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周末,到山大科技园听山东新商界高研院的课,35岁报的培训班,53岁继续听课,绝对是提供终生免费学习的培训公司,18年后重返课堂,享受了一场超值的思想盛宴。
这次听的课是徐老师的《资本战略与趋势性赛道》,现场听课,氛围果然不一样,老师讲得很简洁也很幽默,课堂互动很好,精彩之处都是笑声,真的是快乐学习,提升认知的盛宴。
徐老师其人,籍贯南京,毕业于南京大学,管理学博士,著名天使投资人。聪明睿智,认知水平高,语速、身材、容貌处处透着干练,应该经常健身,看上去是50多岁的结实,最后自爆60岁,一个洞察人性的大师,案例随手拈来,侃侃而谈,趣味横生。
他儿子在伯克利大学,导师是32岁的教授,研究方向是4D打印机器人,小到肉眼看不见,能够进入人体把血栓打掉,然后自动降解。
前几天刚听宇树科技的兴兴同学说过,小的机器人进入人体,大的能够愚公移山,原来是真的。但是,我们的技术与他们的技术还是有差距的,大到与科技相关的很多行业都可以重做一遍。
徐老师讲的有时候很扎心,却值得借鉴和思考。
人与人之间最本质的是争夺资源,真正的商业世界也是资源竞争。心软过不上好日子,心软是一种病 。
我们要思考的应该是大问题、大方向、大概率成功事件,每个人都配得上自己的苦难,提升认知是自我拯救的唯一方式,这个世界不会愚蠢到奖励大多数人。
反向思考很刺激,要仔细听,仔细回味,躬身入局,看看自己犯了哪些错,还可以避免哪些坑。我们普通凡人所拥有的资源有限,把自己活成80分的样子,已经很好了。
我们每个人把受的苦难都是和自已的认知匹配的,在效率和概率面前,数学公式和数据特别的美,要算细账。
今天早上小伙伴发过来一篇文章“预制人”背后的思考,很多人面对海量信息的碎片化冲击被裹挟,算法推荐造成的认知窄化,快节奏生活带来的无所适从。
我说,在deepseek,豆包,kimi这样的智能时代,管理好自己的时间很重要,看什么很重要,能明辨真假更重要。它们作为人类的助手和工具,如果有了意识,也可能会投其所好,把我们锁在更深的信息茧房里。
AI能够帮助到人类,甚至能够左右到人类,那我们要做独立的个体,一定要有自己的判断和思考。
弄明白自己所处的人生阶段,哪些是重要问题,比如提升认知、健康、情绪管理;
看清楚大的科技发展的大趋势,一定是解决人类的某些痛点,比如永生,健康、快乐;
去做大概率能成的事情,像我这样的年纪和体格,就不要挑战珠穆朗玛峰了,但是半马还是可以的;像我这样的年纪再去选择创业,基本瞎扯,投行关注的创业年龄是30-38岁;年轻人在上班和上进之间,选择了上香,而且是烧了10块钱的香许了1000万的愿,那更是天方夜谭。
大道至简,大师也没讲很复杂的道理,简单的道理能够听懂的道理,能够适用的场景多的道理才可靠,比如你可以用它管理你的企业,也可以管理你的财富和人生。
学习的快乐,每个人都可以有,这样的思想盛宴,非丝非竹,却酣畅淋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