般送别诗所能比。

      3,“寂寞离亭掩,江山此夜寒”

      《江亭夜月送别》(二首),也是王勃流落蜀中之作,时间是唐高宗总章二年(669年)到咸亨二年(671年)之间。

      其一

      江送巴南水,

      山横塞北云。

      津亭秋月夜,

      谁见泣离群?

      其二

      乱烟笼碧砌,

      飞月向南端。

      寂寞离亭掩,

      江山此夜寒。

  两诗合着看,能了解个大概:送客的地方是巴南江边的津亭,时间是一个秋天的夜晚。友人要去哪里?遥远的塞北,所以才有两人的惜惜相别。

  两首诗,第二首更好,没有伤离别的字句,但每个字构成的环境,却凄清无比。在江边送走朋友后,王勃环顾离亭、仰望明月、远眺江山,心情寂寂。“乱烟笼碧砌”,写烟用“乱”字,形容夜雾弥漫,也写诗人心情的迷茫。“飞月向南端”,一个“飞”字,既写时间推移之快,也有聚散匆匆的感觉。“江山此夜寒”,“寒”字是全诗点睛之笔。正因为朋友远走,诗人才顿觉天地之“寒”。一片离情,都由“寒”字托出。

      秋夜,江边,这样的送别本来很怅惘,但却被王勃很自然地融入月景里,离别的伤感从每个字里透出来,又不着痕迹。这种空灵之美,直到多年后的王维诗里才常见。

      4,“去去如何道,长安在日边”

      王勃的送别诗也不都是低沉哀伤。相比他在蜀中写的送别诗,这首《送卢主簿》则积极多了:

     穷途非所恨,

      虚室自相依。

     城阙居年满,

      琴尊俗事稀。

     开襟方未已,

      分袂忽多违。

      东岩富松竹,

      岁暮幸同归。

      诗的前四句写与卢主簿的交往,卢主簿“穷途”也罢、“虚室”也罢,似乎都不大在乎,王勃的敬意油然而生。后四句写送别,开阔豁达。王勃期待着“岁暮”与卢主簿相会于东岩松竹之下,并肩前行。这里的“松竹”,既是长安东岩的实景,也含有诗人的自勉,像松竹那样。

      这首诗能乐观向上,是因为诗写得早,是王勃在长安时写的。

      《白下驿饯唐少府》也是王勃早年写的,虽是送别,但一点也不悲切:

      下驿穷交日,

      昌亭旅食年。

      相知何用早,

      怀抱即依然。

      浦楼低晚照,

      乡路隔风烟。

      去去如何道,

      长安在日边。

      当时王勃在白下的驿站(白下,现属南京)送远赴长安的唐少府。诗的头四句写与唐少府的交往,他认为,相交不一定要多早,三观一致即可。后四句写别离,朋友走后,风烟相隔,但“去去如何道,长安在日边”(去吧去吧,不用再说什么了,你去的地方,是太阳那边),意为前途光明,以此勉励友人。

      王勃年少成名,在遭遇斗鸡檄文风波之前,他眼里的未来,一定是一条宽广的大道,是为他这样的意气风发的年轻人铺设的。所以,他诗里的离别,没有愁苦,只有勉励,所以他才能写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那样温暖又励志的诗句。

      王勃流传下来的诗有80来首,写别离的有16首,所占比例不多。其中去蜀中之前在长安的诗,如《送杜少府之任蜀川》等,都昂扬向上,天宽地阔,大气磅礴。

      5,“谁谓波澜才一水,已觉山川是两乡”

      被逐出沛王府这件事,对王勃来说是致命的。从此,乐观、豪放渐渐变成了凄苦、忧郁。

      被贬到相对荒蛮地方的古人多了去了,杜审言被贬峰州(今属越南)、王昌龄被贬龙标(今在湖南怀化一带)、柳宗元被贬柳州(今广西柳州)并客死他乡、刘禹锡被贬湖南广东重庆20多年、苏轼被贬海南,但也没见他们愁苦得如何如何。

      但王勃不一样。他家境优越、家传深厚,爷爷王通是隋末唐初大儒,学生遍及各地;他是神童,年少即入朝为官,一帆风顺。所以,他受不了挫折。

    《秋江送别》(二首)是王勃在蜀中写的,其中一首如下:

