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晨起跑步,跑到半路,天降大雨,淋湿一身。偶遇路人,行色匆匆,或撑伞招摇,或独自窃笑,或淋湿一身,“相逢何必曾相识”。一路淋着回来,没伞的人看到了,笑了笑,“同是天涯沦落人”;有伞的人看到了,皆投来同情的目光,并随之有一股意气增长了几分。
素来,自己是喜欢下雨天的。因为雨水可以洗去树木的灰尘,让空气变得湿润清新,地面流动的水,倒影出一个雨中的世界,整个世界因这雨水而变得灵动起来。一键美颜呢!
(二)
印象很深的雨天,是在西塘。典型的江南水乡,小桥,流水,人家。要是在晴天,看着这美景,拂堤杨柳醉春烟,好是好,就是缺少了江南特有的那一份神韵。一旦下雨,一切都不同了,整个世界似乎瞬间宁静下来了,听滴答的雨声,斜风细雨不须归。我且享用这美好的江南罢了。
幸运的事,几次去西塘,都遇上了下雨天。水光潋滟晴方好,下雨氤氲雨亦奇。雨天的空气,沁人心脾,忽然想起“杏花春雨江南”的字眼,美好漫溢。撑一把伞,走在巷子里,想起戴望舒的《雨巷》,希望逢着一个丁香一样的姑娘,只是,在这人头攒动的景区,恐怕难遇到丁香一样的姑娘吧。走在巷子里,雨打湿了地面,青石板诗意盎然,是江南所特有的美,那么具体,那么具体。
(三)
印象很深的下雨天,是在大学图书馆。洋洋洒洒的雨,从亘古而来绵延不绝,似在诉说遥远的故事。
喜欢西湖的传说,一场雨,一把伞,引发的可歌可泣的爱情故事——许仙和白素贞。去图书馆占未知,喜欢找靠窗的桌子,透进窗户的光,总会给阅读平添那一抹亮光,而我喜欢这种亮光。
有段时间在学写字,当然在宿舍也写,更喜欢去图书馆写字。听着林海的《琵琶语》,放飞思绪,耳边响着女声的低吟浅唱,心静下来了,遂写字。在音乐的重复播放里,去理解每一个字的结构和意味,去体味那一横一竖的故事,去感受那一撇一捺的轻重舒展。偶尔写累的时候,喜欢倚着窗户,听着音乐,望望窗外,最好是下雨的日子,空气里氤氲着水汽,凝固着清新气息,想着这淅淅沥沥的雨,究竟会下到何时。倏忽之间,拉回思绪,回到桌子,回到书籍,继续啃读。龙应台说:“修行的路是孤独的,因为智慧必定来自孤独”。其实,大学时期没有室友一起去泡图书馆始终是一件遗憾的事情。一意孤行般的,每天穿梭在校园里,孤独地走向图书馆,想起一句话: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其实这句话也是有局限的,看的书多了,自然就会思路开阔,见识广博。也许在当时的情境下,这句话强调的是同伴的重要性,交流学习的重要性,毕竟读书也是和百家交流。
(四)
三毛有本书叫《雨季不再来》,大学毕业后草草地看完了,写得很真挚,很真诚,很真心。十七岁的雨季,是在高中。
那时书生意气,挥斥方遒,偶尔的时候,心情也会如天气,这般的变幻莫测却又有章可循。那时是努力学习,也是乐观的相信未来,却不知努力没有到一定的程度其实难有大的突破,而且很多时候,并没有触及到深度学习,只是“看起来很努力”。究其根源,是因为没有好的学习的意识,教学相长,教书多年也在许多学生身上看到自己方面的境遇,明白了其实所走过的路都是对的路,即使是弯路,那也是在了解自己,是自己找准方向,已取得一定的突破。
那时是很喜欢下雨天的,校园里景色涳濛,水汽氤氲,朦胧中的景致却又另一番滋味。喜欢拍风景,特别是下过雨的校园,清新宜人,景致迷人,定格在照片上亦是美的。
蒋捷说:“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一年中的雨季是较长的,一般会有这多月。一生中十七八岁的雨季很短,也显得那么弥足珍贵。回忆起来,一切都是经过过滤的心情,美化的美好,却也很难还原当初的挣扎与苦楚了,这般的不真切。
(五)
雨天,又是雨天。
细数着过往的匆匆与美好,翘首以盼每一个明天,并不时地提醒自己:最重要的,是过好当下。