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岁那年,我踏上了去往拉萨的旅途。
上世纪90年代,我还上初中,郑钧的《回到拉萨》火的一塌糊涂,以至于我对于西藏的既定印象一直都是:雪山、雪莲、跳舞的姑娘和梳小辫的文青。
当然那时我还小,身不能至,心向往之,仿佛只要去到拉萨,那广阔无垠的天空和肆意挥洒的阳光就都是我一个人的。小孩子梦想很多,这个显而易见是不难实现的,我还特意把一张拉萨八廓街的海报贴在墙上以资鼓励。
没想到时光荏苒,直到25岁攒了一点点钱之后,我才成行。
从主管那里要来凑了好久的年假,夏末一个阳光灿烂的上午,我出发了。
在成都度过饱食终日麻辣鲜香的三天以后,我坐上了去拉萨的火车。
坦白说这48小时的旅途谈不上多舒服,大概也只有我这样无所事事的文艺女青年才会这样做,但凡赶时间的都飞走了。
高原的景色很美,天高云淡,远处的海子在阳光下闪烁着绮丽的光芒,几棵矮树点缀其中,仿佛天空之境。据说很多高原湖泊在丰水的夏季水位线上升,就会呈现出这样一碧万顷水天一色的美景。
车行至拉萨,一下车我就开始喘不上气,鼻子和嘴一起呼吸也觉得远远不够,到了旅店还是觉得肺瘪瘪的似乎永远无法充满。好在之前一直补充红景天,于是睡了一夜第二天就舒服多了。
吃饭时候和老板闲磕牙摆龙门阵。老板说,雪顿节要到了,这几天人乌泱乌泱朝这儿来,拉萨的旅馆个个都是好买卖。
看到我一副小白样,老板忍不住顺手给我科普了雪顿节的来历。
一听雪顿节就是酸奶节,我马上两眼放光,不是我吹,我喝酸奶少说也有二十年历史了,喝遍大江南北罕遇对手,据说藏区的酸奶原料纯天然,又醇又稠,碗倒过来都不会流出去,上品,是我辈吃货的恩物。
除此之外还有展佛、藏戏和露营,届时整个拉萨城就搬家到罗卜林卡去了,参差十万人家,好一派繁华盛世景象。
一顿晚饭时间,老板就拉起了一支十人小分队,安排了路线和景点项目。
怀揣着期待和兴奋,雪顿节当天天不亮我们就出发了。
哲蚌寺位于群山环抱的山谷之中,云层低低的压着山峰,衬托着白色的巍峨建筑气象万千。
我以为我五点起床就够早了,没想到展佛台前早已聚起了熙熙攘攘的人群,端着长枪短炮摄影机的游客夹杂在穿着民族服饰的藏民中,个个都情绪高涨。旅店老板像护雏的老母鸡一样把我们这支队伍拢在身后以防走散,空气中飘着艾草和桑烟的气息。
第一道阳光从云层中射出时,伴着诵经声,喇嘛们扛着巨大的唐卡一字走了出来,朝圣的藏民们表情肃穆,双手合十,喃喃念经。
在现场很容易被那种庄严肃穆的氛围所影响,我忍不住也合掌为家人祈福。
彼时高原秘境,霞光万丈,宝相庄严,恍若隔世。虽身处万千人中,内心却是难得的宁静。
三五百米的释迦摩尼佛像画缓缓显露真容,身边的人开始往唐卡上献哈达,而唐卡前面的棚子里有高僧念经。
雪顿节最重要的展佛仪式结束后,下午我们还要去看罗布林卡的藏戏表演。
罗布林卡是座大园林,遍植奇花异草,绿水环绕,屋舍俨然,风格与中原地区传统园林完全不同,充满了别样的民族风情。藏戏表演就在园林中的开阔地举行,我们去的时候刚好表演《文成公主》。
对于古典戏剧我没有多少研究,但藏戏唱腔听起来高昂且抑扬顿挫,整场表演古朴传神。给我印象最深的还是藏族小伙子的舞蹈,刚劲有力虎虎生风,诚意十足。
说真的,热爱旅游的我走过很多个城市,但除了活在我手机图片里的记忆,大部分印象都很模糊,而西藏雪顿节的这一天,无疑是快乐而充实,值得我在未来的日子里慢慢品味。
以及,在藏民的小帐篷街,我终于喝饱了心心念念的藏式酸奶,满足的拍着肚子坐在躺椅上,晒着雪域清凉温柔的太阳,什么也不想。
雪顿节之行给我在拉萨的旅途画上了圆满句号,临走时我还特意在旅社老板的纪念册上洋洋洒洒写了一页纸,表达谢意。
我想,有生之年我一定要带着我的宝宝再来看看,感受一下悠闲的拉萨和热闹的雪顿节,他一定会像我一样爱上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