      归舟归骑俨成行,

      江南江北互相望。

      谁谓波澜才一水,

      已觉山川是两乡。

      客中送客,异常伤感。此诗同时以江水、归舟等意象来表达别情和乡情,感情深沉绵长。王勃说,由于离别,仅仅是一江之水,却隔成了两个世界(“谁谓波澜才一水,已觉山川是两乡”),所表达的情感,感动了千百年来无数人,由此,这两句诗也成千古名句。

      看王勃的这两句诗,忽然想起王昌龄的两句诗。

      唐玄宗天宝七年(748年),50岁的王昌龄被贬为龙标尉。龙标远在湘西,当时是很荒的地方,王昌龄在这里一住就是8年,迎来送往,写了不少送别诗。

      和很多诗人不同,王昌龄的送别诗,悲伤的句子少,胸襟更豁达,能给人力量。比如他在任龙标尉期间写的《送柴侍御》:

      沅水通波接武冈,

      送君不觉有离伤。

      青山一道同云雨,

      明月何曾是两乡?

      诗里说,流过龙标的沅江,也流到武冈,两地有沅江相连,我们其实并未分别。青山绿水一路相连,我们共沐风雨;一轮明月同时辉映你我,我们又何曾身处两地?风雨相同,明月与共,人在两地,情同一心。“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十四个字能展现如此博大的胸襟、如此温暖的宽慰,冠绝古今。

      王勃的“谁谓波澜才一水,已觉山川是两乡”,其意思和王昌龄的 “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正好相反。王勃说,别看仅仅是一条江水,就把我们隔成了两个世界。王昌龄说,不论多远,我们同饮一江水、同在明月下,这等于没有分开啊。

      两组名句各有千秋,但我更喜欢王昌龄的。

      6,“落花春正满,春人归不归”

      唐高宗咸亨二年(671年)秋冬,王勃从蜀地返回长安。他的一个朋友在虢州(今河南西部灵宝一带)公干,给他谋了虢州参军之职。这期间,有个官奴犯了罪,王勃把他藏匿起来,后来又怕走漏风声就杀了他。王勃因此犯了死罪,幸遇大赦,保住一命。不过也有说王勃藏匿官奴一事,是与王勃有过节的人下的套。

      王勃的死罪免了,但他父亲却受他牵连,被贬到偏远的交趾(今属越南)。

      王勃出狱一年多后,朝廷恢复他的旧职,但他已视宦海为畏途,没有去赴任。老爹受连累被贬遥远的交趾,王勃万分自责和羞愧,说什么也得去看看老爹啊。

      唐高宗上元二年(675年)秋天,王勃从洛阳沿运河南下,一路奔波,到第二年春夏才到交趾县见到了老爹。在去探望老爹的途中过南昌,他写下千古名篇滕王阁诗及序。

      王勃返程时正是夏天,南海风急浪高,王勃过海时不幸溺水,惊悸而死,时年27。

      王勃有一首古体诗《落花落》:

      落花落,落花纷漠漠。

      绿叶青跗映丹萼,

      与君裴回上金阁。

      影拂妆阶玳瑁筵,

      香飘舞馆茱萸幕。

      落花飞,燎乱入中帷。

      落花春正满,

      春人归不归。

      落花度,氛氲绕高树。

      落花春已繁,

      春人春不顾。

      绮阁青台静且闲,

      罗袂红巾复往还。

      盛年不再得,

      高枝难重攀。

      试复旦游落花里,

      暮宿落花间。

      与君落花院,

      台上起双鬟。

      这首诗写花落的场景,实际上是写自己,用落花象征自己,人生的感慨(伤感)在诗中表现得淋漓尽致。

      有人说这是王勃的临终绝笔,说得挺吓人,好像要自杀似的。这首诗是他出狱后写的,应该写于674-676年间的某个春天。经这次打击,王勃似乎更灰了,从内容看,诗里透出的春天虽美好但人却年华老去(其实才二十几岁,哪跟哪啊)的春伤之感,确带有厌世的情绪。即便王勃后来没有溺水英年早逝,恐怕也不一定能走出这种青春已逝、无心向前的情感困局。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216,163评论 6 498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92,301评论 3 392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62,089评论 0 352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8,093评论 1 292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7,110评论 6 388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1,079评论 1 295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40,005评论 3 417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8,840评论 0 273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5,278评论 1 310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7,497评论 2 332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9,667评论 1 348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5,394评论 5 343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40,980评论 3 325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1,628评论 0 21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2,796评论 1 268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7,649评论 2 368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4,548评论 2 352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