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到一篇介绍一个地方的美文,刷到一个地方如画的视频,朋友的一个邀请,让我们的头脑中产生一个想法,走,去那里看看。
想法成为行为的动力。
首先要确定时间,准备多久的时间才能完成一次到向往地方的旅行;还要确定行程,乘坐什么样的交通工具;选择是独自一人还是和人同行;在做准备工作的阶段,也许会遇上什么让我们的头脑产生一个想法,算了吧,这么远又这么贵,天气也太热了。
想法成为行为的阻力。
让我们产生行为的动力是想法,让我们的行为产生阻力的也是想法。
正如俗语所说:一念成佛,一念成魔。
想法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我们的行动。那些做了某些事的人和没有做某些事的人,最大的差异可能就在于想法的不同。
为什么是同一个事物和现象,不同的人产生的想法会不同呢?
每个人都是自己经验的总和,带着自己的所有过去,对事情做判断和决策。在不断的体验和经历里,一些认知默默地形成,最后成为一个个框架,成为快速反应和判断的总原则。
从小生活在充满了爱和温暖环境,学习和生活一帆风顺,人际关系好,没有受到挫折和委屈的人,很容易觉得身边的人都是善良和可信任的,没有看过人性的恶,很自然地建立起信任感。
从小生活在资源匮乏的环境里,一切都要靠努力和争取,经历过人情冷暖和沧桑的人,自然会认可丛林法则,察言观色的能力,保护自己的能力,竞争的能力都会步步提升。
但是大家很容易相互不理解,为什么他会这么做?为什么他会这么想?
因为很容易有一个误区,就是把自己的想法当成是一个标尺,以此来衡量别人的判断,只要是和自己的标尺不一样的,就不接受,就去置疑。殊不知,对方也是把自己的想法当成一个标尺的。
不如在发现差异时,不急于争个对错,想一想对方想法产生的可能性,自己的想法可能也是基于一些偏见和片面呢?不作单一的判断,也许就是思维的升级了。
否定自己很难做到,这几乎是和本能反抗,但是还是可以意识到,任何一种想法都有合理性,都是基于一些你所不知道或没有的经验而产生,不要因为和自己不一样就下意识地反对。
保有两种截然相反的思想,仍能自行其事,是拥有一流智慧的象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