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阅读700本,写书评700篇,至今已坚持十余年,这神一样的存在是真是假?在读这本书之前我表示深度怀疑。
但看完此书,术有专攻,反正我是信了。作者印南敦史,日本作家和书评人。他从开始阅读一页书要花5分钟这样的慢读者,到后来每天阅读两本书,写两篇书评。他是如何做到的?《快速阅读术》将为我们解开谜团,他声称这是曾经的慢读者想出来的,特别适合慢读者的阅读技巧。
那么让我们打开这本书吧。不过,需要说明的是,本书的快速阅读针对的是商务类书籍和一些畅销类书籍,而不是小说、散文等无法快速阅读的书类。

01.改变阅读行为理念
在我们的传统观念里,读书是要端着架子的,但作者却不那么想,他认为书并非非读不可,读书不应该是强求行为,他甚至对“为提高修养而读书”这个命题嗤之以鼻,认为十分无聊。他提出了两个基本理念:
1.不要被“仔细阅读”的念头绑架。阅读不是为了复制原书的100%,而是邂逅那令人心动的1%。
2.改变阅读模式:变“存储式阅读”为“流水式阅读”。要学会像听音乐那样读书,每天让不同的书籍内容像清泉一样流过我们的脑海与心田。以阅读量,获取“知识片断”,积少成多,汇小溪以成江海,汇成庞大的知识系统。
那么我们该如何提高阅读速度的呢?我把它提炼为四看,即一看目录,把握整本书的知识框架。二看每篇章开头五行和结尾五行。三看关键词,利用关键词进行搜索式阅读。四看节奏。根据内容的重要程度,快读与慢读随时换档切换。
02.培养每月阅读20本书的习惯
任何的能力不会是天外飞客,习惯是培养出来,速度是刻意训练出来的,这个过程需要三个步骤:
第一,“每天同一时间”读书。固定“时间段以及情境”,让大脑产生“习惯的错觉”。书中提到在日本提倡“晨读10分钟”,就是为在全无干扰的情况下养成专注阅读的习惯。在我国,学校的早自习原理是共通的。
第二,首选“可以快速阅读”的书。选择阅读书目时,作者建议用“9∶1”原则,即可以快速阅读的书占九成,无法快速阅读的书占一成。
第三,今天阅读的书要与昨天的不同。集中阅读一本书的时间不应该超过10天,作者提出了一个概念叫单位时间阅读密度,如果拖拖拉拉地读10天,那么单位时间的阅读密度就大大降低,还不如全神贯注读60分钟,更能把握全貌和核心要点。因此,一天读完一本书更能加深理解和记忆。
03.不要记忆,而要记录的“呼吸式阅读法”
呼即是读,吸即是写。作者提出了“一行采集,一行精华,一行评论”的阅读法。
“一行采集”。就是摘录最有魅力的片断,但不是原封不动地抄,而是要高度凝炼,将摘录的内容精简至几行之内。
“一行精华”。在“一行采集”摘抄下来的阅读记录中,找到让自己一眼相中的最钟爱的那一行,并做出标记。作者认为,阅读一本书的价值,就在这一行。
“一行评论”。用30-40字左右写下自己阅读一本书后的真实想法和感受。通过这“一行评论”,以后可以凭此唤醒一本书的记忆。
做完以上这些,还要作定期盘点与回顾。作者建议以12本书为单位,定期阅读记录摘抄与评论,选出一本最佳书目,年终再选出一本“最佳中的最佳”,这也是良好阅读习惯的重要一环。
04.培养“多读生活状态”。
读什么样的书,才能更好培养“多读生活状态”呢?作者列出了六个方法,我认为最主要的是两点。
1.制订一周阅读计划。作者提出以“一周6本”为基准,做到“今日书,今日毕”。其中一周的最后1 天作为自由日,可以读那些不能快读的书,以保持对文字的思索与敏锐。
2.打破兴趣壁垒,不断增加喜欢的书籍。每周要选择一两本不太想读的书作为搭配,以调剂读书生活,让阅读更为快乐。
我们都知道,人的潜力是无限的,一年读上700本,不要说完全不可能。逼一逼自己,兴许我们也能实现神迹呢。
读一本书,就是经历一种生活,是生命的有效延长,那么让我们在快乐的阅读中不断延长生命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